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科学养生避开“五大误区”-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健康养生 > 三伏天科学养生避开“五大误区”

三伏天科学养生避开“五大误区”

来源: 互联网 类别:健康养生 2023年07月12日 10:07:14

昨天,三伏大幕正式开启。“最早”“加长”两个词,就能概括今年的三伏。

通常三伏“普通版”持续30天,“加长版”则要多10天,今年偏偏抽中“加长版”。21世纪这100年,每年入伏开始的日期分布在7月11日至20日期间,这就意味着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今年的三伏天会比前期更热吗?中国天气网特别推出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看哪里中暑最高发。同时帮你认清三伏天五大养生误区,科学防暑“不踩雷”。

今年三伏天

是本世纪最早三伏天

昨天,正式开启了今年的三伏天。很多细心的人发现,去年入伏时间是7月16日,而再早一点的年份还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为何今年三伏天入伏这么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表示,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虽然都不一样,但均在公历的7月中旬。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为7月11日至20日。“今年是本世纪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此外,今年又是一个“加长长长长长版”的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入伏,到8月19日出伏,将持续整整40天,这已经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的“加长版”三伏。

头伏期间南方部分地区

桑拿天超长待机

6月以来,我国北方华北、黄淮等地经历多轮高温天气,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江南、华南等地则多以闷热高温天气为主。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从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头伏期间,比较容易中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一带、江南华南一带以及新疆地区。

“头伏期间,华北平原高温将经历先消减再发展的过程。”王伟跃表示,11日至12日,华北平原高温逐渐被雨水浇灭,14日起这一带高温再发展,且从干热转为闷热。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陕西关中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2℃,加上湿度较大,不时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现身,较易发生中暑。

尤其在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7℃,白天体感闷热,午后又十分暴晒。同样是炎热,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吐鲁番盆地一带头伏期间主打干热暴晒,局地最高气温或达40℃,上述地区极易发生中暑。

“江南、华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头伏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以闷热天气为主。”王伟跃表示,头伏期间,江南、江淮、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9天,上述大部地区都较易出现中暑天气,其中长江中下游、江南大部以及华南中部和东部等地易发生中暑。湖北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和北部、福建西北部、广西西部、海南岛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4℃,部分地区有37℃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同时最低气温也多在26℃之上,加上相对湿度较大,极易发生中暑。

总体来看,上述地区头伏期间暑热扑面而来,大家尽量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如出现体温持续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谨防中暑和热射病。

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西藏、贵州、云南等大片区域最高气温多在32℃以下,天气总体较舒适,不易发生中暑风险,属实令人羡慕。

三伏天科学养生

避开这五大误区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防暑降温成为重中之重,网络上各种养生方法层出不穷,但并非适合所有人,避开以下五大误区,助你科学养生。

误区一:三伏贴包治百病

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中很重要的外治疗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治疗肺部、骨关节等方面疾病,以及适用于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虚寒型体质等人群。孕妇、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湿热体质和皮肤严重过敏的人群都不适合用三伏贴治疗。另外,贴三伏贴需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进行用药。

误区二:绿豆汤喝越多越解暑

绿豆是寒性食物,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酷热天气下,冰凉的绿豆汤成为不少人喜爱的消暑佳品。但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尤其是阳虚体质、湿气较重、四肢冰凉、易腹胀腹泻人群都不宜多喝。

误区三:防暑不怕凉

三伏天里,很多人都只关注如何防暑,喝冷饮、吃冰镇西瓜、洗冷水澡……炎炎夏日里这些消暑方式好惬意,但过度贪凉容易损害机体功能。例如,外出大汗归来,毛孔正处于张开散热的状态,在空调冷气或凉水的冲击下,毛孔会迅速闭合,导致体内热量无法散发,甚至可能会引发心脑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而大量饮用冷饮,也会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身体不适。

误区四:伏天就要“以热制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有些人喜欢“以热制热”,通过促进身体排汗来达到消暑目的。体质虚弱畏寒、腰背和手脚易发凉、免疫力较低的这类人群,适合在三伏天用热水泡脚、喝姜枣茶、喝羊汤、晒后背、贴三伏贴等“热养法”让身体热起来。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以热制热”,内热体质人群如果采用“热养法”可能会导致上火,易出汗人群则可能因出汗过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

误区五:最热时锻炼可提高耐热力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热爱健身的人群即使烈日炎炎也依然坚持锻炼,以提高身体耐热力,但大汗淋漓会损耗体力和津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避免在户外过度运动,以防出汗过多导致血液粘稠而引发的心梗、脑梗等疾病。即使年轻人也需避开最热时段户外锻炼,以免中暑。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都将处于“热热热”的感觉中,希望大家都掌握科学的养生知识,健康过三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