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人生无法突破?
为什么我们的工作那么累?
为什么我们有计划没成果?
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因为……智慧在沉睡!
因为……不懂得如何思考!
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够卓越!
因为……觉得亿万财富离我们太遥远!
什么是创业?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同时也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杰夫里·提蒙斯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给出了这样定义。
创业要初步具备哪些条件?创业要有足够的资源。资源不足,会导致创业成功的概率降低。在资源储备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两种条件:一是要有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码的资源,另一方面是具备差异性资源。创业者如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其他资源欠缺可以弥补;如果有足够的客户资源,其他资源的欠缺也容易改变。
创业前要慎思。创业前要认真思考、反复评估、考虑成熟再行动。弄明白我为什么要创业,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是否愿意承担风险以及过去的利益是否舍得放弃等一系列问题。
创业要有坚强的毅力。俗话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对创业者来说,肉体上的折磨算不得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创业之前,一定要先在心里问一问自己,面对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全面折磨,你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精神力”。
创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眼光、最佳切入时机、立刻行动的能力和坚持到底的决心。创业者的敏感,是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尤其是对商业机会的快速反应。如果你有心做一个商人,你就应该像训练猎犬一样训练自己的商业感觉。
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那么,这个最好的时代给创业提供了哪些优势呢?首先,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各式各样的服务可以方便的从网上获得;其次,国家政策大力鼓励,创业者同时也能在各相关部门得到相应的引导和扶持;第三,社会上各种专业投资公司的涌现,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及时的资金支持。
对于创业,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做,不一定会成功,不做,一定不会成功。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2016———祝你走在创业的路上,收获一笔人生的财富。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对于许多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是一部难得的教材。
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翻译社经营困难,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这个应运而生的网站,不到3年,让马云轻轻松松赚了500万。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网站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马云特意嘱咐记者把这句话记录下来。他想告诉后来的创业者: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一个成功创业者悟出的道理,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创业。
当前中国人才过剩,劳动力价格越来越低,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找不到工作或者你不愿意给人打工,你要做什么?创业!与其羡慕别人翱翔的雄姿,不如造就自己坚实的双翼;与其羡慕别人抱着自己的事业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如自己付出努力做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