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这味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中药材,自古便是中医健脾安神的“明星”。
它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补中,还能宁心安神。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富含茯苓多糖、茯苓酸等成分,能调节免疫、促进消化、改善睡眠,尤其适合40岁以上人群——这个年龄段常因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失眠多梦,而茯苓正是对症的“天然养生剂”。
今天,就教大家用茯苓搭配3种常见食材,煮出健脾、补气、养血的“养生水”,让日常饮水变成调理身体的妙方!
三款茯苓水,喝对才有效
1. 茯苓黄芪水
补气健脾,告别“虚胖”与乏力
养生价值:
黄芪被称为“补气之王”,与茯苓搭配,一补一利,既能增强脾胃功能,又能推动水湿代谢。适合脾胃虚弱、容易水肿、说话没力气、饭后腹胀的人群。长期饮用可改善“虚胖”(脂肪堆积、肌肉松软),提升精气神。
做法:
取茯苓15克、黄芪10克,清水冲洗后浸泡20分钟;放入养生壶,加500毫升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滤渣取汁饮用。可反复煮2-3次,至味道变淡。
食用禁忌:
-
感冒发热、阴虚火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者慎用; -
黄芪不宜与萝卜、绿茶同食,避免降低药效。
2. 茯苓百合水
安神助眠,睡个“踏实觉”
养生价值:
百合甘凉清润,能滋阴润肺、清心安神,与茯苓搭配,对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效果显著。尤其适合更年期女性、压力大的中年人,还能缓解口干舌燥、心烦气躁。
做法:
茯苓15克、干百合10克(鲜百合30克),洗净后浸泡30分钟;加500毫升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5分钟,关火前加少许冰糖调味(糖尿病者可省略)。
食用禁忌:
-
风寒咳嗽(痰白稀)者不宜饮用; -
百合性偏寒,脾胃虚寒(怕冷腹泻)者可加2片生姜同煮。
3. 茯苓红枣水
补气血养颜,面色红润有光泽
养生价值:
红枣是“天然维生素丸”,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与茯苓搭配,既能健脾祛湿,又能气血双补。适合面色萎黄、手脚冰凉、月经量少的女性,以及长期熬夜、气血亏虚的中老年人。
做法:
茯苓15克、红枣5颗(去核),洗净后浸泡15分钟;加600毫升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滤渣饮用。红枣可嚼食,甜味自然,无需额外加糖。
食用禁忌:
-
痰湿重(舌苔厚腻、腹胀)者少用,可加1片陈皮同煮; -
糖尿病患者建议用无核红枣,并减少用量(2-3颗)。
茯苓水虽好,但需根据体质选择:脾胃虚寒者加生姜,阴虚者配百合,气虚者搭黄芪。每天1杯(约200毫升),坚持2-3周,便能感受到脾胃变强、睡眠变深、气血变足的变化。
40岁后,身体需要“细水长流”的调养。与其依赖药物,不如用茯苓这样的“药食同源”食材,将养生融入日常饮水。记住:会煮茯苓水,健脾又安神,喝出健康,喝出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