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力决定每个人的未来,找到跨界力落地实现的方式则是最为急迫、可能会走弯路但是最需要尝试探索的目标。
从“愿意做一个试验品”(《成功营销》2013年报道),到“我们要改变什么”(《成功营销》2014年报道),“羽泉”作为商业人,已然摸索多年。
作为“羽泉”组合中商业部分的代表人,在百度上搜索“胡海泉”这个关键词,前五六页大部分都是他作为创业人、投资人的内容报道、采访与新闻。连他自己都笑谈,“很多人说:海泉是娱乐圈里最会投资的,投资圈里最会唱歌的,唱歌的里面最会主持的,主持的里面最会做饭的……”
他显然是一位非常典型的跨界人:从“我是歌手”的冠军“歌王”到《福布斯》“40岁以下商界精英(2014年)”;从音乐娱乐产业的明星到想改变音乐娱乐产业的操盘手、企业老板(巨匠娱乐文化有限公司);从投资红酒、电子产品到产品联合出品人(与蒙牛集团合作的“嗨Milk”项目等等),在2013年底采访时,《成功营销》记者就曾问过他:这一切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是为赚钱,很多事情可以不那么“麻烦”。他当时的回答是:“要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思的事儿”。两年过去,这个初衷始终未变。
而在这个初衷背后,其实有更多的“内心戏”。在2015中国营销创新峰会上,胡海泉以“不跨界无未来”谈了自己的所思所感;在《成功营销》记者专访中,面对音乐内容IP、产业链、粉丝营销他谈了更为深度的观点。而总结就是:跨界力决定每个人的未来,找到跨界力落地实现的方式则是最为急迫、可能会走弯路但是最需要尝试探索的现今目标。
问题一:跨界力如何成为未来
胡海泉说:
人们说,当代人正在经历整个人类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巨变,之前一百年的进步效能等同于更早的一万年。而科技和创新引领的改变,让我们十年间的变化超过过去一百年。我也觉得,我们已经不能用“进步”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应该叫“进化”。引领进化的就是我们身边每一天都在巨变的科技革新和思维方式的革新。
我自己管理的基金的投资人中有不少传统产业的经营者,他们大多都早已感知到不转型升级、不突破旧有的模式,自己在自己最熟悉的赛道上根本无法跑下去。不是慢下来、落后的问题,是根本要退赛的问题。就像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也必须借由跨行业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才能铺开。
跨界,不是时髦的口头禅,而是拯救明天、开拓未来的法宝。
我们马上会和美东的波士顿和美西的旧金山围绕麻省理工和斯坦福两个科技创新的聚集地展开联合孵化器的基金投资,这种有利于创新科技和思维自由流动的地理区域的跨界,也将成为一种常态。跨行业的合作和跨地域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没有跨界思维和跨界资源的人将在这个浪潮中被湮灭。我自己管这种能力叫做“跨界力”!不管你是谁,你的跨界力越强,你的竞争力越强。
问题二:跨界力带给营销的变化是什么
胡海泉说:
当内容营销、价值观营销已经成为王道的今天,靠品牌影响力孵化新产品、衍生新商机、跨界抢钱,也将成为常态。固守原有逻辑和模式的企业和品牌,不管曾经多么辉煌,都将在新营销时代落后于人。
我看到,新的行业黑马层出不穷、新的商业新贵比比皆是、新的成功案例五花八门。当我们借用24小时前发生的热门事件做出跟随营销举动的时候,却往往已经OUT了,自媒体当道的今天让实时互动营销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最讽刺的是,能够研究的一切、梳理出的所有道理和经验已经在上一秒过时了。我讲的不是快慢的问题,而是创新创意的问题。
“跨界力”决定着每个人的未来,创新创意的思维和行动力是“跨界力”中重要的决定因素。“跨界力”超群的人们都尽早地相识、尽快地牵手。这落实到营销领域更是如此。
问题三:跨界力如何落地实施
胡海泉说:
以音乐产业为例,如果我们按照过去的商业逻辑:我拥有一个艺人,他可以天天去演出,然后我收他演出费、管理费——这个模式到现在也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模式。但是——我不相信这个模式是可以持续的,或者说,它是一个适应时代、真正优秀的方法。
