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8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剑指多个食品浪费环节,信息量满满。方案中特别提到,支持自助餐服务单位实施对消费者浪费行为适当加收费用的措施。那么各地对此的反应如何?
在长春,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近年全国都在推广“光盘行动”,身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徐先生说:“以前吃饭不注意,点一桌子菜,这两年宣传特别多,电视、广播上都有杜绝浪费的广告。现在吃饭一般就点几个菜,不够了再点,如果点多了,到时候也会打包回家,拒绝浪费。”
为了减少浪费,吉林省某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全新菜品,把以前的大份饺子按照单人份去做,餐厅所有的菜品也都推出了半份菜。餐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付海表示:“我们将最好的食材用在配料中,把剩下的料头用在工作餐中,没有一点浪费。客人在点餐过程中,做到一人一盘水饺,如果他多点了,我们会有一个善意的提示,坚决杜绝客人剩下和丢掉。我们坚决贯彻节约的意识。”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外卖总体订单量达到171.2亿单,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8352亿元,外卖用户规模已经接近5亿人。但是,在庞大的外卖交易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食品浪费现象。吉林省通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通化市各外卖企业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倡导市民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通化市某餐饮单位经理周基鹏说:“以我店为示范点开展行动,我们会向顾客郑重推出‘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从身边做起’,给顾客灌输勤俭节约的理念,尤其在点餐的过程中根据顾客的人数适量点餐,提醒客人把剩下的食物全部打包带走,杜绝浪费。”
食品和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保质期非常重要,一旦有大量食物过了保质期,也是一种浪费。那么对临近过期的食品,又该如何选择?
《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提出,优化食品标识制度,鼓励食品生产者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识“最佳食用日期”和“保质日期”,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以优惠价格销售临近“最佳食用日期”的食品。
记者在泰安城区一家商超采访时注意到,超市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有严格的管理。
这家超市的店长王琳告诉记者:“ 我们超市从收货环节就严格把关,如果是保质期超过一半的食品,就不再收货。货品进入超市后,我们会按照部门分区域,每天都检查保质期。对临近保质期一个月的商品,会和供应商进行调换或者退货,还有一些商品可能是没法调换的,会降价处理。像蔬菜,我们每晚都会出清,就是晚上进行降价处理,而且我们现在每周都在做活动,活动中有些商品挺便宜的,很受欢迎。”
对于超市打折促销临近保质期的商品的举措,市民秦阿姨认为非常好,她觉得这样既能减少家庭开支,又能减少浪费。秦阿姨说:“打折的东西就是买了直接吃、用。放的时间长,就不能吃了,得扔,就没有用了。这样做比较好,减少浪费。”
此外,为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方案提出,推动餐饮行业出台反食品浪费的团体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将反食品浪费作为重要内容列入正在制修订的旅游餐饮业、住宿业和景区标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