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罚单警示食品广告新雷区!总局公布违法广告案例-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政策法规 > 三张罚单警示食品广告新雷区!总局公布违法广告案例

三张罚单警示食品广告新雷区!总局公布违法广告案例

来源: 自庶正康讯 类别:政策法规 2025年07月11日 02:07:28

 

7月9日,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一批2025年违法广告典型案例,是对当前食品行业广告宣传风险点的精准警示。

据庶正康讯了解,今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防范经营主体借违法广告加剧“内卷式”竞争,切实维护公平有序的广告市场秩序。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4315件,罚没款1.01亿元。

本次公布的一批已办结的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中,有3起案件涉及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颇具代表性和警示意义,值得大家关注。

01

企业宣传“硬实力”也需真实有据

 

安徽一公司在推广保健食品过程中,宣称“日产80万瓶”“20余年实力大厂”与实际情况不符,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罚21万元。

图源:市说新语

此案打破了部分企业的固有认知——认为宣传企业规模、历史、产能等“硬实力”信息相对安全。庶正康讯技术法规经理吴迪指出,任何宣传内容,包括看似“背景板”的企业信息,只要与事实不符,都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触碰《广告法》红线。

2003年,河南某企业也曾因在网站上宣传“我们是一家主要从事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专业化企业”“60多个保健食品批文”“1.5万㎡厂房面积”“100人+公司员工”等内容,与事实不符,被罚20万元。 

这类风险在广告宣传中极易被忽视。庶正康讯也希望借此启示食品企业, 即使是“背景信息”宣传,也必须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上,经得起核查,切莫为“撑门面”而信口开河。

02

食品广告包装成医师科普难逃法网

 

广州一公司在宣传视频和宣传册推广普通食品时,宣称有治疗腰间盘突出、关节疼、便秘等功效,罚13.5万元。

图源:市说新语

中国市场监管报5月的报道还原了案例的细节。本案是一起将广告包装成健康科普视频,伪装成现场直播节目,通过私域社交媒体的群聊推广,在商品广告中使用涉及治疗功能的医疗用语,从而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案例。有别于传统的直播营销方式,该案采用先录制并伪装成直播节目方式,通过私域社交媒体绕开平台监管进行推广。

案例彰显了监管部门对该类新型直播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能力,严惩了借健康科普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有力地遏制了“神医神药”乱象向新媒介领域蔓延的态势。

庶正康讯提示食品企业,无论营销形式如何翻新(短视频、私域社群、伪科普),普通食品宣传治疗功效是绝对禁区。任何试图“包装”或“暗示”疗效的做法都极其危险,且难逃监管法眼。内容合规是核心,形式创新不能逾越法律边界。

03

海外产品在华宣传不“免责”

 

上海一公司在宣传普通食品时宣称有疾病预防治疗的功效,罚10万元。

图源:市说新语

在网上搜索该品牌相关信息不难发现,产品主要利用电商平台的跨境渠道进行销售。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品牌关键词后能看到大量关于品牌和产品的介绍信息。

庶正康讯认为,虽然跨境电商渠道进口的食品作为“个人物品”在产品质量责任上可能与传统进口模式有差异(消费者风险自担),但其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广告宣传活动,也必须遵守中国的广告管理规则。运营方明知是普通食品,却在中国市场宣传功能或治疗作用,是明确的违法行为。

这也启示品牌企业、跨境电商运营企业: 跨境渠道绝非“法外之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宣传推广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中国法律,杜绝任何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宣称。对海外产品的宣传文案,必须进行本土化合规审查。

 

结语

 

总局这三张罚单释放出了新的监管信号,食品行业的广告监管环境已进入一个更严格、更细致、更智慧、更无死角的新阶段。 过往的“经验主义”、“擦边思维”甚至“甩锅套路”在当前的监管态势下,风险指数急剧攀升,代价高昂。

在“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合规经营才是企业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本文内容来自庶正康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