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组织中,创新正像市场营销一样,也不能只看成是一项独立的职能。它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部门或研究部门,而是涉及到整个企业、所有职能和所有活动。而且,它也不局限于制造业。在整个分销系统中,创新的重要性与制造业中的创新一样大,在保险业和银行业中,创新也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赋予创新这样的界定:所谓创新,就是一种使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拥有新的、更大的创造财富能力的工作。
管理者必须能够把种种社会需求转化成为有利于企业盈利的各种机会,实际上,这也是关于创新的一种定义。今天,当我们已深切体会到社会、学校、卫生保健系统、城市和环境的各种需要的时候,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现在的企业(或现在的医院、政府机构)与过去的企业有太多的不同之处。实际上,在组织(包括现在的医院以及政府机构)的每一层级,都聚集着许多拥有高级知识和技能的人。而高级知识和技能,则意味着会对如何从事工作和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的决策产生影响。不论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正式组织形式,这些有高级知识和技能的人肯定要做出风险很大的决策——企业决策。
在通常情况下,这会导致影响整个企业以及影响企业取得成就的能力的各种决策,都是由组织中的所有阶层,甚至包括相当低的阶层做出的。时至今日,在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现实生活中,每天由一批较低阶层的人员,常常是并没有传统的领导头衔或地位的人员,如研究专家、设计工程师、产品计划员和税收会计师,做出风险很大的决策——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继续做什么和放弃什么,哪些产品、市场或技术要重点关注,哪些产品、市场或技术可以不予理睬。
在上述人员中,每一个人都以某种企业理论(即使是模糊的理论)作为其制定决策的依据。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对“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有着自己的不同答案,所以,除非企业本身——或者说企业的高级管理者——仔细思考了这一问题并且找到了一个或多个答案,否则企业中上上下下的各个决策者将会在不同的、互不相容的、互相矛盾的企业理论的基础上做出各种决策并采取行动。他们将把企业拖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而自己本身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分歧的存在。同时,他们也会以把企业引向歧途的错误理论为基础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整个组织的共同意愿、共同看法以及方向和行动的一致性,都要求明确界定“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和它应该是什么”。
似乎没有什么比“弄清一家企业的具体业务是什么”更简单或更显而易见的了。钢铁厂制造钢铁;铁路公司用铁路运载乘客和货物,提供运输服务;保险公司承保火险;银行发放贷款,提供金融服务。可事实上,“我们的业务是什么”几乎总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而且正确答案绝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找到的。
寻找“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责任。这也就涉及到了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问题。
企业遭到挫折和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也许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宗旨和使命足够的思考。相反,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西尔斯公司这样的杰出企业中,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明确而有意识地提出了“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并在深思熟虑之后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对企业的使命和宗旨有了明确的界定。
从定义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角度来看,这里的中心论题与出发点只有一个,即顾客。是顾客定义了企业的业务,确定了业务的范围。企业所经营的业务,不是由公司的名称、规章制度或条例来界定的,而是由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要满足的需求来定义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就是每个企业的宗旨和使命。因此,对于“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只有从外部、顾客、市场的视角来看,才能找到答案。顾客想要知道的,只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会为满足他的哪些需求,他们只关心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是仅仅由于这个原因,任何想要试图表述“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努力,都必须以顾客,以及顾客的实际情况、顾客的地位、顾客的行为、顾客的期望和顾客的价值观念为出发点。
当定义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时,“谁是顾客”是首先要回答的,并且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更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如何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将如何定义自己的业务。
消费者,即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使用者,就是企业的顾客。但他永远不会是唯一的顾客,通常至少有两种,有时甚至有更多的顾客。每个顾客都对经营业务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期望和价值观念,也会选择购买不同的商品和服务。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至少都有两种顾客。例如,地毯工业有建筑承包商和住房所有者这两种顾客。如果要完成一项交易,就必须要使这两种顾客都愿意购买它们生产的产品。对于某一品牌的消费品制造商而言,它们也常常面临着至少两种顾客来源:家庭主妇和杂货店。如果能够设法增强家庭主妇对某种商品的购买欲,但杂货店却没有这种品牌的存货的供给;或者相反,如果设法使杂货店有供给,在货架上把某种商品很醒目地陈列出来,而家庭主妇却不想购买,销售效果当然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询问“顾客在哪里”这一问题也同样重要。西尔斯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该公司发现原来的顾客现在已经在转向其他领域:农民已经拥有了私人汽车并且开始进城购买物品。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顾客购买什么产品或服务?”
