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养生保健”应有边界,“中医”之名不可滥用-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健康养生 > 深读 |“养生保健”应有边界,“中医”之名不可滥用

深读 |“养生保健”应有边界,“中医”之名不可滥用

来源: 互联网 类别:健康养生 2023年05月26日 11:05:17

养生机构“祖传老中医”等虚假宣传层出不穷——

  “养生保健”应有边界,“中医”之名不可滥用

  工作累了乏了,不少人会选择去养生保健馆放松一下。街边上各类机构不少,很多还打着“中医”旗号,到底哪家靠谱?近些年消费者权益在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遭到损害的案例并不鲜见,到底谁该来为百姓健康负责?

  5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以促进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规范》划定了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不得从事医疗活动和假借中医药理论开展虚假宣传的两条“红线”。目前这一行业现状如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多方探访。

“祖传秘方”,岂能是非法行医的“遮羞布”?

  《规范》明确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保养身心、改善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非医疗性活动。也就意味着,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以及开具药品处方等诊疗活动。

  记者打开点评类网站以“推拿”“针灸”等为关键词搜索,看到不少美容减肥机构或按摩店,提供推拿牵引、针灸减肥等服务。更有美容院在平台上兜售“肠道SPA水疗”团购券,并在店内的宣传标语上赫然标注着“对肠道内进行恒温冲洗”“让女人50不绝经”等字眼。
记者走街串巷,发现不少街边的养生馆甚至找不到营业执照等资质证明。记者随机走访了一家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的中医养生馆,店内悬挂的营业执照上标注的经营范围只有“保健按摩服务”一条。一位号称“祖传老中医”的男子在简单问诊后,对记者做出了“综合性颈椎病”的诊断。记者在店内体验了这位“老中医”推荐的综合疗法:首先是放血治疗,只见他在笔筒内取出一支针刺笔,套上一次性采血针头,在记者的肩部、颈部针扎数次后再拔火罐;15分钟后取下火罐,罐内已存有不少血液,该名“中医”用桌上的抽纸擦了擦记者的后背和罐体,随手扔进了垃圾桶,垃圾桶内还存有不少生活垃圾,店内并没有医疗垃圾桶。“你们用过的罐子我会放在84消毒液里浸泡,再在太阳下暴晒。”当被问起消毒措施时,他这样回答。

放血治疗后,他在A4纸上糊上他自制的“祖传中药膏”,再用保鲜膜牢牢糊在记者的后背上,并叮嘱4天后取下。临走前,他递过来一瓶贴着“祖传验方——精选纯中药制剂”的胶囊,药盒上没有任何生产批号信息,却写着能治疗痛风、股骨头坏死、乳腺小叶增生等十余种疾病。记者询问该瓶药物的成分,他神秘地称:“由38味中草药组成,这是我的祖传秘方,不能告诉别人。”

  这样一套包含针刺放血、拔罐、推拿、内服中药的综合疗法的售价为400元每次,或是一次性付清2000元能“包痊愈”。当记者提出价格太贵时,他问记者“你想给多少?”,几轮议价后以300元的价格成交。

《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个人举办中医诊所的,应当具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三年,或者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中医诊所主要负责人应提交身份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

  这间养生馆在最显眼的地方悬挂着由北京同正堂医学研究院、南京民间中医特效疗法协会、中国中医扶持项目研究协会共同颁发的“特殊医术优秀人才”的牌匾,以及蒙古民间中医特效医术协会颁发的弟子传承证等,但记者均未查询到这些证书的官方信息。

  “包治百病”,有资质中医馆的“常规操作”?

  市面上有资质的中医养生馆状况如何?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标注着“中医机构”的连锁中医馆进行实地探访。该店在醒目位置悬挂着《中医诊所备案证》、营业执照以及四位医师的介绍。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许可项目包括医疗服务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在说明想体验艾灸的来意后,门店前台的店长查看了记者的舌苔,惊道:“舌苔中间凹陷,说明你脾胃不好,眼部两侧有斑是肝郁的表现,你就是中下焦湿寒。”“问诊”结束,店长便开始了推荐:“你应该每周来做一次包含推拿、刮痧、拔罐、艾灸在内的全套调理,同时辅以店内自研的膏方,至少调理1至3个月才有效果。”而这名店长,并不在店内张贴信息中有资质的四位医生之列。

