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韦帕”带来的凉意,让大家差点忘记了时下正值一年之中“上蒸下煮”、天地湿热交蒸至极的时节,正是人体最易耗气伤津之时。
其实台风并不意味着暑热暑湿会减弱,台风前后恰恰是“桑拿天”最盛的时候。可以预见,从大暑节气到立秋之前的整个初伏、中伏,仍将呈现雨热交替的天气特点。
这一时节如何养生保健?
中医专家提醒,
要避暑湿也要重养阳,
更别错过“冬病夏治”好时机。
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金连顺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大暑时节养生其实很简单,顺应天时调整生活作息,主要把握五个原则:
一是避暑养阳——避开正午烈日,早晚适度活动以助阳气升发;
二是饮食清淡——可多食绿豆、冬瓜等清热利湿食物,切忌贪凉冷饮;
三是夜卧早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气;
四是静心调神——保持情绪平和,防“暑热扰心”;
五是适度出汗——避免过度贪凉,适当排汗散热祛湿。
大暑天为什么要养阳?
“其实大暑就是要热着过,适当出出汗很有好处,大家不要总是躲在空调房里面。”金连顺表示,大暑伏天,人体阳气外浮,往往是一种“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状态,容易出现脾胃虚寒的症状,比如肠胃不舒服、腹泻等。因此,中医认为大暑养生的一大要点是养阳——保护人体内的阳气。
养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晒太阳。是的,你没听错是晒太阳。
正确晒太阳可借助自然阳气,通过督脉和膀胱经(阳经)驱散体内寒湿,补益阳气(不是让你在中午的烈日下暴晒,小心中暑)。
在万物生长最为繁茂、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大暑伏天,这样晒太阳有益健康:

大暑护肤小妙招
煮这种花草汁敷一敷
可缓解皮肤瘙痒等不适
说到皮肤不适,暑湿热盛的时节,人们的肌肤还容易出现起疹子、瘙痒等不适。
金连顺支招说,这时可以用金银花、野菊花各15克煮20分钟,再放入薄荷5克,煮2~3分钟,取药汁,用棉签涂抹患处。如果瘙痒或皮疹的皮肤面积比较大,可以用化妆棉沾药汁,湿敷5~10分钟,有助缓解皮肤瘙痒等不适。
近来台风来袭,金连顺提醒,台风带来的降雨虽然带来了阵阵凉意,如果不慎淋雨,要擦干身体,更换衣物,可以用藿香10克,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煮水代茶饮,来散寒化湿。
雨后的潮湿与暑热相结合,反而让空气中暑湿弥漫,让人觉得胸闷、肢体沉重、疲倦乏力,可以用荷叶3克,薏苡仁15克,茯苓15克煮水代茶饮,也可以用藿香20克,香薷15克,煮水泡脚来清暑湿。
食疗推荐
大暑时节饮食,除了注重养阳,还要祛暑湿热,同时要补气养阴、健脾。
祛暑湿热 可以多吃荷叶、土茯苓、冬瓜、苦瓜、炒白扁豆等;
补气健脾 则可以选用五指毛桃、西洋参、山药、陈皮等药食同源的材料来煲汤。
另外,夏天人们贪凉饮冷,易出现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寒的症状。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喝一碗羊肉汤,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湿。
不喜欢吃羊肉的朋友,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性温,夏天吃姜,可暖脾胃,散寒,还能生发阳气。
大暑时令的汤,还可以让阿妈多煲一煲冬瓜薏米老鸭汤、鸡骨草赤小豆猪横脷汤、土茯苓陈皮生姜猪骨汤,一家老小都合适。
特别推荐以下两道简单的茶饮——

1
生发阳气:陈皮生姜饮
做法:陈皮3~5克,生姜10~15克,煮水代茶饮。
2
补气健脾:西洋参陈皮饮
做法:西洋参5~10克,陈皮3克,煮水代茶饮。
大暑天热,出汗多,气随汗泄,耗气伤阴。夏天当你在户外劳作运动出汗多的时候,饮用西洋参陈皮水,可补气养阴健脾胃。
温馨提醒
三伏天灸掐不准时间也能贴
三伏天灸也是岭南人最喜爱的大暑养阳、冬病夏治传统养生习俗,每逢伏日,医院人山人海都来排队贴药。如果是上班族无法在伏天“正日”趁墟,怎么办呢?
金连顺介绍,伏日当天是阳气最为旺盛的节点,也是温补阳气的最佳时机,但若错过伏日当天,也可以在1~2日内进行补贴。时下各中医院/医院中医科大多能够提供补贴。
另外提醒,天灸是利用辛温的药物贴敷来刺激特定穴位,起到温阳作用,所以贴敷当日需要禁食生冷,忌冷饮、吹风,贴敷期间保持作息规律,以免影响了温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