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的广袤疆域中,地黄作为一味底蕴深厚且应用多元的中药,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仁堂六味地黄丸作为中药经典制剂的典范,其标杆效应不仅彰显于市场销量的长期领先,更在学术研究与消费者认知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对地黄的初始了解便源于此药,它成功启蒙了大众对地黄滋补功效的关注,成为地黄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图源:网络
行业标杆
六味地黄丸启蒙消费者认知「地黄」
六味地黄丸长期稳居中成药市场销量前列,是滋阴补肾类中成药中的 “明星产品”。仅京东大药房数据显示,六味地黄丸就有300万+的销量。据药融云统计的《2023年全国药店零售药品排行TOP10》销售数据显示,六味地黄丸的销售额高达14.29亿,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其销量背后不仅体现了产品本身的市场需求,更反映出消费者对其疗效与品质的高度信赖。
六味地黄丸源自宋代医学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原名 “地黄丸”,本为调理小儿先天不足、肾阴亏虚而设。钱乙在古方 “金匮肾气丸” 的基础上化裁,减去温热的附子、肉桂,保留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材,创立了这一滋补肾阴的经典名方。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遵循“三补三泻”原则,以熟地黄为君药,其味甘性微温,入肾经,能大补阴血、滋肾填精,奠定了全方滋补肾阴的核心功效;山茱萸补肝益肾、涩精固脱,山药补脾养胃、固肾益精,二者共为臣药,辅助熟地黄从肝、脾、肾三脏同补,强化滋阴之力。泽泻渗利肾与膀胱之湿浊,牡丹皮清泻肝肾虚火,茯苓淡渗脾湿,三药作为佐使,既泻去脏腑中多余的湿浊、虚火,又防补药滋腻,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该组方通过多靶点调节,对肾阴虚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无数消费者认识地黄的“启蒙导师”。在大众健康传播中,其广告、科普内容及医生推荐,使熟地黄作为核心药材的功效广为人知——许多人第一次了解到地黄具有滋补肾阴、养血填精的作用,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药材。这种认知停留在基础认知层面(约70%),仅知道“熟地黄用于补肾,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一些进阶认知层(约25%)能区分 “三黄”(熟地黄、生地黄、鲜地黄)功效(如 “生地黄能清虚热,适用于熬夜上火”);一些专业人士(约5%)可能会了解地黄的化学成分(如梓醇、地黄苷等)及现代药理作用。
地黄的三种类型
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的划分标准严格遵循炮制加工工艺和质量规范,其核心区别在于药用部位的处理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化学成分变化及临床功效导向的改变,具体如下。

▲FFL食品实验室
01 鲜地黄
特征成分:富含梓醇(0.8%~1.2%,清热凉血的主要活性成分)、地黄苷 D(0.2%~0.5%)及大量水分(75%),保留原始环烯醚萜类成分。
药典规范与临床应用导向:《中国药典》规定 “鲜品入药”,仅限短期保存(冷藏≤7天),用于温热病急性期(如高热、出血)。
02 生地黄
成分变化:烘干后梓醇含量降至0.2%~0.5%,但多糖类成分(如水苏糖、棉子糖,占比60%以上)稳定性增强,同时生成少量5-HMF(0.05%~0.1%)。
药典规范与临床应用导向:作为“清热凉血药”收载,需符合《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烘干法”标准,禁止用硫黄熏制。
03 熟地黄
成分转化:蒸制后梓醇几乎完全降解,5-HMF 含量升至0.1%~0.3%(补血的关键成分),并产生焦地黄素等新化合物,多糖转化为低聚糖(更易吸收)。
药典规范与临床应用导向:作为“补血滋阴药”收载,明确要求蒸制过程中黄酒用量及蒸制时间(如酒炖法需≥32小时),确保5-HMF含量达标。
总之,三者的划分以炮制工艺为起点,通过加工方式改变药材的含水量、化学成分及药性(寒→凉→温),最终形成针对不同病症的临床定位。
地黄产品形态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应用图谱
地黄的产品形态丰富多元,展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传统丸剂的制备工艺历经千年传承与优化,现代剂型则体现了对地黄生物活性和质量指标的精准控制。此外,便捷的养生理念和科研技术的迭代,也在推动地黄产品的形态不断丰富,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01 地黄传统丸剂
如北京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在传统基础上,有三种丸剂的创新,分别是水蜜丸、大蜜丸、浓缩丸。
水蜜丸药物体积小,含糖量少,作用缓慢、持久,口感易于接受,这是药粉和水、适量蜂蜜混合制成的固体制剂。因用蜜量小,经过烘干后,质地坚硬,防霉变质的性质优于大蜜丸,通常每30粒相当于大蜜丸6g的药量。
大蜜丸特别添加了蜂蜜,含蜂蜜高,药效持久,口感醇厚,这是将组方中的药物粉碎成药粉与炼蜜,制成半固体的球形制剂,通常每丸重6~9g。
浓缩丸药物更加浓缩,不含糖,服用剂量小,易于服用,口感易于接受,这是将组方中部分药材煎煮提取成药液,浓缩成药膏,再与其他药粉混合干燥而成的制剂。浓缩丸体积小,有效成分含量高,每次服用量少,贮存也方便。
特殊的是,北京同仁堂还推出了六味地黄丸软胶囊的形式,携带方便,不苦口,易于人体吸收、起效快,口服剂量小。

