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通知要求,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
(7月17日《人民日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而今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又专门发出通知,落实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可以说,国家布局并力推 “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促进“互联网+”更好强医惠民,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首先,这是适应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如火如荼发展形势的需要。据统计,从2009年到2017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已从2亿元激增至325亿元,并且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而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已达1.95亿人,占到网民总数的26.6%。在这种形势下,亟待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政策利好和更有力的指导扶持。
其次,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助于破解 “看病难”“挂号烦”和“用药贵”等民生痛点。显而易见,互联网的无界、即时和透明等特性体现在医疗服务中,还有人工智能等相关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会显著拉近患者和医院及医生之间的距离,有力消除医疗发展和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地区鸿沟,促进医疗公平,大大方便患者寻医就诊;而通过重构药品采购流程、公开医药定价信息等无疑也对医疗降费大有助益;此外,网上问诊的发展也让家庭医生制度的真正落实成为可能。这一切,都将让老百姓看病更快捷、更满意也更实惠。
再则,“互联网+”同样是增效减负、助力医疗机构和医疗健康行业提速发展的“利器”。仅就眼下,在线医疗已经可以实现线上导医、自助挂号、远程问诊等多项功能,不少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求诊及一些疾病、手术的后期复诊也都不用再跑医院面诊,这将有效分流各类患者,大大减轻现场接诊的负担。与此同时,今后这种开放式医疗服务格局的形成,对于医疗资源的优化分配与高效流动,以及医疗技术、理念的共享、碰撞和提升,都会有很大帮助。也许,目前正在着力推动的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等多项医改新政,都会随着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的成熟完善而“水到渠成”。
如果说“互联网+”开启了在线医疗的新时代,达成了医疗、民生和市场的“三赢”。那么国家及相关部门的规划落子,必将为在更高起点和水平上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打开新局面,为健康中国开启新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