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5日电 ( 孙国根 占倩)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颁奖大会日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33位月度人物获奖。
自中央文明办等2017年启动“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评选活动以来,上海已有19人入选,是入选人数最多的省市之一,上海医务工作者以“医者仁心”守护生命。 在本季度“中国好医生”中上海有4名,其中一名就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眼科专家周行涛,也是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周行涛在我国开展了首例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被誉为“全飞第一人”。在他看来,第一是没有意义的,为每一位患者做好手术才有意义。在给近视患者治病中,他强烈感受到眼健康“防”比“治”更重要,于是,他带领团队逐步建立起国内最早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入校近视防控筛查41万人次。这项“筛+治+助”的工作非常出色,周行涛团队获得“亚洲模范”,他本人获得国际防盲理事会2016年度“眼健康英雄”称号。
大多数人看到的周行涛,是诊室里专业、严谨的教授,是万千医务工作者之一,一个普通人。据了解,近视治疗之路的开端是PRK手术,作为一名心里装着患者的医生,周行涛很快发现患者施行PRK手术后,会经历疼痛难耐的过程。为了患者,必须优化手术。于是,他想到了手术时优化表层切削,努力探索上皮瓣技术,最终形成了更为安全的LASE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该手术不需要切开角膜基质,也区别于不成瓣的“上皮下”激光切削,极大保留了活性上皮瓣而减少了术后刺激症状。为精益求精,他付出的汗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也正是LASEK手术,让周行涛在近视手术领域脱颖而出,他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论文时正式为LASEK贯上中文名,被誉为“LASEK第一人”。尽管LASEK给他带来极大的荣誉,使他在准分子领域获得国家和教育部奖项,但他仍致力于探究有效视力恢复更快、表面创面更小的手术。于是,全飞秒SMILE(微笑)手术应运而生。
2010年,他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2015年他进行了第一例远视SMILE手术,九年多来,他又多了一个称号:“全飞第一人”。
作为一名开拓者,周行涛首创命名的SMILE-CCL技术(连续环形撕镜术)发表在SCI杂志,他和他的团队发表全飞相关SCL论文数量位全球第一,仅在权威杂志《Journal Refractive Surgery》作为封面导读的论文就有9篇。
尽管周教授所带领团队以9万多台的SMILE成为全球数量第一,他总说“要在更大层面帮助到人,做好手术,要将自己的技术和体会转变为科学思辨,论文不是目的,要转化成其他医生都可分享的知识和技术,让同行医生获得进步,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这才是论文的价值”,因此他曾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作主旨演讲,在欧洲及亚太地区授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Dr. Smile”。而这位“微笑导师”创下的成绩更是让人惊叹:20多年40余届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培养4000多名学员,创立国际唯一“亚太国际屈光手术与SMILE培训中心”培训全国320多个医院以及16个国家以上的国内外同行……这些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数据,是周行涛追光之路的足迹。
成绩背后不被看到的是周行涛密不透风的日程安排。从早上7点门诊开启,诊室外是密密麻麻排队等待的患者,往往走下手术台时 已是夜里十点。现实总是比想象复杂,即使全飞秒手术已相当成熟,但临床中总不可避免遇到一些无法进行该手术的患者,如特殊高度近视(超1000度、2000度),角膜较薄患者等。为此,周教授不断深入高度近视眼内镜ICL的临床探索,以我国首例EVO ICL手术和首例EVO ICL散光晶体手术为起点,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ICL科学创新之路,领先全球。
暑假高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宝庆路分部视光门诊如夏日的骄阳那般躁动和狂热,诊室内外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音浪一阵接着一阵。而周行涛所在的诊室,固然拥挤,却与周围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在问诊的时候,周教授的声音并不大,如他一贯的温文尔雅,一顿一挫,不紧不慢,恰是这样一种低柔而有韧性的声音,给高度近视的病人一种无法从别处获得的安定。在看门诊时,周行涛总是反复强调,近视手术并非解决所有问题,对于眼视光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和儿童来说,防大于控的理念更为重要。自2002年开始周教授团队建立视光中心时就推行“屈光发育档案”建设理念,尽管实践的过程是曲折的,但他还是逐步建立了国内最早的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从二十多年前奥比斯机上的志愿者服务开始,他已成为奥比斯“眼见为实”的项目负责人。
在近视防控的推广中,周行涛不断强化“学校为先、教为先” 的防控理念,以点带面,不断创新。他致力倡议包括闵行、徐汇区等在内的医院、学校、社区共同参与近视防控模式,培养孩子有意识地成为自身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培养保健老师对学生视力、屈光度的及时检测与跟踪的可持续的能力,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该模式在上海市卫健委及闵行区政府的支持下已试运行并取得成效,未来全国范围的推广和运行可期。在近视防控与治疗这条路上,周教授清晰地明白,未来近视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世界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希冀着有一天,全世界的近视患者都享有明亮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