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得痛风?与这6个原因有关!-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健康养生 >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得痛风?与这6个原因有关!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得痛风?与这6个原因有关!

来源: 互联网 类别:健康养生 2025年02月21日 08:02:48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出现“第四高”——高尿酸。

调查数据表面,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

为什么现在痛风多了?

除了遗传因素外,痛风与生活因素也分不开,其中6个原因中,一半都与吃有关。

1、肉吃过量了

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国人痛风由以前“罕见”变成如今“多发”甚至“高发”的祸首。

嘌呤含量:

猪肉138mg/100g;猪肝275mg/100g;鲤鱼122mg/100g

面粉26mg/100g;大米44mg/100g;大白菜14mg/100g

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

2、甜饮料喝多了

果糖主要在肝脏代谢。

摄入过量的果糖,不仅可导致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而且可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风险。

图片

什么是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HFCS)是一种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将玉米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再将部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的甜味剂。

很多饮料和食品中添加有果葡糖浆。

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痛风几率竟高达85%

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等。

3、喜欢抽烟喝酒

 

黄酒、啤酒、红酒、白酒,痛风面前,没有哪一个酒是好酒。

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

白酒的嘌呤含量虽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数较高!

酒精在体内代谢时,会影响嘌呤的分解过程,导致尿酸生成增加。

酒精代谢会产生乳酸,血液乳酸浓度升高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上升。

吸烟可加剧痛风的症状或增加发作频率。

4、肥胖的人多了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

肥胖导致脂肪细胞功能异常,增加游离脂肪酸和促炎因子释放,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不仅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还会间接促进尿酸生成,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

肥胖者痛风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

5、坐的时间太长了

久坐减少能量消耗,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风险上升,进而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长时间不活动降低血液循环和肾脏功能,抑制尿酸排泄效率,使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

城市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与久坐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6、睡得太晚,压力太大

熬夜和压力过大已成为诱发年轻人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

夜间工作或熬夜时,身体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分泌增加,这会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抑制尿酸排泄。

长时间的压力和疲劳,引发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导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减少尿酸的排泄。

尿酸高,全身都受害!

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元凶”,更是全身多器官损害的“隐形杀手”:

1、关节损伤

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可致关节畸形、骨质破坏。

60%的痛风患者首次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2、肾脏损害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慢性尿酸盐肾病、肾结石,甚至急性肾损伤。

20%的痛风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

3、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患者冠心病、心衰风险显著升高。

血尿酸每升高60μmol/L,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9%~30%

4、代谢紊乱

尿酸升高与糖尿病、高脂血症互为因果。

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5%,甘油三酯水平普遍偏高。

痛风,预防记好4点!

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尿酸升高的核心,防痛风要从生活中入手。

1、每天喝够1500ml

定时、规律性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mL

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

2、每天食物品种不少于12种

每天食用新鲜蔬≥500g,其中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应当占50%以上。

每天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乳蛋白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

每天全谷物食物不低于主食量的30%

每天食物品种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3、每周一定要有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防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

运动强度以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避免过量运动。

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或无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等项目。

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4、健康体重

肥胖患者建议以每月减重1.5~3.0kg的速度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

18~64岁成年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适宜范围为18.523.9kg/m2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20.026.9kg/m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