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指导督促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健全动态化、常态化、专业化体系检查工作机制,督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落细主体责任,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近期,众多涉保健食品政策法规密集落地,形成多维支撑。政策红利释放、消费需求迭代与技术革命交汇,为企业开辟了万亿级赛道。
01.标签管理规范化:
3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同步实施,其中第三章“特殊食品标签规定”中对保健食品有专门的表述,如“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应当同时标明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注册号或者备案号等信息,并设置警示用语区、标明警示用语。营养素补充剂产品还应当标明'营养素补充剂'字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 )“附录D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中,更新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健康声称,而目前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功能目录正是参考的该目录。
02.功能声称科学化:
3月17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正式公布。在推动食药物质开发利用方面,提出开发保健食品。 在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方面要求完善食品(产品)与营养成分的营养声称、保健功能声称标准及规范标识使用。03.审评机制高效化:
4月9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完善保健食品事前审评和事后评价机制,畅通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审查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正式发布行业首个真实世界研究标准 ——《保健食品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庶正康讯科学与法规中心负责人李芃表示,真实世界研究的推行可以为保健食品特定原料安全性和精准定位保健功能提供证据支持,既符合国家对保健食品原料及功能目录优化的需求,又能为产品研发和上市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04.原料成分标准化:
3月19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通过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66)发布了多项关于保健食品原料的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涉及褪黑素、辅酶Q10、破壁灵芝孢子粉、螺旋藻和鱼油等关键原料。保健食品国标的制定,将推动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填补了我国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系列标准的空白,对相关原料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持续深入具有积极作用。
4月8日,由全国特殊食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66)组织修订的8项保健食品国家标准也正式对外发布,分别为《保健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B/T 22246-2025)、《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GB/T 45242-2025)、《保健食品中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GB/T 45243-2025)、《保健食品中淫羊藿苷的测定》(GB/T 22247-2024)、《保健食品中番茄红素的测定》(GB/T 22249-2024)、《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的测定》(GB/T 22251-2024)、《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GB/T 22252-2024)以及《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的测定》(GB/T 45168-2024)。以上8项国家标准充分考虑了当前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实际需求和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对标准的适用范围、原理、试样制备和处理、检出限和定量限等关键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


Clinique La Prairie Holistic Health功能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