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场景部,下一个10年增长的发动机-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行业动态 > 专家视点 场景部,下一个10年增长的发动机

专家视点 场景部,下一个10年增长的发动机

来源: 销售与市场 类别:行业动态 2024年12月17日 08:12:12

场景是消费者逻辑,也就是需求逻辑,场景中隐含的需求信息就是产品进化的线索。

 

组织是营销的驱动力,有什么样的组织,组织有什么样的职能,营销就有什么样的驱动力。

 

 

40年前,中国企业是没有营销概念和营销部门的,有计划科就不错了。后来有了供销科,这个科掌握了企业的核心资源。再后来供销分离,有了专门的销售科,并衍生出一个部门——宣传科。

 

宣传科之后就有了品牌部和市场部。当然,很多企业当时甚至至今也搞不明白市场部是什么。幸亏中国企业基本都是行动派,想不明白不要紧,干明白就行。

 

图片传统企业在失去捕捉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2017年5月,我和营销专家刘春雄在发起数次游学后,经过多次复盘,写了一篇《传统企业转型,第一刀请干掉市场部》的文章。

 

我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传统企业正在失去捕捉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在增量时代,需求大于供给,企业不需要动脑筋就可以吃饱喝足。市场部不过是当年宣传科转型过来给销售部做服务、做物料的一个“跟班”,根本不需要也不具备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必要和能力。

 

我们开始呼吁企业抓紧把市场部干掉,成立新组织,并用互联网武装起来,向消费者定向、高质量输出内容。当然新组织的班底还是市场部,重心有所侧重而已。今天有绝大部分企业依然以市场部作为组织名称,但是功能有所进化。

 

很多企业在这个方向找到突破口,比如中国精酿啤酒品牌优布劳,在组建新市场部后迅速实现了小众产品全国化的布局,在全国3000家门店构建了私域流量阵地,成为中国精酿啤酒旗手品牌。

 

缩量时代,很多媒体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比如头条系、短视频的介入,让传播产生了很多变量。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对消费者的研究可以用性别、年龄、职业等通用概念来划分,因为消费者的从众性较强,消费金字塔并不高。但进入缩量时代后,消费金字塔急剧拉高,我们已经很难用块状、片状的方式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同一个人或同一类人在不同的场景里,消费行为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开奔驰的富人晚上在米其林餐厅吃饭,吃完饭后可能和几个朋友又去街头撸串喝啤酒,早上可能又去路边的早餐店喝豆浆吃油条……

 

所以,按照人群划分消费的模式有了局限性。但场景营销会带来新的机会:在同一个场景里会有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又会出现在不同的场景里。

 

过去,很多企业和咨询公司迷恋消费者调研,样本数据都很扎实,但是结果可能大错特错!因为在特定的场景里面,所获取的信息不一定是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你一边送人家礼品,一边问人家好吃不,他们当然不会说不好吃。这一点在美国总统竞选里面也体现得很清楚:民调和实际相差很大。

 

可以说,场景是消费的终极体现和最末端,有足量信息、变量、规律值得我们去研究。

 

图片

图片为什么要提干掉市场部、组建场景部?

 

市场部的底层逻辑是中心化的,它需要像太阳一样不断地散发热量(内容),通过媒介向市场覆盖传递,是F2C(厂家对消费者)逻辑。对于市场部的考验是,能否有持续的新鲜感和内容输出能力。

 

场景是消费者逻辑,也就是需求逻辑,场景中隐含的需求信息就是产品进化的线索。

 

场景也是一个复杂的变量,是一个巨量的信息库。因为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的穿插会构成无数信息,能否从这巨量的信息里找出规律和机会,考验新时代企业的能力。这完全需要一个组织来承担此功能。

 

消费场景需要传播支撑和渠道链接,在所有的消费场景里面,可抓取、可链接的消费场景是最有价值的。线上叫传播场景,线下就叫势能(教育)场景。传播场景基本是由UGC(用户生成内容)组成,势能场景基本由传播价值、具有体验功能的价值终端或Top店组成。

 

如果说场景部是播种机,那么销售部就是收割机。只播种不收割是浪费,只收割不播种则是土匪强盗。线上场景部的工作方向就是线上收获足量的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反馈并管理场景数据,优化产品,从而实现质变。

