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中最核心的营养就是其蛋白质,一个50~60克的鸡蛋,就含有7~8克的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高度契合,消化吸收达94%以上,因此也被誉为“全价蛋白质”。
蛋黄中赫赫有名的卵磷脂,对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鸡蛋可以说是平价营养品,人人都吃得起。近日,研究者们又发现了鸡蛋在疾病预防上的一些作用。

2025年1月17日发表在《营养素》上的研究显示,每周吃1~6 个鸡蛋,有助于延长老年人寿命并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与不吃鸡蛋的人群相比,每周吃1至6个鸡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9%,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即使是血脂异常的参与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也可降低27%。
其实,不同人群都能从鸡蛋中获益。对于婴幼儿和青少年,鸡蛋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支撑;对于孕妇来说,鸡蛋有助于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对于老年人来说,鸡蛋可增强免疫力,预防肌肉衰减。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还证实,每周吃≥5个鸡蛋的人群,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28%,高血压风险下降32%。鸡蛋中的胆碱可促进肝脏葡萄糖代谢,使空腹血糖受损风险降低28%。
鸡蛋蛋黄中大约含0.33毫克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这些物质不仅有利于眼睛健康,还能减少动脉血管壁氧化损伤,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图源:壹图网
鸡蛋虽好,但是我们在食用时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否则“营养蛋”变“伤命蛋”。


每天吃几个鸡蛋对身体好?
无论吃什么东西,都讲究适量,鸡蛋也如此。那么,我们一天吃几个鸡蛋对健康有利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群每周可摄入300-350克蛋类,也就是相当于每周吃5~7个鸡蛋。
所以,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一天吃一个鸡蛋是合适的。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哺乳期女性或者平时素食吃得较多的人,可以适当增加鸡蛋摄入量,每天可吃1~2个鸡蛋,最多不超过3个。
如果超过这个量,鸡蛋可能又会变成危害健康的蛋。
浙江大学的研究团队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对52万余名受试者长达中位16年的随访发现,全蛋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每日额外摄入300mg 膳食胆固醇(约一枚鸡蛋含有的胆固醇量),过早死亡风险性可能增加19%,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攀升16%。
提醒:对鸡蛋过敏者,应避免食用,可用其他食物补充营养所需;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高风险人群,可隔天吃1个鸡蛋,以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鸡蛋最佳吃法和最差吃法
鸡蛋作为最方便烹饪的食物,吃法上非常多样。在这些吃法中,有最佳吃法,也有最差吃法。
先说鸡蛋的最佳吃法。鸡蛋的最佳吃法,有白煮蛋、鸡蛋羹或者蛋花。
水煮蛋营养保留最完整,蛋白质几乎不被破坏,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之一;鸡蛋羹口感细腻,消化吸收更容易,因此很适合老人和儿童;鸡蛋花配合汤水,能快速补充水分和营养。

图源:壹图网
再来看鸡蛋的最差吃法,即煎鸡蛋、油炸蛋。
鸡蛋的结构非常松软,其吸油率特别高,能达到43%。另外一方面,煎蛋或者油炸蛋需要对鸡蛋直接进行高温煎炸,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变性,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其营养损失也较大,因此虽然口感独特,但是很不利于健康。

可生食鸡蛋、溏心蛋,这几类人要避开
近几年,可生食鸡蛋受到市场欢迎。所谓可生食鸡蛋,顾名思义,也就是不用煮熟就可以直接吃,那么到底安全不安全呢?
虽然可生食鸡蛋要比普通鸡蛋安全系数高,但也不是百分百安全,因为这要依赖于鸡种选定、养殖环境、饲料管控、各种检测和认证的规范,后续的储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鸡蛋都会被污染。

图源:壹图网
同时,还要看个人的身体免疫情况。
提醒:儿童、老年人、孕产妇、慢性疾病人群,因为免疫力较低,最好避开可生食鸡蛋,吃全熟蛋最稳妥。
与可生食相同的,还有溏心蛋。溏心蛋的口感较好,口味独特,深受很多人喜爱,但是溏心蛋仍有病菌潜在威胁,因此以上免疫力较低的人应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