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有一些商家在打“擦边球”,抓住消费者的恐慌心理,推出一些号称消毒杀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坑骗消费者。
1. 消毒卡
最近,一种来自日本的“消毒卡”成了“网红”。在网购平台,这款“消毒卡”月销量高达上千张。
这种“消毒卡”又叫“杀菌卡”、“防护卡”,有多种牌子,价格在50~100元左右,大多是卡片状,号称佩戴在胸前或装在口袋内,可持续散发二氧化氯,随时随地净化使用者周围半径50厘米内的空气,隔离细菌、病毒、雾霾、烟味、花粉等,一张卡片有效期30天。
杀菌卡杀菌效果来源于里面产生的二氧化氯,有效浓度在封闭环境中对非活体防腐杀菌有效。但在脖子上挂个消毒卡,生成一点低浓度二氧化氯随风飘散,作用非常有限。想要靠一片杀菌卡制造出“无菌结界”,根本不可能。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袁智勤3月初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上,刊登了一篇《谣言: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且无毒无害》文章,文章指出:“这则传言系谣言,不可信,切勿使用二氧化氯贴片贴在身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会严重伤害身体。”“若将二氧化氯贴片贴在身上,会在身体周围产生较高浓度的二氧化氯。若可产生100ppm二氧化氯,则远超ACGIH规定阈值,对人体伤害极大。所产生的二氧化氯还可能与织物作用,导致褪色或者损坏,甚至可能使衣物发生燃烧。此外,人体处在开放环境,所生成的二氧化氯大部分会溢散,造成空气污染。”
文章最后,袁智勤表示:“二氧化氯贴片贴上之后可以在身体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辅助拦截病毒感染,纯属谣言。”
2. 三价银离子消毒喷雾
一种名为“三价银离子消毒喷雾”的产品同样受到追捧。商家声称,这种产品杀菌效率是酒精的60000倍,同时具备长久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一喷即成膜,和口罩搭配使用,喷于口罩内外侧,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喷口鼻。看来,只要在产品宣传中加入普通民众听不懂的化学元素,就能营造出一种高端科技感。
科学松鼠会会员、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孙亚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见到真正与三价银离子相关的产品。银离子确实有一定的抑菌、杀菌效果,但病毒与细菌不同,杀菌并不等同于能够杀灭病毒。目前,尚无权威机构证实银离子对新冠病毒的作用。
美国环保局(EPA)还将银的毒性划归为单剂量毒性类、刺激毒性Ⅲ类。对成人是无毒安全的,但婴幼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建议自行给孩子使用。
3. 消毒精油
在网购平台搜索关键词“精油 病毒”,会跳出众多打着“抗病毒”广告语的产品。其中一款名为“XXX罗文莎叶精油”的商品在图片和商品名称中都标示了“抗冠状病毒”的宣传语,一瓶5ml的精油售价69元,已有数十笔交易记录。
有人说口罩上可以抹精油,说是精油小分子能穿透病毒包膜杀死病毒。
科学松鼠会会员、清华大学化学博士孙亚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一些精油确实有杀菌抑菌的作用,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对病毒有效。”
4. 空气消毒机
有很多商家卖一种叫做“空气消毒机”的产品,从100多到上千元不等。如今雾霾已经“过气”了,这些消毒机商家便声称能够除菌除病毒,保护家人健康、避免感染。但是,空气消毒机和此前防雾霾的空气净化器又有什么区别呢?
空气消毒机和空气净化器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都有所区别:
上海疾控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空气消毒机?空气净化器?看上去差不多嘛》中介绍:空气消毒机主要是针对空气中的自然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空气消毒机,比如臭氧消毒机和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的机器在运行时产生的化学成分大量吸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消毒机运行时室内应为无人状态,人员必须远离现场,等机器运行结束后一段时间再进入。一般不建议在预防性空气消毒时采用,应是以开窗通风为宜。
5. 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
除了杀菌消毒的噱头,还有不少保健品号称“提高免疫力”,这类保健品和益生菌也成为人们追捧的“防疫灵药”。通常这些保健品还打着“德国进口”“日本原装”等进口旗号。
有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2月2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防控和治疗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现在没有特别明确的药物能够真正使免疫力上调,还是要通过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良好心态来提高整体免疫水平。大家不要盲目吃各种保健品或各种药物,因为可能有药物性损伤的风险。对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果肌体的免疫状态很好可以有效地抵御病毒感染。
6. 防静电服能隔绝病毒
前段时间各类搞怪防护服在网上争奇斗艳,有恐龙、长颈鹿、太空人等高端“物种”,还有塑料袋、一次性雨衣等平民“大师”。近日,网上还流传“如果要出门,外面穿防静电服可以更好地防护新冠病毒”的说法。
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上刊登了一篇《谣言:穿防静电服能隔绝新型冠状病毒》的文章,文章中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吴海波解释:用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的口罩或防护服主要是通过具有过滤、阻隔病毒或微细颗粒的非织造材料层来达到核心防护作用。然而,防静电服没有过滤、阻隔病毒或微细颗粒的功能层。当载有病毒的微细颗粒通过非静电吸附的方式,如气流传输、飞沫传播,接触到防静电服装表面后,病毒或微细颗粒仍可能穿过防静电服接触到人体。因此,外面穿着防静电服,不能达到更好地防护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