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食品真的有用吗?中国工程院院士如是说!
今年1月份以来,各种添加了玻尿酸的软糖、口服液、气泡水以及饮用水出现在各大电商平台等渠道,引发了一波功能性食品新热潮。进入21世纪,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和消费者出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食品中的特定功能性追求越来越强烈。去年的疫情也进一步催化了这样的趋势。不管是最近兴起的玻尿酸食品,还是近年来市面上先后出现的一些主打体重管理、口服美容、益生菌、个性化营养、安神助眠的功能性食品,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品开始通过“功能性”角度进行产品和场景创新的思考。
那么在功能性食品领域,国内的企业产品力要如何升级?应用场景要如何创新?行业未来要走向哪里?
首届“功能食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现场功能性食品发展需求加大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据数据提供商Tastewise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有超过1/3的消费者在寻找他们食物中的功能性益处。
过去的一年里,寻找食品饮料中的有助身心健康功能的消费者增加了23%。Innova 2020年消费者调研显示,全球1/3的消费者表示,2020年他们对免疫健康的担忧相比2019年有所增加。数据显示,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加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食品消费市场,2020年产值超过2700亿,产业近3年平均增速超过15%。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2020年8月发布的数据,2020年天猫功能性食品市场增速达40%,购买人数上涨50%,功能性食品未来几年内或能达到5000亿元的规模。尽管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但国内功能性食品在产品创新和运营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陆文伟一直以来,市场上对什么是功能性食品一直尚无准确定论。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陆文伟教授表示,功能性食品其实就是对人体健康有益,但不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蛋白质、氨基酸、透明质酸等生物活性物质,都是构建功能性食品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数据显示,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功能性食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美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欧洲的功能性食品也有2000多种,销售额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以美国为全球第一大功能性食品市场,产品渗透率超过75%为参照,中国目前的功能性食品市场渗透率只有10%,拥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对此,华熙生物首席科学家郭学平表示,华熙生物自成立之初就开始对口服透明质酸进行研究,从2003年开始向国外企业提供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华熙生物坚持16年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推动玻尿酸入食,就是希望能将多年对口服玻尿酸的研发成果助力食品产业升级,直接让国人受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而对于批准像玻尿酸这样的生物活性物入食功能性食品对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深远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教授表示,对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经成为助推中国食品产业升级的关键武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对于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需要抓紧落实解决,这既是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是保证国人的健康。进入十四五以来, 实施“健康中国”再度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精神,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推动健康饮食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而在这个趋势当中,功能性食品被业内视为未来食品行业升级的主角。在陈卫院士看来,功能性食品,不仅包括古代常说的“药食同源”药食兼用的食物,比如陈皮、茯苓、夏枯草等,还包括像透明质酸这样的新食品原料,这是未来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功能除了能量和营养补给之外新的健康诉求发力点。但作为食品产业优化升级的初级阶段,关于食品原料的规范性,如何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有效性,也是业内亟待解决关心的问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任助理、教授级高工刘明针对这一问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主任助理、教授级高工刘明表示,国务院在2016年就印发推动我国消费品质量提升的规划,提到特别加强新型生物发酵产品标准的研究力度,打造中国品牌,让中国的产品、中国的标准和国际接轨,在供给侧进行改革提升。目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已经在联合华熙生物共同推动行业规范标准的建立,以此来保障以玻尿酸为代表的生物活性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安全有效应用。这一规范的梳理建立,既是行业升级的福音,也是对消费者将不断获得更加健康饮食产品的福音。未来,随着“健康中国”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以及生物活性物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标准规范建立和不断完善,行业也会不断将在生物活性物原料研发以及终端产品领域的科研实力对外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消费者们迎来一个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健康饮食新时代。——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