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但雨水比立春更多了几分春意。
它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回升、阳光温暖。我国地域辽阔,对不少地方的人来说,雨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来了。
寒冬远去,天气渐暖是件好事,可大家也别忙着换下厚重的冬衣。殊不知,这回暖的天里,想要身体健康,有一件事千万不能忘,那就是“春捂”。
“春捂”有讲究,3点要牢记
1. 重点捂2处
相比身上的其他处,头和脚没有厚实的衣物包裹,是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春捂的重点部位便是头和脚这2处。
2. 提前一两天
很多时候,疾病的到来和气温的变化离不了关系。
初春的天气虽然开始回暖,但并不稳定,遇上气温骤降的时候,就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所以,不能在降温之后才开始捂,而应该在寒潮来临前一两天便做好准备。
3. 延长一两周
在寒潮过去后,先别急着减掉身上的衣物。身强体健者最好多“捂”1周,年老体弱者则建议多“捂”2周,以防天气变化导致生病。
提示:
① 当早晚的温差大于8℃时,就是需要捂的标志。
② 捂,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应该根据个人体质情况酌情增加衣物。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说完了“春捂”这穿衣的事,再来说说“春食”这吃饭的事。
春宜养肝,也需健脾
春日阳气生发,在五行之中属木。肝在五脏之中也属木性。故春天宜养肝。
只是如今是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人体毛孔紧闭,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要养肝,就要先助阳气生发。
最近不少人都陆续回归工作岗位了,但是一开工,发现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在线,怎么办?
初春阴雨霏霏,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让人打不起精神,经常睡不好,吃不香,怎么办?
遇到这一类情况,说明你该疏肝理气了!把肝气理顺了,人和事儿就都顺了。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若肝气不舒畅、情绪抑郁,皆可以引起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人体就容易出现失眠、消化不良、胸闷等症状。
因此,肝气的通畅,对情绪稳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春季的气候特点,也与肝气相应,因此人们常说,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怎么养?就是前面说的——疏肝理气。
具体操作很简单:揉脚背上的一个穴位——太冲穴。
揉太冲,疏肝理气,平肝熄风
按摩太冲穴,可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利于舒缓情绪,并缓解伴随情绪不佳而来的胸胁胀闷感。
此外,太冲穴作为肝经的重要穴位,还可平肝熄风,对于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还有一定调节作用,能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见的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的症状。
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核部前方凹陷中。
定位时,沿着第1、2趾间向足背上摸寻到有凹陷(约2横指宽)处即是。
太冲穴左右各一,可用大拇指同时掐揉,使之有酸胀感或胀痛感,持续3~5分钟,早、中、晚各1次。
疏肝养肝,运动宜“舒展”
运动养肝,不妨投其所好,做此舒展性的运动,例如呼吸深长,量力而行地拉伸韧带、做扩胸运动以及伸懒腰等。
这些运动,在家就能做,疫情当前再合适不过了~
胸胁及身体两侧(外侧:腋下到外脚踝沿线,内侧:腿内侧)有肝胆经循行,不拘于时地敲打,也能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多做4件事:
1、多喝养肝茶水
多喝水,喝茶水,可以帮助稀释毒素,减轻肝脏负担,加点降火的小植物,还可以帮助去肝火,减少失眠烦躁。
睡前 泡一杯 金桂菊茶,养肝降火
配方:金银花、决明子、蒲公英、牛蒡根
决明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瞳仁属肾"决明子既可用于肝火旺的目赤肿痛,也可用于肝肾阴虚的视物不清,两眼昏花者。
《内经》:"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脏有病最容易反应在眼睛上。反过来看,眼睛有毛病就说明肝的功能出现异常,常见的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赤肿痛,目赤生翳,头目眩晕等,都可以选择用决明子泡水来调理。
牛蒡根:牛蒡茶的功效作用是可以起到护肝的。解便祕之外,吃牛蒡维护肠道机能,还有很多好处。如果肠道累积太多毒素,就会透过肠子和肝脏之间的肠肝循环影响肝脏健康 ! 肝脏功能不好,也会影响肌肤健康,造成脸部暗沉、常长痘痘等现象。另外,口臭也可能跟肝不好有关。
金银花如果你属于肝火旺盛的人群,可以适当食用一点金银花去肝火。道医认为:金银花能清热解毒,可以帮助我们压住肝火,缓解肝脏压力。
枸杞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枸杞滋补肝肾记载。枸杞可明目益精、保护肝脏、提高造血功能,特别是最擅长明目。
现在有一款茶
把决明子+牛蒡根+菊花+枸杞
四种食材发挥到做大功效
上方寒凉,若无实火之人,建议也不要贸然长期服用。
2、多疏肝解郁
肝脏不好的人,在生气之后,就会使得自身体内的肝气抑郁、气血不畅,这样就会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患有慢性肝炎的人,经常生气还有可能会导致病情不断的恶化。
因此,一定要学会适当的倾诉,多疏肝解郁,抒发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