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成为化妆品原料最热门的趋势之一,是近两年行业已形成共识的事儿。
而其内在驱动力,离不开迅速飞涨的功效护肤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增高,以及消费者追求美的意识越来越强,抗衰人群的年龄层在不断扩大,维持皮肤紧致弹性、提升皮肤年轻状态和活力等护理需求,也由此得到推升。而多肽因其出色的抗皱、修护、增强弹性等功效,逐渐成为护肤品中常见的功效成分。
据观研天下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含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22.1亿元,同比增长27.06%。显然,这是个颇有持续挖掘价值的百亿赛道。
有价值就有竞争。诸如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资生堂等国际大牌,和珀莱雅、上美等国内头部美妆企业,均为实力强劲的入局者。当然,基于肽类原料的多样性,多肽护肤这样一块“大蛋糕”,是不难做出差异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创新,并从创新中找到自己的优势技术路线。
很多想与以上国内外头部企业同台竞技的后来者,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7月5日,在由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琪科技)主办的首届皮肤活性多肽创新科学大会上,来自学研界、产研界的10多位专家,对此将展开集中讨论。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选对赛道很重要,怎样在既定的赛道上选对行进的方向,同样重要。
火热的多肽赛道仍有创新挑战
需求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原料端的体现也相当明显。
这几年,多肽在护肤领域应用的扩大,已然催动了肽类原料的火热发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2025年,中国肽类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2.5%,而2025年—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6.9%,按照这样的增势,预计2030年中国肽类化妆品原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4亿元。
得益于这样的市场基础,国内涌现出不少以肽类原料为业务主体的企业,以维琪科技为例,作为国内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最多的企业,其备案的10款化妆品新原料中,大部分为肽类新原料,其中6款为维琪全球首创的新结构多肽。
整体上看来,多肽原料已经具备极好的创新与应用环境。
不过,客观分析,多肽原料要想葆有可持续的创新活力,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从功效机理来看,基于分子大小的差异,不是所有的肽都能很好地透皮吸收。此外,很多肽的功效还存在研究数据上的空白,需要更多的科学验证。
从安全性来看,目前尚不能保证所有的肽都不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反应,在消费者十分注重产品安全的今天,保证肽类安全性是一项必须重视的挑战。
从创新成本来看,肽的研发、生产需要较大投入,对于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很高,这就使得其创新过程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从法规层面来看,目前出台的针对化妆品原料的法规政策越来越多,监管明显趋严,如何在法规许可范围内进行创新,也需要做更多的思考。
总而言之,虽然多肽的创新环境一切向好,但仍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
多角度的研发与应用创新思路来了
为了在多肽的研发与应用创新上找到更好的思路,首届皮肤活性多肽创新科学大会,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首届皮肤活性多肽创新科学大会嘉宾阵容
一是全球范围内的多肽创新方向与趋势。
就起源而言,多肽应用于化妆品最早始自欧美,国外在该领域有更深的积淀和更多的技术积累,肽类原料的开发与应用也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因而,了解全球范围内多肽的创新方向与趋势,有利于为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基于此,会议现场,国信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峻豪将带来《全球多肽护肤市场发展趋势》的分享。同时,大会还邀请到国际胜肽之父Karl Lintner,阐述“全球护肤多肽前景与创新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全球多肽创新科学联盟也将在大会现场正式成立。显然,行业形成这样的合力后,更利于从国际多肽创新潮流中汲取灵感和经验。
二是多肽基础研究与应用的更多可能。
多肽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进展,只是,市场竞争引发的广泛需求,还得不到充分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开拓更多的研发与应用路径。
首届皮肤活性多肽创新科学大会即邀请到多位专家对此做深度分享。其中,北京大学药学院王超教授将阐述“多肽基础研究与应用方向”;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宏翔主任将展望“活性多肽在皮肤科的应用前景”;深势科技王冬冬博士则会分享“Ai for science:新范式为多肽研发带来新可能”;对于天然来源动物活性肽的研发,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也将进行全面剖析。
三是赋能多肽研发和应用的创新技术。
多肽研发和应用创新,既需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推动,也需要先进技术的赋能。如果有前沿技术加持,那么该领域的创新势必能获得更多助力。
考虑到这一点,首届皮肤活性多肽创新科学大会也做了相关的内容设置。届时,维琪科技研发总监刘子建博士将分享“基于前沿技术的创新多肽研发”;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博士后胡志浩博士将就多肽的绿色合成生物制造展开分享;针对绿色多肽的合成,剑桥大学博士,江苏特聘教授/山东“泰山学者”苏贤斌教授,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进行深度剖析;维琪科技科学传播官张倩倩博士则将围绕“多肽制剂与递送技术创新”,给出专业的建议。
四是基于消费需求提供精准方案。
用户为王时代,一切创新的最终导向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准。只有深度洞察消费者护肤习惯和护理痛点,才能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原料和产品。
为此,大会现场,维琪科技产品总监陈言荣将针对市场和消费趋势,分享“维琪创新多肽与精准护肤方案”。同时,小红书商业生态客户营销专家棠悠,也将带来“美妆护肤人群的洞察与科学种草策略”。
创新的基础是科研硬实力
不难看出,在皮肤活性多肽的创新层面,已经有很多可供借鉴的方向。
只是,要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得更远,入局者自身也需树立起足够具有竞争优势的科研硬实力。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于多肽护肤赛道取得更多创新成果。
维琪科技便是如此。
《化妆品观察》了解到,成立于2011年的维琪科技,首创了多肽护肤体系,截至现在,已形成多肽与源起中国成分等特色活性物创新研发、皮肤解决方案定制、原料创新研发CRO&原料生产CDMO、生产智造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平台,所服务的国际&国内头部化妆品企业已超100家,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
而其搭建的研发体系,正是实现这些成绩的“幕后英雄”。
信息显示,维琪创新研发中心拥有国内首家政府认证的皮肤活性多肽研究院,并构建了分子结构创新平台、特色资源开发平台、生物合成平台三大科研平台,是维琪科技活性成分创新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内核。
其中,分子结构创新平台已储备100+创新分子结构;特色资源开发平台联合西南民族大学与华大海洋等科研机构,挖掘更多特色植物类、海洋资源类特色原料;生物合成平台则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日化原料的绿色工艺研究。
在团队层面,维琪科技则以中国皮肤活性多肽应用第一人丁文锋博士及国际胜肽之父Karl Lintner领衔科研,并汇聚了80+医药背景研发人才,最终构造包括活性物结构创新研发、质量稳定性研究、功效安全性研究、制剂创新研究、工艺创新研究、应用创新研究在内的全链路研发体系。
在这些集约化研发资源的推动下,截至目前,维琪科技已申请专利数116个,国际PCT达11个,已授权发明专利近50个。其中,中国皮肤小分子多肽专利数量遥遥领先。
颇具优势的科研硬实力,无疑是维琪科技进行多肽护肤创新的“压舱石”,也让其在面对赛道竞争时,表现得更加稳健。
行迩自远,笃行不怠。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多肽护肤赛道,会显得愈发拥挤。此时,对于包括维琪科技在内的入局者而言,根据风向掌好舵、扬好帆,并持续以科研技术创新的“螺旋桨”为驱动,才能在百舸争流中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