夏季“祛湿黄金期”即将开启,错过真得等一年!-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健康养生 > 夏季“祛湿黄金期”即将开启,错过真得等一年!

夏季“祛湿黄金期”即将开启,错过真得等一年!

来源: 《88蓝健康产业网》整理 类别:健康养生 2025年07月18日 08:07:45

 

一个方法自测:

体内是否有湿气

湿气是否潜伏于你体内?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养生调理治未病门诊主治医师关静娴2025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分享了一个自测方法:

是否经常感觉头昏脑胀、身体沉重乏力?

是否有食欲不振、腹胀或消化不良?

是否有怎么睡都睡不醒的倦怠感?

是否容易长湿疹、痤疮或皮肤瘙痒?

大便是否马桶?

舌体是否胖大,舌苔是否厚腻?

是否在阴雨天上述症状加重?

如果多个答案为“是”,那湿气可能已粘上了你!

 

祛湿为什么很重要?

悉的红豆薏米水,到社交平台上刷屏的各种祛湿减肥法”……祛湿的话题在养生圈里保持着一定的热度。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热衷于“祛湿”?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郭建芳、王雯倩2025年在该院公众号刊文介绍,人们常说的“湿气”,也就是中医的“湿邪”,是指人体内水湿过盛、津液运行受阻或代谢不畅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中医认为,湿气重的人,很容易被各种疾病困扰,因此湿气常被称为“百病之源”。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祛湿”的原因。

北京电力医院副主任医师来要水在《图解舌诊断病3一书中刊文比喻,湿好比咱们身体的垃圾,是滞的脏东西!而体内有垃圾了,必然会影响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

虽然西医没有湿气的概念,但根据气候致病特点及湿邪临床表现,可解释为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代晓琴2025年在该院刊文介绍,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超过60%的环境,会显著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关节疼痛的发病率。而气象医学研究证实,高湿度环境下,空气中带电粒子增多,确实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功能,表现为头重如裹、思维迟钝,完美诠释了中医所谓“湿性重浊”的特性。

“三伏天”祛湿黄金期,

做好6件事!

 

今年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计30天,也是“祛湿的黄金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董峰曾在接受中国妇女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在一年四季我们都会受到湿邪困扰,但夏季炎热,人体代谢快、出汗多,再加上夏季吹空调、吃得寒凉,受风寒机会比较多,因此应格外注意祛湿。另一方面,夏季新陈代谢快,体内湿毒会从内往外走,如果此时能“推”一把,借助汗液代谢加快,就能帮助湿气排除。“尤其是三伏天,正是祛湿的好时节。”

其实过调整生活方式,就能帮助我们祛湿。既往提到祛湿时,就有读者留言分享了自己的变化:

我们自己在家可以做哪些事情,来祛湿呢?

 

一、防外湿:打造干燥舒适圈

出汗后及时更衣,避免马上吹风扇空调,穿速干或棉麻等织物,以保持身体干爽。

下午三点开窗通风,不要通宵开空调。

对于生活中南方潮湿环境的人,除湿机+湿度计是黄金组合生活环境湿度最好控制在40%-60%之间。

二、动起来:微汗是关键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功能,帮助水湿运化。而懒动少练,久坐伤肉,最终也会导致脾气运化失常,内生湿滞。

夏季天气闷热,很多人懒得动,其实没那么难,可以简单动一动。关静娴医生2025年该院公众号刊文建议,能动就行,微汗即停,推荐几招:

1八段锦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三焦)

2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调理脾胃)

3背朝太阳快步走:每日30分钟,下午4-6点最佳。

4轻敲带脉:每日1-2次,每次5-10分钟,皮肤微红为度。

带脉的位置环绕在腰间,就像是我们的腰带。在腰两侧,有个带脉穴(以肚脐为中心划分一横线,以腋下为起点划一条竖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

吃对食物:祛湿餐桌指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主治医师余克强2025年在“华西医生”公众号分享了一些可以祛湿的食物:

薏苡仁: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的功效。可以煮粥食用。

红豆:能健脾祛湿,特别适合与薏苡仁一起煮粥。

 

茯苓:健脾利湿,常用于煲汤或制成茯苓糕。

冬瓜:清热利湿,适合煮汤或清炒。

芡实:补脾止泻,常用于煮粥或炖汤。

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利湿的功效,可以泡水代茶饮。

鲫鱼: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煮汤食用。

其实这些食材做起来也很简单,比如,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治未病科主管护师吴蓓2025年在该院公众号推荐几个祛湿食疗方

1)薏米赤小豆粥: 薏米(脾胃虚寒者用炒薏米)、赤小豆各一把(约30克),可加少量大米同煮至软烂,可祛湿利水。

2)冬瓜薏米瘦肉汤: 带皮冬瓜300克,薏米30克(或炒薏米)、瘦肉300克、生姜几片,加水煮汤,可健脾祛湿。

 

3)茯苓山药粥: 茯苓20克(或块20克),鲜山药100克切块,大米适量,共煮成粥,可温中健脾。

此外,也要记得少吃生冷、油腻和甜食,尽量选择温热、清淡的食物。饮水应适量,多次少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并且尽量选择温开水,不要喝过多的冷饮。

好好睡觉:给脾胃充充电

作息紊乱、长期熬夜的群体也容易生湿。作息紊乱易干扰脾胃工作节奏,且长期熬夜消耗气血,常常出现劳倦。建议每天23点之前上床睡觉,保证68小时睡眠。

艾叶泡脚:温通助代谢

代晓琴医生在该院公众号介绍,35℃~40℃温水加入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有利于加快体内新陈代谢。

六、按祛湿穴:随身的“祛湿开关”

代晓琴医生还推荐了祛湿二穴,每日可以按压3分钟:

1丰隆穴足阳明胃经穴位,具有调和脾胃,运化痰湿的功效。每日按压3分钟,临床研究显示能调节脂质代谢。 

图片

2阴陵泉此穴为脾经原穴,可调和气血,除湿散寒,疏经通络。每日按压3分钟,同丰隆穴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