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全球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超重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25世界肥胖地图》预测,全球肥胖成年人口数量将从2010年的5.24亿增加至2030年的11.3亿,增幅超过115%。还指出,2025年中国高达41%成年人伴有高BMI(≥25kg/m^2),9%的成年人伴有肥胖(BMI ≥ 30 kg/m^2)。预测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将达到5.1504亿。并且,如果按照中国超重/肥胖的BMI诊断标准(24 kg/m^2和28 kg/m^2),这一数字将会更高。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减肥人士意识到通过饮食调节、适当的有氧运动以及有规律的生活更有利于增加耗能,利于脂肪的代谢消耗。临床研究也表明,科学合理的营养治疗联合运动干预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基础治疗。
减肥类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和组成分析
我国的保健食品种类丰富、规模庞大、功能多样,通过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的信息搜索,截至2018年11月,我国共批准上市保健食品17470种,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6690种、进口保健食品780种。在已批准上市的保健品中,通过在保健功能中输入“减肥”关键词后搜索出的国产保健食品有401种,占总保健食品的2.29%,进口的减肥保健食品有10种,占进口保健食品的0.057%。
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减肥类保健食品(国产401种、进口10种)中使用的主要原料共有429种,累计使用频次为2854次。
目前使用最多的前20种分别为荷叶、决明子、左旋肉碱、泽泻、山楂、茯苓、绿茶、绞股蓝、左旋肉碱酒石酸盐、硬脂酸镁、魔芋、茶多酚、荷叶提取物、淀粉、纤维素、何首乌、麦芽、糊精、甘油和丙酮酸钙。
下面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原料进行分析。

由表1可知,荷叶的使用频率最高,有46.47%的减肥保健食品都用到了该原料,荷叶中富含生物碱类物质,其降脂减肥功效一直被认可。
荷叶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抑制体质量增长,预防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除此以外,决明子也有着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及抗菌等作用。
减肥类保健食品其功效成分呈现多样性,通过数据统计,411款减肥产品中,标注了功效成分的有331款,未标注功效成分的有80款,大部分减肥类保健食品含有2种以上功效成分,如图1所示,其中功效成分较多的有肉碱、总黄酮、茶多酚、总蒽醌和丙酮酸钙, 此5种功效成分在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出现的总频次为410次。

肉碱(左旋肉碱)作为减肥类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87%。左旋肉碱能使体内脂肪酸氧化酶的活性有所增强,能有效的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改善代谢综合症的腹部肥胖、血脂异常抗疲劳等功能,可诱导与脂肪分解有关酶类的基因表达刺激脂肪细胞增加脂肪分解和β-氧化水平,从而达到降脂减肥的效果。
另外,左旋肉碱够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调整胃肠功能,被广泛地应用在减肥类保健食品、运动员食品、婴幼儿食品和中老年人营养补充食品中。
具有减肥功效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芦丁、各类黄酮、大豆异黄酮等,黄酮类物质能够调节血脂,具有抗氧化作用,同时能强效清除因加班熬夜或剧烈运动产生的自由基,从而消除身体疲劳、抗衰老。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重要的植物雌性激素,具有独特的结晶结构,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有减肥降脂、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在减肥类保健食品原料中。
蒽醌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如大黄、决明子和番泻叶中就富含此类物质,蒽醌具有减肥功效,主要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脂质排泄的下泄途径和抑制体内甘油三醇及脂质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水平的途径。
丙酮酸钙作为膳食补充剂,具有加速脂肪消耗、减肥清脂、减少体重等功能;周勇等研究表明,适量运动结合丙酮酸钙补充能够有效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血脂水平和体成分。
目前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存在的问题
①食欲抑制剂,其主要成分是芬弗拉明和西布曲明。食欲抑制剂作用于中枢神经来抑制食欲,对身体的副作用相当大,长期服用甚至会造成心脏瓣膜损伤及肺脏高血压等问题。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于1997年9月就正式禁止将其用于减肥的用途;盐酸西布曲明会抑制食欲,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等严重副作用。酚酞则直接刺激肠黏膜,长期使用会损害肠神经系统。
②泻剂或利尿剂,如奥利司他、大黄、番泻叶等是通过加快肠道的蠕动来减少食物停留在肠胃道中的时间及被吸收率。利尿剂如减肥茶,通过增加排泄次数,强行排去人体正常体液而非多余脂肪,将造成人体脱水。
③帮助消耗脂肪与热量的制剂。其原理是促进人体代谢和蛋白质分解并增加消耗,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这也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潜在危害性很大。
很多减肥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达到产品的功效,违法添加这些违禁成分,而这些成分长期服用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减肥茶是最常见的减肥类产品,含蒽醌的减肥茶不建议长期服用,特别是对平素脾胃虚弱者更应该慎重。
代餐饮食近几年来越来越流行,这类饮食的卡路里含量很低,可以有效地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逆转糖尿病。不过最近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刊登的一项研究则指出,代餐饮食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目前,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与肥胖密切相关的骨关节病、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面对肥胖发病逐年增长的严峻形势,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和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减肥类保健食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研究也会进一步深入。减肥类保健食品的不仅仅要注重其减肥的功效,更应该具有安全性,这样才能充分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体重控制者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