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盘点2023”活动日前揭晓,年度国内字为“振”,年度国内词为“高质量发展”。高频出镜的字词,勾勒着中国发展的动态变迁,寄托着广大民众的美好期盼。
征途如虹,风雨兼程。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春风大潮激荡神州,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全新形态。历史长河中,几十年不过短暂一瞬,却早已延展为厚重深远的篇章,让“将改革进行到底”的足音更显铿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中国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硬核创新逆势突围、“基建狂魔”喜报频频、“一带一路”硕果累累……在周遭的嘈杂中,中国脚踏实地,稳稳保持着自己的发展节奏。
这一年,世界并不平静,“黑天鹅”频频振翅,“灰犀牛”横冲直撞。通货膨胀、债务危机、贫富差距、科技鸿沟等既有困厄加剧着全球经济复苏之难。俄乌战火未熄,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无休止的悲剧与无穷尽的人道主义灾难,让人深深叹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依然未能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2024年度全球风险展望》日前发布,“持续动荡不安”依旧是全球风险环境的关键词。再启征程,摆在中国面前的,既有国内发展任务的挑战,更有外部环境的波涛汹涌,那些误读、抹黑、封锁、阻碍,还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复杂多变的新一年即将到来,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破局开路,惟有实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喧嚣杂音面前,做好自己的事是最好的回答;不确定性面前,做好自己的事是最大的确定性。聚精会神做好自己的事,也许再抬头时,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路闯关夺隘,一路积厚成势,一路鉴往知来,一路且行且歌。本期“七日谈”年度观点集萃,回顾2023年的波澜壮阔,期盼与诸君碰撞智慧、激昂精神,让我们以坚实行动为笔,续写2024年的锦绣新篇!
学深悟透1
新征程上,旌旗猎猎、击鼓催征,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迎难而上的行动,通过主题教育固本培元,在新的长征中接续奋斗,在惊涛骇浪里保持奋进,我们就一定能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学深悟透打牢思想基础提高干事本领》(4月7日)
编辑手记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坚定信念、务实行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一年来,本版接连刊发《扎实办好每一件群众身边具体事》(3月15日)、《做好调查研究关键在一个“实”字》(3月22日)、《清风正气尤须破除“圈子文化”》(5月12日)、《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套上纪法“紧箍”》(8月30日)等多篇评论,从不同角度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解决具体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充分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提高认识提升本领、践行初心使命。
发展密钥2
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中国之治的灵魂,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凝心聚力的国家制度,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守八方平安、护江河安澜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穿越风雨、走向未来的重要法宝。
——《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干成这么多超级工程》(6月9日)
编辑手记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国家治理中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制度效能。特别是“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进一步彰显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结合防风治沙、安全撤侨、抢险救灾等国人普遍关注的公共事件,我们策划推出了《强大祖国是国人最坚实的依靠》(4月28日)、《以底线思维应对不可预见的各种“极端”》(8月2日)等文章。这些评论以小见大、抽丝剥茧,充分阐释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并鲜明提出,人心齐,泰山移,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凝聚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有什么难关不能跨越,有什么伟业不能成就?
文艺匠心3
文艺创作的硬核逻辑永远是匠心。影视作品是视与听的艺术,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创作必然是一个文火慢炖、费心劳神的过程。这些年,通过相关部门主动引导,市场自净功能不断优化,唯流量之风有所退潮,影视行业向“内容为王、精心创作”理性回归。
——《文艺创作的硬核逻辑永远是匠心》(2月1日)
编辑手记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一年来,我们曾为一批精品力作的出现鼓与呼,也曾批评一些“电子榨菜”是对所有人审美的侮辱、智商的钝化、精神的侵蚀。《“下生活”应成文艺创作必修课》(1月13日)、《暑假神剧何以如此让人怀念》(8月18日)、《职场剧屡屡翻车根源何在》(11月22日)等评论切入点各异,但观点一脉相承,那就是呼吁一种认真、诚恳、严肃的创作态度。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这是中国最好的时代,也是文艺创作最好的时代。对人民、对时代心怀敬意,对国家发展建设饱含热情,对人性之美深刻感悟,怀抱着这样的初心去探索真实的历史,关注脚下的土地,书写火热的生活,才能让作品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创新升级4
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滋养着生活于斯的每个人,也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持续书写更多文化赋能发展的“北京样本”,展现的不仅是北京这方发展热土的澎湃激情、治理能力,某种程度也代表着超大型城市在快速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城市更新模式的有力回答。
——《以“文化+”照见城市更新的更多可能》(10月13日)
编辑手记
创新升级呼应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增强消费动能。与之相应,消费领域涌现了诸多新亮点、新场景、新模式。《国产电影何以赢下最火暑期档》(8月11日)、《城市漫步打开身边的“诗与远方”》(8月18日)等评论建议,增加更有特色、有新意的供给,才能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的更大活力。
北京是消费高地、文化中心,“文化+”为消费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地坛书市回归盛况彰显“文化+”深厚潜能》(9月13日)、《城市文化,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9月15日)等文章结合北京实际,认为丰富的资源禀赋,既为市民文化消费提供了丰富的供给,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呼吁以创新让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城市肌理。
流量陷阱5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可以说,巨大“视觉网”之下不只是数以亿计的用户,更有具体而微的价值选择。流量越大,责任越大,希望更多平台能走出野蛮生长,真正成为记录生活、连接情感、传播知识、启发思考的流量入口。
——《玩命式直播何以大行其道》(5月24日)
编辑手记
自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将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余年间,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已愈发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经历了重重洗礼,见惯了速兴速衰,全社会对互联网发展的一般规律渐渐熟悉,也凝聚起不能信马由缰的共识。本版密切关注网络治理中的新老问题,通过《治理网暴需要更明晰有力的法律解》(2月24日)、《强迫“扫一扫”也是商业欺凌》(6月16日)、《直播带货乱象该好好管管了》(11月1日)等评论献计献策。