 

线下场景部的工作方向就是定义渠道结构,利用总部的参谋部、数据中心远程调度线下特种部队攻城略地,解决普通步兵无法攻克的堡垒、高地、势能终端,培育意见领袖。

 

场景部脱胎于市场部,但又不同于市场部。

 

刘春雄老师把传播分为F2C、B2C(经销商对消费者)、P2C(商品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四个分类。前三个基本都是围绕广告语在转悠,会产生slogan、logo等重复性语言和概念,基本处于:我说你听,你不听,我就继续说,大声说,重复说……直到你相信为止。

 

这种逻辑在增量时代屡试不爽,我有钱我任性,只要我说就有人听,听了就会增加购买概率。但是进入缩量时代后,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变大,选择渠道变多,对于你说我听的模式比较厌烦。他们需要的是:我们说我们听,和你无关!

 

这就是C2C的底层逻辑,消费主权的画外音:不是你说我们听,而是我们自己说,你爱听不听。你所说的,有可能爹味十足,我们就不听。

 

所以,C2C的发起者是C(包括大C、普C),这是主角!厂家可以参与,但是最好隐身在幕后,不露痕迹地远观而不可亵玩!

 

C2C存在的土壤有三个:线下、线上、社群。

 

线下C2C的表现形态是口碑,口碑的形成是缓慢且稳定的,在达不到一定量级的时候,很难出现化学反应。

 

线上C2C的表达形式是基于各个社交媒体、购物平台等网络社会,线上C2C的传播基本可以捕捉和量化,量化数据在某个时段达到量能级别后会发生质变。

 

社群C2C的表达基于人际关系或微信体系,以私域小圈层为主要载体,需要一个圈又一个圈地去破,圈子破到一定量级也会出现质变。

 

之所以干掉市场部,就是我不再说,听你们说。

 

之所以成立场景部,就是偷偷研究你们(消费者)在说什么、干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场景是消费者自己的场景,一定不是厂家臆造的场景。

 

图片场景部实践:场景决定战场

 

战场定生死,增量解千愁!

 

一个有灵感的企业会有无穷无尽的创意和想法。与其和巨头在红海里面摔跤拼刺刀,不如在自家蓝海里面自由逍遥。

 

增量时代的逻辑基本是人找货,竞争焦点在货架。货架的最大化占有,对传播的影响最大。

 

缩量时代的最大变化就是消费不再单纯依赖货架,而是依赖兴趣。这个时代里面,消费主权开始凸显,主导权从卖方传导到买方。以研究消费者场景、兴趣、行为,触发消费者UGC,收集分析消费数据的场景部由此而生。第一个实践场景部组织构架的企业是金星啤酒,作为一个老牌的啤酒企业,经历过增量时代的消费井喷,也经历了和五大巨头肉搏拼刺刀的阶段。

 

企业转型精酿后,副董事长张峰作为首席产品官,一改传统设计风格,在品牌年轻化的基础上,构思了“啤酒+”的产品设计出发点,选择了年轻人普遍接受的中国茶作为“+”的对象,以信阳毛尖、茉莉花茶、西湖龙井、蜜桃乌龙组合装推出金星中式精酿,并选择了一个不一样的上市策略。

 

图片

 

过去的新品推出基本是靠线下渠道推销,然后看动销回转能力,再商定政策铺货,餐饮流通全面铺开,接下来就是无休止地买店、陈列、促销……

 

这一次金星中式精酿没有选择线下铺货,而是选择从直播间发起。首发那一天直播间就爆单,在没有投流、不做促销、不请网红的情况下,由员工自播。产品力的基因起了决定性作用,就如江小白创始人陶石泉讲的,“产品出来了,剧本就写完了”。

 

从线上居高临下的金星信阳毛尖精酿以信阳毛尖为IP,势如破竹,迅速走红中原地区,触发各地消费者疯狂拍照发抖音、朋友圈,短短两周时间就有几百万UGC,数亿传播量。在这期间,以研究线上场景数据及内容、消费者结构的场景部雏形应运而生。

 

新产品新渠道,各地经销商主动上门,一个月之内河南省内经销商布局完毕,两个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经销商布局完毕。

