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少食品品牌转向辅食产业,而在消费升级及科学育儿观念不断深化的推动下,婴幼儿辅食产业规模持续上升。
有数据显示,近十年的市场消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18年的市场规模接近300元,预计到2024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36.23亿元。
01各品牌加码“宝宝第二餐”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认知的持续提升,相关政策的出台等因素,推动婴幼儿辅食品类迎来快速发展。
经查询发现,亨氏推出了婴幼儿辅食新品“亨氏营养谷物泡芙”,采用天然谷物为原料和独立小袋包装;中粮粮谷控股有限公司近期也推出了一款婴幼儿辅食新品“福临门宝宝-蔬优营养面”;雀巢则在山东青岛莱西工厂新增了婴幼儿辅食果泥产品线;2020年年末,旺旺集团打造了“贝比玛玛婴幼儿辅食米饼”,定位为6个月以上婴幼儿辅食市场。
其次,喜宝Hipp的婴幼儿食品产品线丰富,月龄分段明显;美林Mellin真正受到中国妈妈关注源于罐装的奶酪和各种肉类的罐装泥;方广推出了专业儿童营养面,并有专业儿童颗粒面、蝴蝶面以及动物面等。
随着众多企业纷纷加码“宝宝第二餐”,这一现象反映出了其对行业前景和市场规模扩容的信心。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2019年就超过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有行业分析预测,2024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产量将达到25.03万吨。
虽然已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出现,但整个行业还比较散,婴幼儿辅食品类还远没有达到其发展的天花板,也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梯队,还需要有头部品牌企业来引导发展。
02品牌+品质双驱动
目前,我国婴幼儿辅食产品主要分为谷物辅食、营养补充品、佐餐辅食和辅零食。其中,谷物辅食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营养补充品、佐餐辅食和辅零食占比分别为25%、10%和10%。
现如今,当代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饮食的健康营养和安全的逐渐重视,追求高附加值、高品质的辅食,他们更愿意相信品牌的力量。因为品牌性产品影响力高,觉得信任度就会升高,所以品牌性产品更受到他们的青睐。
但从母婴市场的表现,辅食市场上品牌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并且品牌性比较分散。其中,产品品质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使得部分消费者对辅食市场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因为,部分企业只是想要赚快钱,趁着辅食发展迅猛的时期从中捞取一笔,而产品质量问题凸显让消费者对辅食产品甚至行业产生不信任,影响着整个辅食行业的发展,破坏了辅食市场长期以来的根基。
当下,企业在品牌+品质双驱动才能打造出自己品牌的独特性,在消费者眼中,品牌产品的质量有保证,才会成为消费时的首选,才能获取他们的信任,品牌性产品在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
03企业开启不同玩法
在婴幼儿辅食市场,由于大部分辅食企业并不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有很多厂商只能单纯依靠模仿竞品生存,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个性的缺失,很容易造成产品同质化。
而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突破品牌发展的瓶颈。目前,不少辅食品牌已经开始注重提升生产工艺,创新产品研发、产品营养素添加等问题,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和质量,已经占据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据了解,贝因美联合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流研究机构和科学家,成立了自己的食品研究院,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支撑科研项目的开展;英氏则完成了对品牌的重新定位、品牌形象的全新升级,推出了辅食高端子品牌英氏忆格;芭米拉甄选来自全球最优产地有着“米之极品”之称的泰国茉莉香米作为原材料,营养更丰富,安全更保障,质量也更可靠。
其次,嘉宝、亨氏、小皮、方广等企业还推出了差异化的有机产品,并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当下,各企业开启不同玩法,开始注意研发的实力以及布局产品差异化,从而打造出有针对性、优质的产品,并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04线下线上两不误
对于辅食品牌而言,渠道的态度尤为重要。首先需要洞察消费者需求,其次就是布局渠道。
疫情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使消费者获取信息渠道增多,加速了品类升级的过程。部分消费者购买还转向了线上电商平台,像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还有直播平台如快手、抖音,甚至是小红书等多种种草平台等。
同时,线下商超、母婴店仍是奶粉、辅食类产品至关重要的销售渠道。因为在线下购买可以即买即得,如果着急使用,就不用像网购一样等待,因此线下渠道长期可以成为婴幼儿辅食的主要渠道。
虽然,辅食的销售占比还不是很高,但这并不影响该品类的上架率,几乎每家母婴店都会销售。而且在母婴店中辅食品类比较齐全,米粉、磨牙棒、肉泥、蔬菜泥等产品也较为常见。
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母婴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首次购买辅食的消费者可能更倾向选择去到店购买,可以跟专业的门店导购了解更详细的产品信息和营养知识,方便选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