凯迪拉克汽车公司(Cadillac)的员工说,他们自身是生产汽车的,他们的业务部门叫做通用汽车公司凯迪拉克汽车事业部。但是,那个花了7000美元买一部新的凯迪拉克汽车的人,是为了买一种交通工具,还是主要为了体现相应的声望呢?凯迪拉克汽车公司是同雪佛兰汽车公司(Chevrolet)、福特汽车公司(Ford)、德国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在竞争吗?在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时期,出生在德国的尼古拉斯·德雷斯塔特(Nicholas Dreystadt)接管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他指出:“凯迪拉克汽车实际是在同钻石和貂皮大衣在竞争。凯迪拉克汽车的买主,购买的不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一种体现‘地位’的产品。”这一回答使正趋于没落的凯迪拉克公司重新获得新生。在此后大约两年的时间里,尽管当时经济社会仍然处于萧条时期,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已经进入了主要的经济增长期,有了蓬勃的发展。
对于绝大多数的管理者而言,当需要提出“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时候,可能是在公司正处于困境的时候提出的。当然,到那个时候也必须要提出这一问题。而且,那个时候提出这一问题,的确可能产生某种神奇的效果,甚至可能扭转那些看来似乎难以挽回的下降颓势,扭亏为盈。可是,等到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陷于困境时才提出这一问题,就像玩俄罗斯“**赌”(一种赌者打赌转动盘上旋转的小球将停止于盘上哪一个槽内的**游戏。——译者注)一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管理。实际上,应该是在企业的初创时期就提出这一问题。对于拥有雄心壮志,期望能取得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企业而言,尤其是这样。我们的建议是,这类企业最好从明确的企业家精神理念出发,在企业获得成功的时候提出“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最佳时机。
成功的实现总是使“促进成功的那些行为”成为“过时的行为”,这正符合一种发展的理念。成功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实际情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总会产生一些自身特有的不同问题。这就是现实。而只有在童话故事的结尾,才会出现“从今以后,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这样的完美结局。
即使对于成功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提出“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也并不容易。在那个时候,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多么的浅显,是不值得大家花费时间去讨论的。就已经取得的成功展开讨论和“捣乱”,向来都没有说服力,都是不能够深得人心的。
在“我们的业务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所有回答中,即使是最正确的答案,迟早也会有过时的那一天。关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的定义,很少有能够维持30年以上的,更不用说50年了。一般而言,往往只能维持10年左右。
因此,管理层在提出“我们的业务是什么”的时候,还有必要增加这类问题,即“我们的业务将来会是什么;在周围环境的变化中,哪些变化是我们可以辨别的,哪些变化可能对我们企业的特点、宗旨和使命产生重大影响;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如何把这些预测应用到企业理论、企业目标、企业战略和工作安排中去?”
同样地,仍旧需要以市场、市场潜力和发展趋势为出发点。在假定顾客、市场结构或技术方面不会发生什么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我们的业务在5年或10年之内预计会有多大市场呢,有哪些因素能够证实这些预测的正确性或证实这些预测有误呢?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在这些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是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的变化趋势。而对此,很少有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以前,商业界人士往往追随在经济学家身后,假定人口统计是一项常数。从历史上看,这是一种合理的假设。在过去,除非发生世界大战或重大灾荒这样的大灾难,否则人口的变化往往很缓慢,但是,现今情况已经有很大不同了。目前,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都有可能时时发生变化,而实际上的确正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
对于人口统计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人口结构对购买力和购买习惯的影响上,还体现在其对劳动力规模和劳动力结构的影响上。人口的变动,是我们唯一可能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的依据。
管理者需要对市场结构的变革进行有效预测,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由经济变化、时尚或偏好变化和竞争对手所采取的行动等因素引发的。企业必须始终按照顾客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观念来定义竞争,并一定要把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都包括在内。
最后,管理者还必须识别出在顾客的各种需求之中,有哪些需求还没有被目前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充分满足。提出这一问题并予以正确回答十分重要,这常常是区分一家企业到底是不是成长型企业的关键所在。其中,与成长型企业相对的是使其成长依赖于整个经济或产业部门的上升潮流的企业。但是,这些满足于仅仅随着潮流而成长的企业,也必将随着潮流的逝去而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