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动营销的系列文章里面,我提到了资料和询盘的区别,询盘是一个机会,客户之所以发询盘十有八 九是可能他有需求,而且可能马上有需求,只要你能抓住机会,就可能有订单;
而资料只是一条线索,客户可能根本没有需求,因为他有非常称心的供应商,所以资料变成订单的前提条件是,线索要变成机会。
何其难啊!
绝大部分的业务员都死在了创造机会或者等待机会的路上!
因为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受寂寞,演独角戏,明明客户完全不搭理,还要坚持的自说自话,搏客户的关注。
他妈的,这业务也做的太卑微了!
可是,又能如何呢?很多公司不参展,不地推,不这样做又能做什么呢?互联网让中国外贸享尽了红利,但是也正是因为其低成本让不论是大公司,小公司,小作坊,甚至骗子蜂拥而入。
哪个客户没有几个相好的?
旧款式,老供应商已经做了很多年,无论从原材料,工艺,消耗还是品控都已经达到了极致,除非你对这个产品也是非常的熟悉,否则你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是每个工厂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没有一个工厂能做好所有的事情。
新款式,就算是你推荐给了客户,客户的第一选择还是把它交给老供应商,让老供应商进行开发,因为老供应商的付款方式售后服务可信度都远超于我们。
没机会了?
当然不是,机会是一定有的,两个情况下,机会会出现:
第一,客户跟老供应商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客户不得不更换供应商,或者老供应商因为某些原因,例如,环保,各种会议等减产或者停产,客户被迫寻找替补队员。
真的如同天上掉馅饼,可是,能不能砸在你头上也要看你的造化。
第二,我们并不想被动的等,等待客户的施舍,所以就要学主动地创造机会。
可是机会该如何创造呢?
哪怕就如同上面所讲的天上掉陷饼,能接住的前提是客户认为我们是备胎当中比较优秀的那一根!
在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客户的老供应商到底比我们强到哪里,
得出的结论
客户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供应商的产品
客户更相信老供应商的付款方式和售后服务
私人关系
非常低的沟通成本
两家公司合作了那么久,没有一定的私人感情在里面那是扯淡,同时合作了那么久,双方知根知底,性格脾气,表达方式都彼此了解,你在乎什么我知道,我在意什么你清楚,有什么还不好沟通吗?
到底要如何打破这种僵局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出了各种方案,似乎大家还认为不够落地,那么今天我们在拿出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为什么沟通成本高呢?因为我们对客户不够了解!
所以我一直在呼吁广大的外贸企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客户 行业画像 ,从一个大的层面上对客户先有一个基本了解。
但是,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每一个客户可能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细节要求,而这些细节要求则成为了成败的关键。
怎么获取这些细节,有人说,去问,别扯了,客户凭什么回答你的问题?
所以,我提出的概念是:
一点点的蚕食客户的兴趣点!
例如,做鞋子的客户,一定需要我们的某种皮革,但是,客户有非常稳定的供应商,所以,虽然展会上也打过照面,留过名片,寒暄过一番,离开之后照样爱答不理。
因为对方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所以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打电话过去,告知我们有最新款式的用于男鞋的皮革,愿意免费发样品给他,让他选择。
实践证明,客户非常同意我们寄送样品,再跟着设定样品策略。
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寄一块皮革样品过去,客户拿到之后,看一眼,可能随手就丢到哪个位置了,因为你认为的新款式客户却未必理解的了,毕竟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客户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于不同供应商的所谓新款,为什么一定要在你的所谓新款上花精力呢?
所以,就如同我之前写的那篇《为什么你的新品推不出去》的文章里所写的那样,你要给客户一个理由。
例如,你的新款是不是copy自某些打牌的copy,在某些临近国家的市场是不是已经有很好的销路,是不是符合客户所在国家的特色,在性能方面比同类产品是否有优势,等等,文字,图片,视频,都要发给客户。
很多人说了,写了这些东西客户就会买了?
十有八 九不会!
那你费那么大劲干嘛?
就如同之前我们一直探讨的议论文谈判法,不断的向客户输送价值,邮件也好,即时沟通也好,电话也好,其实跟上面的行为目的一致。
获取客户的一点好感和一点关注。
我们给客户寄了样品,并且按照上面的几个点做了阐述之后,客户回复了,告诉我们,这几种皮革的确很不错,但是我们并不做这种类型的鞋子,我们以素色为主。
这个信息很重要。
当我不断的给客户传输价值之后,我从部分客户那里得到了以下答复:
我的包装的确出过问题,刚刚换了包装,正在测试……
感谢你的提醒,我们也的确正在为售后服务的事情头疼……
看的出你真的是一个为亚马逊卖家服务的供应商,我打算下个月开发新款,可能会有机会……
下一步根据客户回复的这些信息研究,针对性推进,继续提供价值,争取进一步获取客户的细节信息,一点点蚕食客户的关注点。
大部分业务都是如此,耐心,细心,用心,小火慢炖,才能煲出一锅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