▲图源:网络
02 地黄现代饮片
除了六味地黄丸这味经典方剂,地黄在现代中成药方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北京同仁堂推出的杞菊地黄决明子片,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在中医理论中,肝通窍于目,这味方剂以地黄为本,佐以枸杞、菊花、决明子,共同作用于肝脏,从而达到保护眼睛的效果。

▲图源:网络
03 地黄茶饮
由于地黄已经纳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其应用不仅限于药物研发领域,也逐渐在功能性食品方面大放异彩,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比如生地黄茶饮,就是将地黄与茶饮的形式相结合,里面既含有地黄中的苯乙醇苷、地黄苷、酪醇、麦角固醇等活性成分,还让产品形式更加便捷化、现代化,方便消费者日常引用。

▲图源:网络
04 地黄饮
饮品一直是大众接受度高的产品形式,饮用方便,液体形式也更好吸收。比如澳门大药房推出的六味地黄饮,以方入药,六重滋养,特别添加枸杞、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六味中式草本,配料干净,0蔗糖、0负担。不仅能发挥地黄等药食同源物质的作用,还结合了现代低糖、轻养生的流行观念。

▲图源:网络
05 地黄粉
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粉剂产品一般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较高。如北京同仁堂推出的生地黄粉,就采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等技术,超细粉碎,高效吸收,保留了90%的吸收效率,是普通细粉的3倍。

▲图源:网络
地黄产品现状
复配创新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
01 复配组方:经典方剂与现代协同机制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是以地黄为主的一副经典方剂,其中熟地黄(多糖、环烯醚萜苷)与当归(阿魏酸、挥发油)能协同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白芍(芍药苷)和川芎(川芎嗪)则通过调控VEGF/EPO通路增强补血效果。有研究证实,四物汤可以提升贫血模型小鼠血红蛋白水平达35%,优于单一成分给药,常用于女性经期补血、缓解痛经等。
作为地黄复配的核心框架,四物汤通过成分优化实现功能升级。从复配维度看,地黄在经典复方中展现出强大的协同增效潜力。现代研究通过血清药物化学、药理模型等手段,揭示了其养血调血的机制,包括调节血液流变学特性、影响造血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等。
后来,基于普及性因素的考量,地黄在现代产品的开发中逐渐向功能性食品过渡,并结合年轻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形态,在古方基础上进行复配创新。比如喜纯推出“地黄红参复配茶”,就是改良了四物汤,采用玫瑰、桑葚、红枣、桂圆、地黄、红参为主要原料,主打祛淤活血、行气润颜、充盈气血、益阴清心女性市场。同时,沏茶仙子推出的红参阿胶女神茶,也特别添加了地黄、红参、重瓣红玫瑰、桑葚、枸杞等材料,主打抗衰养颜女性市场。
此外,一些研究还表明,地黄提取物可以降低血糖、缓解骨质疏松、提高免疫、预防痴呆等,因此,在后续产品开发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多维开发。
02 技术维度:地黄现代提取技术
①微波辅助提取(MAE)
常见参数:功率600W、时间8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地黄中梓醇得率达2.8%(较传统水煎提高42%)。研究显示,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显著提高了地黄有效成分(如梓醇)的提取效率。
②超临界CO₂萃取(SFE-CO₂)
常见参数:在压力35MPa、温度55℃条件下,添加10%乙醇作为夹带剂,地黄中毛蕊花糖苷提取率提升至1.2%(接近甲醇索氏提取水平),同时避免有机溶剂残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因其绿色、高效的特性,在地黄脂溶性成分提取中应用广泛,相关研究对萃取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优化,深入分析萃取成分,为提升地黄产品质量与纯度提供了技术保障。
③酶解-超声协同技术
常见参数:采用纤维素酶(0.5% w/w,50℃预处理2h)结合40kHz超声,使细胞壁破裂率超90%,地黄多糖得率提高至12.3%,分子量分布更均一。酶解和超声的协同有利于内容物更迅速地溶出,进而提升其提取率。
总结
作为经久不衰的药食同源物质,地黄传承了千年的中医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地黄产品的形态、配方、技术都在不断更新迭代,显示出蓬勃的竞争力。但尽管如此,地黄产品仍然面临诸多痛点,比如市场上部分地黄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度不足,未能充分满足特定人群的细分健康需求;部分先进技术因设备成本高、操作流程复杂,尚未实现大规模普及,制约了产品品质的整体提升。
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在促使品牌与相关行业做出调整:在复配领域,可结合现代人群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压力过载等)的特点,开展地黄与其他药食同源中药的创新复配研究,开发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养生方案;在技术层面,需持续深化先进提取与制剂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转化与推广,提升产品的精细化与标准化水平。此外,拓展地黄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空间,开发以地黄为核心成分的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功能食品,相关前瞻性研究已为其未来发展勾勒出清晰方向,有望让地黄在现代健康产业中绽放更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