 

金星中式精酿通过不到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增量覆盖存量的完美换挡转身。从一个全国竞争最激烈、价格最低的省跳出,成为一个全国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精酿啤酒企业。从一个大池塘(传统啤酒)里面的小鱼变成了小池塘(精酿啤酒)里面的大鱼,一跃成为中式精酿的规则制定者和引领者。

 

场景部构建的另外一个实践案例就是名仁苏打水。它与金星啤酒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于,两家都是大池塘里面的小鱼,小池塘里面的大鱼。名仁苏打水40亿元的体量,在6000亿元的饮料江湖里面排不上座次,但是在苏打水领域,名仁却一骑绝尘、处于有老大无老二的位置。

 

缩量时代来临,很多营销的规则和习惯都要重新打乱,重新定义。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传统企业将面临无论如何努力,传统产品、传统品牌都不会增长的局面。因为消费者已经不是增量时代的审美,也不是增量市场的诉求。场景部作为以消费者研究为第一要务的部门,应具备帮助企业捕捉消费者的能力,进而成为缩量时代的火车头!(作者:方刚,场景营销研究院秘书长)

 

案例呈现
名仁苏打水:
有多少场景就有多少销量

 

文丨王玉

 

国内苏打水市场的空间很大,这是一个已经被欧美市场验证的市场。近10年,苏打水品类更是跑出了加速度。但出人意料的是,如今这个品类的老大,不是农夫山泉、屈臣氏、可口可乐等这些头部饮料企业,而是一家前身为药企的保健食品饮料企业——名仁。

 

就连名仁的董事长都戏称,“本来做药的,一不小心就把苏打水做大了”。

 

更有意思的是,名仁是用做白酒而不是做饮料的逻辑来做苏打水,无意间成就了自己的场景营销逻辑,在苏打水这个小品类中成长为绝对的老大。名仁用鲜活的案例再次向我们表明——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敢于创新。

 

图片场景洞察:成为“白酒伴侣”

 

实际上,名仁一开始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至少在2014年之前,国内苏打水市场方兴未艾,名仁与众多同行都在为成为品类老大而努力。那个时候,企业内部还没有场景营销的概念。

 

2014年,名仁的高管在分析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名仁的经销商群体中,白酒经销商要比饮料经销商做得好。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家界慈利县一个退休的校长代理名仁苏打水,凭几个人几辆车就把年销量做到10万箱。与慈利县接壤的桃源县,一个年销售额上亿元的饮料经销商代理名仁苏打水,却市场反响平平,到第四年就做不下去了。两者的区别在于:慈利县的经销商平时爱喝白酒,他发现喝酒之后再喝名仁苏打水感觉很好,因为苏打水可以中和胃酸,就将苏打水引入白酒渠道,用卖酒的逻辑来做苏打水;而桃源县的经销商是用传统卖饮料的逻辑来做市场。

 

名仁的销售团队很快发现,这并非个例,凡是将苏打水引入白酒消费场景的经销商都做得很好。销售团队开始有了模糊的场景营销概念。

 

2016年,名仁邀请了一名原加多宝市场部经理来企业做培训。此举对名仁内部高管的触动特别大。以前,凉茶饮料只在南方流行,加多宝通过一个“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场景,就把凉茶推向了全国。同理,苏打水一开始在北方市场比较火,因为北方本来就有喝酒用小苏打冲水喝的传统。名仁能否找到一个场景,将这种北方饮料推向全国呢?

 

“有多少场景就有多少销量”,这个认知坚定了名仁做场景营销的决心。

 

于是,名仁就有了“酒前酒后喝名仁”的宣传语。“酒前酒后喝名仁”是一个场景概念,并且是一个新场景,在以前中国人喝酒的场景里是没有的,因为没有这个习惯。这就和早期我们吃火锅也没有喝凉茶的习惯一样,现在吃火锅喝凉茶是被加多宝做认知教育的结果。

 

“酒前酒后喝名仁”这个场景传播的目的,就是将名仁打造成“白酒伴侣”,让消费者一喝酒就想到喝苏打水。

 

中国有多少白酒消费者?答案是超过5亿人。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消费群体。

在这样的场景洞察下,名仁的整个渠道运营体系,就开始按照场景营销的逻辑来开展。

 

