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月子会所成焦点-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行业动态 > 我国首部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月子会所成焦点

我国首部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月子会所成焦点

来源: 互联网 类别:行业动态 2012年02月18日 12:02:00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上,首部《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常务副理事长秦小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副理事长栾成章、中国保健协会母婴家庭保健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耿梓轩等众多领导及专家们出席了此次会议,共同呼吁保健服务产业的规范体系早日建立,促进该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会议由中国保健协会李萍副秘书长主持。

朝阳产业良莠不齐,亟待规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治未病”理念的普及,保健服务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足疗、按摩、熏蒸、美容SPA、坐月子、健康调理”等各类服务名目繁多,各类保健服务企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据此次发布的蓝皮书中调查,目前我国保健服务行业企业已发展到140多万家,相关链条产业300多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2000亿元人民币。但另一方面,保健服务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完善,相关的研究规划也比较缺乏,保健服务市场良莠不齐、无序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极为严重,亟待规范。比如,据统计陕西60万足部按摩从业人员中,只有5%持有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证。而有的美容机构则利用消费者对SPA的好奇与追赶时尚的心理,将SPA的功效随意夸大。

为此,中国保健协会联合中央党校成立了《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研讨,出台了该本意义重大的产业蓝皮书。该蓝皮书主要对我国保健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战略定位、我国保健服务业发展战略、我国保健服务业发展体制、我国保健服务业发展政策等4大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该蓝皮书对加强保健服务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探索,把握市场需求及其发展动向、推动企业和保健服务行业规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蓝皮书指明从“粗放”到“规范”的必经之路

蓝皮书中指出,当前我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该产业既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基本上游离于保健产业管理体制之外,亟需进行相关立法规范,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以目前社会上关注最多的母婴保健服务行业为例,在国内母婴保健服务机构最发达的上海,目前有近30家母婴月子会所,但是真正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正规机构却很少。中国保健协会母婴家庭保健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耿梓轩表示,目前母婴保健服务行业在整体上面临专业门槛高、团队不好招、做大做强比较难、母婴护理风险大、成本支出难控制,以及国家主管部门政策不确定等多方面的挑战,导致要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对“母婴月子服务”相关经营范围和企业资质的审批很难,像蓝皮书中的典型案例优艾贝月子会所这样能够通过层层审批,获得相关经营资质的正规企业还是少数,大部分企业只能借宾馆内部分现成的客房,以走“擦边球”的方式经营。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年总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此次大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作了题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保健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几点建议》的报告。蓝皮书中也指出,“张悟本”、“马悦凌”等事件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社会对于中医保健、健康调理等服务的强烈需求,推动我国中医药保健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已经势在必行,若是针对年轻人喜欢时尚、认可科学、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西方先进的医疗保健技术结合,提供人们乐于接受的保健服务,将能够更好地推广中医文化。在这方面,部分外资企业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成熟经验,例如优艾贝女性健康调理中心便将高科技设备和服务模式与我国中医调理精髓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蓝皮书同时还指出,目前我国保健服务业普遍存在企业散、研发弱、规模小等问题,导致企业做不强、做不大,应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部分具有战略眼光的外资企业已经抢先一步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蓝皮书以优艾贝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其汇集妇产科、中医、营养、护理等各学科顶级专家组建优艾贝中国专家委员会,并与各大医学院校紧密协作,进行新生儿护理、女性健康调理等保健服务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服务研发、技术论证、标准制定等工作,其发展模式是未来保健服务产业内企业发展的方向。

“不治已病治未病”能否成为“财富第五波”

按照国际保健与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如果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社会将进入保健消费、旅游消费的爆发性增长期。2010年,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正进入消费结构急剧变化,保健消费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据估算,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5%。规模不断增大的老年群体对保健养生有着强烈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城市白领亚健康状况也非常严重,有76%的人处于亚健康状况。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著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而我国国家卫生部陈竺部长也曾在2007年“中国国际医药交易会暨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上指出:“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健康产业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动力”。保健产品2007年生产总值粗略匡算在5000亿元左右,保健产业总产值占当年GDP比例2%左右。假定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2%上升到15%,且国民经济年增长速度在2020年之前平均保持9%的速度,保健产业生产总值(不变价)在2015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24800亿元和57200亿元的规模。保健产业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以上,发展空间巨大。

因此,保健服务这种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指导而兴起的新兴产业对于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以及提升就业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尽快建立健全这一产业的标准规范、不断完善服务发展模式和创新体系,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将是该产业未来能否繁荣发展的关键。产业发展有章可循的同时,也离不开企业自觉地诚信经营,在本次蓝皮书发布会上,中国保健协会母婴家庭保健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优艾贝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耿梓轩带领近百家企业的代表共同宣读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