互联网的草莽时代已经远去,规范化、精细化正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基调。抨击乱象不是目的,我们更希望互联网行业拿出成熟与担当,以价值观引领技术发展,坚持科技向善,更好地服务时代所需、国家所盼。这种大格局大情怀,是战略眼光的体现,也终将成就自身的星辰大海。
大城精治6
经过前一阶段连续极端高温煎熬后,我国北方近期又遭遇极端降雨。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总是艳阳高照、平顺无虞。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凡事多从坏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做足“安全冗余”提升城市应对风险韧性》(8月4日)
编辑手记
面对140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大降雨,面对山洪塌方等严重次生灾害,广大基层干部逆行向险、全力以赴。他们像战士一样守护着我们共同的家园,以自己的付出,让大家安全安心。在《珍视和爱护总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那些人》(8月11日)等评论中,我们呼吁对于可亲可敬的基层干部,要给予理解,更要拿出务实政策进行激励。
如果说现代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那么治理能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则是其不可或缺的灵魂。着眼于小区改造、公园维护、车位紧张等民生问题,本版推出了《唤醒城市里“被遗忘的角落”》(2月3日)、《老小区改造攻坚还得商量着办》(2月17日)、《限时车位应该推广》(3月17日)等一批评论,建言献策、举一反三,助力探索超大城市有效治理的“北京方案”。
科技伦理7
ChatGPT的出现,是人类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不必将单一产品过分“神化”,但借鉴其成长经验,也能够为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助益。如何从“应用创新”大国,迈向“原始创新”强国,在众多技术路线的初始逻辑里刻入更多“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愈发成为我国发力创新强国的必过之坎。
——《以静气与恒心做强中国的元创新》(2月15日)
编辑手记
2023年,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无疑是全球科技界的焦点。浪潮之下,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备战AI领域,国内科技公司也摩拳擦掌宣布研发类似产品。《中国人必须有自己的高水平人工智能技术》(3月24日)一文指出,技术攻坚“慢不得更急不得”,既要只争朝夕、奋力追赶,也要保持定力、稳住心态。从社会舆论到体制机制,皆理性正视差距,把支持创新、鼓励试错的氛围传导到每一件产品上,就是在培厚创新创造的土壤。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8月15日起正式施行。以此为基点,当前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产业有望进一步理顺发展逻辑,告别野蛮生长。本版刊发的《以立法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安护栏装刹车》(4月14日)、《以法治引领人工智能“避恶向善”》(8月16日)等文章始终对此予以重点关注,认为《办法》的出台,力求实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技术治理效果,这也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立法规制方面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美美与共8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今天,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弥合分歧、团结合作、共克时艰。这样的合作模式,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本身就是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所亟须的确定性。
——《“一带一路”,不确定世界中珍贵的确定性》(10月18日)
编辑手记
今天的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很多人在追问“人类该怎么办”。今天的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借由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美领导人旧金山会晤等大事要事,本版刊发《“为什么是中国”走出了这条人间正道》(10月20日)、《“通往旧金山”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11月15日)、《在变动世界求和平需要大国挺膺担当》(12月1日)等多篇文章,充分阐释“人心不可违,大势不可逆”的铁律,认为只要大家出以公心、精诚合作,必然能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创造新的可能,为全球化的未来走出一条光明之路。
祸乱之源9
“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这是《联合国歌》歌词,反映了摆脱残酷战争的人们对联合国及其所代表的国际新秩序的美好愿望。从眼下来看,要实现这样的共同愿景,要守护人类文明的底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道主义底线还要被击穿多少次》(11月17日)
编辑手记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一年来,热点地区的动荡与冲突没有止息,日本核污水排海、巴以新一轮冲突等新的安全危机酝酿发酵。本版刊发了《亚太“北约化”打错了算盘》(2月3日)、《俄乌冲突一年给世界最清晰的警示》(2月24日)、《日本强排核污水开了危险先例》(6月9日)、《当务之急是遏制加沙人道灾难再恶化》(10月18日)等一批评论,梳理历史经纬,讲清是非曲直。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热点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身患“霸权焦虑症”,顶着“冷战铁脑瓜”,到处制造冲突分裂,以一桩桩人道主义灾难为“世界第一”垫背,长此以往,“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和平、发展、合作终究是这个世界的历史潮流,世人的心里同样也有一本账,谁祸乱世界、透支信用,终会引火烧身、遭到反噬。
先立后破10
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也为我们做好新一年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克服经济运行的新困难新挑战,就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相信在政策协同的影响带动下,在比较优势、经济韧性的有力支撑下,明年的中国经济必能克服长短期、内外部等诸多困难挑战,走出一条通往春天的路。
——《“先立后破”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12月13日)
编辑手记
这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既有风高浪急,也有暗流汹涌。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顶住压力的中国经济必将行稳致远》(1月20日)、《事实将继续证明“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11月15日)等文章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提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所面临的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
鼓舞信心和底气不能空谈,针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堵点,本版刊发《“无事不扰”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原则》(2月10日)、《优化营商环境关键要有“用户思维”》(3月17日)、《打破隐性壁垒把平等对待民企落到实处》(7月28日)等评论,呼吁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市场主体特点和发展规律,对症下药、按需扶持,用服务的“加法”最大限度促进市场活力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