当然,不管趋势如何变化,“音乐内容”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而如何给音乐注入增值的效果,才是最需探索的东西,而且内容是可以跨界的。资本有优势,但是这个行业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如何能在新的服务、渠道上做跨界整合,用嫁接本身给音乐带来增值的效果,完成音乐产业新的营销的方式、渠道的拓展、注入互联网思维——这是在优质内容基础上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尝试的事情:包括音乐制作、艺人培养及管理、音乐版权管理和唱片录制发行,直到演唱会的在线票务平台合作、包括2014年底“羽泉”与乐视合作的在线演唱会,售卖了90018张在线门票。而后面的大数据整合收集工作,还在尝试探索中。
再以传统行业为例,2015年“羽泉”尝试与蒙牛集团合作了“嗨MILK”这个项目,这是一款全部互联网销售的牛奶,而我们与其的合作也绝不仅是代言而是联合出品。我们监测了从农场到消费者手中的全部过程,而这款产品吸引我的,也是它所呈现的跨界力: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大数据的圈定、社交化的内容营销方式让用户认知“嗨MILK”并与其互动,同时产品的诉求和“羽泉”对大众的诉求是一致的。
问题四:跨界就是互换粉丝吗
胡海泉说:
我们的共识是:未来是价值营销的时代,不是仅靠硬广告推动而是情感、情绪。消费者潜意识里面是不是认知认可你的价值观态度,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以“羽泉”品牌为例,我们的产品是感性、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关的,如果落地为一个产品合作,必须看情感角度能否真正嫁接,而不是简单理解为羽泉有多少粉丝、粉丝会不会买羽泉推荐的东西。很多人做粉丝经济、做明星衍生品牌都是抱着这个态度:“这个人微博上有1000万,用公式算出来预计多少消费者”,这样是不对的。包括有些产品的价格战,低价所带来的粉丝绝对不是粉丝。
我们也有一个名为“就是羽泉”的APP,上面基本就是羽泉的铁杆粉丝,但是我们绝不会在上面做一些所谓的广告或者产品推广,维持“友好度”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这么多年,我们都在通过各个层面提升羽泉的“友好度”,友好度就是生命力。
简单的连接,绝对不是跨界;如何跨界、建立适合的连接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尝试投资了一个餐厅叫做“胡桃里”,在那个系列连锁餐厅,如何建立餐饮、音乐与情感场景体验之间的连接,也是我们的探索之一。
【相关链接】
跨界人:左脑理性、右脑感性的背后
我认为,生命本来源自偶然,而且远比我们自己以为的要短暂的多,对于“生”这个字来说,只有“死”配得上“结果”这个词,在这个词之前发生的一切,都不叫结果,都不过是种种起起伏伏、反反复复地经历而已。当大约五年前,我真正领悟了“应该为理想去务实地奋斗却不必苛求完美的结果”,这样的人生才是严谨而松弛的人生的时候,我开始了自己新一次的创业之旅、投资之旅。
我想清楚了几个真正重要的问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约二十年左右,我还可能在身体和心智上全情投入的这段时间,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奋斗?用什么核心逻辑去思考?用怎样的行动去实践?交什么样的朋友?选什么样的合作伙伴?解决了上面的几个问号之后,我真的可以轻松上路了,而且以苦为乐,在疲惫中乐享经历的这一切。
演艺娱乐和投资管理是完全不同的行业,左脑右脑、理性感性,都在平衡坐标上趋于两端的极致,而且越极致才可能做得越出色。有趣儿的是:我恰恰很乐享于在坐标的两端来回跳转的过程,做个快乐的两面派,也一点儿不必经历分裂的纠结。上午十点钟和同事做预算、聊营销、定计划,晚上十点在录音棚和钢琴、调音台、麦克风在一起,不同的状态是对另外一种状态的互补,不同的投入是对另一种投入的歇息。为了筹备羽泉工体圣诞演唱会,每天晚上和 乐队排练五个小时以上,凌晨结束后我还至少有一个会议或会晤要参加。身边的人可能觉得我是疯子,哪儿来的精力去干那么多的事儿?其实,如果理解了我上面说的一切,你就会明白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