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肝气:别让肝火 “烧” 了脾胃
最近是不是总觉得心里烦躁,看啥都想发脾气?吃点东西就腹胀不消化?这是肝气太旺 “克” 了脾胃!教大家三招:
按按脚背上的 “消火穴”: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的缝,往上摸2指宽,有个凹陷的地方叫太冲穴。每天揉3分钟,像给肝脏“顺顺毛”,心情能跟着好起来。
少生气,多 “找乐子”:别为小事纠结,天气好时去公园遛弯、打打太极拳,回家泡泡茶、听听音乐,肝气顺了,脾胃才能好好 “干活”。
发物少吃点:春天的笋、羊肉、海鱼虽然香,但吃多了容易 “上火”,换成菠菜、苦菊这些 “清肝菜”,凉拌着吃,清爽又降火。
二、吃柔肝:脾胃喜欢 “温柔” 的食物
清明吃东西记住一个字 ——“润”,别太燥也别太凉,脾胃舒服了,身体才有劲:
多吃 “甜滋滋” 的健脾菜
山药、大枣、红薯都是厨房的 “常客”。山药削皮切块煮小米粥,大枣泡软了和桂圆一起煮茶,红薯蒸熟当早餐,都是补脾胃的好法子,尤其适合牙口不好的人群。
肝火大就吃 “忘忧草”
黄花菜又叫 “忘忧草”,晒干的泡发后炒鸡蛋,新鲜的一定要煮熟(生的有毒),能平肝火、解心烦;苦菊直接洗干净凉拌,加点蒜末、香油,吃完嘴里清爽,心里也不 “冒火”。
这两类要忌口
油炸的(比如油条、炸糕)太油腻,脾胃消化不动;冰饮、凉菜现在别着急吃,咱们体内阳气还没完全 “长起来”,吃凉的容易拉肚子。
三、睡早起:跟着太阳调作息
春天是 “生发” 的季节,咱们的作息也得跟着太阳走:
别熬夜,也别睡懒觉
晚上11点前躺下,早上7点左右起床,中午眯20分钟午觉,就像给身体 “充电”,下午干活不犯困,走路也有力气。
早餐别太晚吃
7点到9点是胃最 “活跃” 的时候,这时候喝碗热粥、吃个鸡蛋,脾胃能好好消化吸收。要是睡到9点才吃,胃“等太久”,容易闹脾气(腹胀、反酸)。
四、防春寒:这三处别受凉
清明天气忽冷忽热,别忙着脱衣服,记住 “下厚上薄”:
腿脚保暖最重要
脚离心脏远,血液循环慢,寒从脚起!别过早穿单鞋、裙子,不要让膝盖、脚踝受凉,晚上泡泡脚(40℃左右温水),舒服又驱寒。
腰腹护住 “阳气根”
后腰是肾的 “家”,受凉后容易腰酸、夜尿多,穿衣服记得把腰腹盖严实,别露肚脐,选高腰裤、护腰背心,暖乎乎的更得劲。
头颈别吹风
早晚出门戴个薄围巾,护住脖子和后脑勺,不然风一吹,容易头痛、脖子僵,高血压的人群更要注意,头部受凉血压容易波动。
五、祛湿气:让身体别 “拖泥带水”
最近雨水多,好多人觉得身上沉甸甸的,像背着块湿毛巾,舌苔厚、大便黏,这是湿气重了!试试这两招:
吃点 “祛湿黄金搭档”
薏米提前炒一炒(减少寒气),和茯苓、冬瓜一起煮汤,脾虚的人喝了不拉肚子;湿气重的可以用陈皮泡点茶,理气又化痰。
两道简单食谱
香椿拌豆腐:新鲜香椿洗净,用开水烫1分钟(去草酸),切碎了和嫩豆腐拌在一起,加点盐和香油,春天吃特别开胃,还能清热利湿。
茯苓薏米姜茶:茯苓15克、炒薏米20克泡30分钟,加2片生姜煮20分钟,代茶喝,生姜去寒,喝完肚子暖暖的,湿气跟着“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