图片

 

图片场景开发:体验锁客,产品力制胜

 

场景营销要想迅速奏效,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产品尤其要好,能一次品鉴即产生用户忠诚度。一个品牌知名度不大的产品,如果不具备这个特性,其市场推广的难度就很大。但产品力,恰恰是名仁的优势。

 

喝过名仁苏打水的消费者很容易上瘾,这是其场景开发的关键。

 

大家都知道,苏打水在欧美市场比较流行,这些国家普通家庭的冰箱里都有苏打水,但苏打水在中国市场一直热不起来,因为国外流行的是气泡苏打水。气泡苏打水与白酒是不匹配的,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在这种背景下,名仁的创始人团队开创了有别于欧美苏打水的新品类——无气苏打水,一举打破国内苏打水市场的瓶颈。

 

虽然名仁是第一家生产无气苏打水的企业,但不是唯一的一家。要想在产品上与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区隔,肯定需要点不一样的东西。

 

无气苏打水,实际上是小苏打的水溶液,但是小苏打有活性成分,随着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容易产生絮状物。这个问题,很多苏打水企业都遇到了,名仁也不例外。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改进生产工艺,要么杀菌。但高温杀菌65度以上小苏打就没有活性成分了。那就只剩下一种方式,改进生产工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苏打水中和胃酸,发挥“白酒伴侣”的功能。

 

名仁的前身是一家小规模的中药饮片加工厂。车间主任以前是负责注射液的医药产品负责人,为了改进生产质量,他们把医药的生产工艺用到了苏打水生产线中,因为苏打水生产需要全流程超洁净,冷灌装,名仁的灌装车间比手术室还要洁净10倍。企业把生产药的工艺和生产饮料的生产线结合在一起,打造了20条国内最先进的苏打水专用生产线,并且只能用来生产苏打水,以保持生产线的洁净要求。

 

在这样严苛的生产工艺下,无论是酒前还是酒后喝名仁苏打水,人们会感觉不一样的舒适。并且,喝完不胀肚,喝一场酒,喝三五瓶苏打水都没有问题。

 

这种产品力,为名仁的场景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凡是喝过名仁苏打水的消费者,都会成为他们的重度用户。名仁消费者的特点是,要么不知道名仁,没有喝过;要么就是重度客户。很多人喝过一两次就成为忠诚客户。

 

图片场景教育:势能场景,引线场景,主线场景

 

迎合白酒场景营销的逻辑,名仁将主渠道放在了烟酒店,通过进入白酒消费场景,获得触达用户并进行场景教育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会在每个县选100家Top烟酒店,为这些店提供品鉴用酒送苏打水活动。这100家Top烟酒店就是名仁的零售店,这些店的消费者就是高势能人群。所谓高势能人群,即KOC、KOL和大C。这部分人的消费能量非常大,只要把他们动员起来了,销售上量就特别快,并且很容易产生类似白酒的那种圈层消费。

 

烟酒店就是名仁的教育场景。通过这个教育场景,原来不知道这个品类的消费者知道了这个品类,原来喝酒不喝苏打水,现在把喝酒和苏打水作为标配。从这个意义来说,场景营销的目的就是成为特定场景里的标配。比如,开车要带红牛,吃火锅要喝凉茶,酒前酒后喝名仁。

 

这个场景教育为什么行得通?因为只要有人喝酒后再喝名仁苏打水,就会产生黏性,因为它带来的舒适度太好了。

 

当产品成为场景标配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场景溢出。因为消费者会自发去各种零售终端购买,倒逼终端进货。名仁现在正在做宴席和礼品市场,这是它的第二教育场景,也可以称为引线场景。

 

通过宴席和礼品市场,名仁苏打水会慢慢渗入家庭消费,进入主线场景。这个空间就更大了,那时就不是“酒前酒后”的场景了,而是“餐前餐后”的大场景。当然,这个场景还有待名仁来开发。

 

回过头来看名仁的场景教育,从势能场景,到引线场景,再到主线场景,每次销量的增加都是一个量级。从全国市场来看,目前苏打水行业进入快车道,“酒前酒后喝名仁”能否进化为“餐前餐后喝名仁”,我们拭目以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