提到膏方,店内另一名女性店员即刻“现身说法”,详细讲述了自己通过服用膏方治好了严重痛经的经历,告诉记者膏方的效果十分显著。在膏方价格表上,标注着枸杞酸枣仁膏、玉竹百合膏、黄精益智仁等共八种膏方的价格,除枸杞酸枣仁售价是499元/瓶外,其余均为429元/瓶,每瓶皆为100克装。店员强调“全是道地药材,独家配方,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实在嫌贵“买三瓶今天可以打九折”。

  记者也在市面上调研了标注着“艾灸馆”“推拿馆”“减肥中心”等字样的中医养生服务机构,发现对于针灸等破皮类项目商家一般比较谨慎。但这类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宣传问题。一位养生馆的老板就称其店内有一种能包治百病的气功,曾治好了一位前列腺癌的患者;一位减肥会所的老板拿着一款妆字号的产品宣称“纯中药配方”“包月瘦十斤”;一位艾灸馆的从业人员在对一款妆字号的产品进行推销时号称“治疗月经不调”“按时做包你怀孕”……

  接受不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记者随机打开社交媒体搜索,不少网友控诉自己遭遇的“医疗事故”,轻则损伤皮肤、挫伤关节,更有甚者昏迷、失去生命。此前也有新闻报道,一位在非正规医疗场所接受拔罐放血治疗的男士,因消毒不规范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上浓毒血症,面临瘫痪风险。

  “中医养生保健市场良莠不齐,不乏有机构打着中医养生保健的旗号,提供明令禁止的医疗服务。不正规的中医服务不仅损伤中医药文化,还对百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南京中医药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党委书记顾一煌表示,“《规范》的发布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做了明确定义,尤其强调了这应当是一种‘非医疗’服务。虽然国家对中医诊所开办进行了手续上的简化,只要备案登记即可,但一定要明确的是,即便有些养生保健场所符合了中医备案登记的条件,在此从事诊疗的人也必须要是职业医师,其他人只能提供中医健康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

  行径隐蔽,谁来为消费者安全买单?

  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过程中,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记者咨询了北京炜衡(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旭辉律师,吕旭辉表示,中医诊疗与中医养生保健在法律上是有明确的区分的,保健机构只能在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内提供服务。“如果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未取得执业要求的合法资质而从事诊疗活动的,该服务合同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应当全额退款,造成服务对象人身损害的还应作出赔偿。”

  吕旭辉提醒,在中医保健过程中或之后发现身体不适,一定要第一时间前往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由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固定证据,并建议消费者前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维权。如果保健机构同时存在宣传治疗作用、开展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还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顾一煌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已经在医疗机构诊断出某种疾病,还是要规范进行治疗,不建议选择养生保健场所。即便是出于放松身体等保健需求,也一定要对养生保健机构的资质和口碑进行充分了解后再选择,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针对非医师行医、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举办中医诊所应当备案而未备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由中医药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来进行监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也对虚假宣传和医疗广告做出了明确规定。记者就市场上现存的问题致电了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相关部门均以中医行业专业性强、权责划分存在争议等原因,拒绝了采访。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中医养生机构的实际监管中确实存在“模糊地带”。顾一煌举例,前述养生机构工作人员建议记者服用膏方时的对话,到底视为“诊断”还是“健康教育”,恐怕难以非黑即白地辨别。即便是一些中医常用的疗法,也存在“医疗”和“非医疗”使用两种场景。“以艾灸为例,很多养生保健场所都可以开展艾灸服务,但艾灸中的瘢痕灸、发泡灸可能会对人体表皮产生损害的又属于医疗服务。又如推拿按摩十分常见,但涉及到牵引,就属于医疗范畴。”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难度,很多机构并不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登记申请,但却悄悄开展有关服务,使得监管存在盲区。另一方面,由于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涉及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如果机构并没有中医诊所备案,就不在卫健委管辖范围,而市场监督管理局很难从专业角度对该机构服务进行鉴别,可能出现权责不明的交叉地带。

  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规范》的出台为主管部门提供了明确参考,建议政府部门牵头,各部门联合出台细则,为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提供参考,不折不扣落实《规范》,保护中医药文化,共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健康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