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如何在借鉴中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教授陈宏民:“虽然疫情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使得互联网医疗进入到实质性的诊断和治疗的领域。但是现在的互联网医院更多带有浓厚的疫情色彩,与常态化的患者的需求端有严重的错位。
具体来看,从患者角度,我们现在的诊疗范围是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现在互联网医院只能做慢性病、常见病的复诊,大部分的疾病很难在线获得诊疗。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诊疗的定价收费很固化。互联网医院的收费,既不如互联网医疗机构轻问诊项目那么灵活,也不如实体医院线下诊疗多样化的标准,医生的积极性就很难发挥。从医院的角度,建一个互联网医院的平台,前期平台开发投入很高,后期的运维费用也很高。
一方面,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高级阶段。但另一方面,被推上了高速公路的互联网医院,它怎么能持续往前走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更多借鉴走在前面的领域。
譬如互联网医院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规模经济,缺乏信息的这种披露和整合的能力。我们可以参照零售业的这种平台思路,建设互联网医院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入口,统一界面来整合中小型规模的互联网医院,让更多的医院和医生能够介入,同时由于统一的基础设施,还可以对于患者的隐私安全有一个很好的保护。
再譬如说,现有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实际上还是分成双轨的。传统的、实体的公立医院受很多传统政策的制约。互联网医疗机构相对有比较大的空间但是很难进入核心诊断治疗领域。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到底是实体医院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依托它的核心业务向两端去延伸,还是互联网医疗机构,借力实体医院快速扩大自己的远程诊疗能力?我们可以从传媒的角度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个掌握内容资源,一个掌握用户渠道。这两种模式又合作又竞争,各自保持自己的优势。内容多渠道分发,渠道强势整合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在向渠道延伸。所以未来会变成什么?很可能政策在里面起到一个关键性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