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是顽疾但非绝症-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政策法规 > 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是顽疾但非绝症

保健食品夸大宣传是顽疾但非绝症

来源: 互联网 类别:政策法规 2019年05月15日 12:05:00

保健食品市场需要健康发展

要提高违法成本从严监管

在保健食品监管方面,笔者认为有两大问题。一是要加强平时监管,运动式监管与平时监管相结合,以平时经常性抽查为主。二是严刑峻法提高违法成本。以往在保健食品领域内违法成本太低。一个企业如违法被罚100万元,但它赚了1000万元。它尝到甜头,仍以身试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也表示,“食品安全要实行最严厉处罚包括巨额惩罚制度、巨额补偿制度和重奖举报制度。总之要依法加大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要加强基础研究重视原创性创新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虽然国家在保健食品领域有一定的科研投入,如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同时发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专项课题招标公告》和《保健食品功能目录研究专项课题招标公告》;2018年,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再次发布了新一批《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研究专项课题招标公告》;2017年,国家科技部发布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其中包括中医“治未病”辨识方法与干预技术研究专项、中药复方保健产品评价技术及示范研发专项。但是,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这样的投入远远不足,保健食品基础研究急需加强。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今年311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记者会上指出,“基础研究和产出是我们的一个短板。2018年我国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19657亿元,其中基础研究1118亿元,占5.68%,这一比重与发达国家15%20%相比仍有差距。而上述5.68%的经费还是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和企业投入很少。企业乐于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引进国外技术模仿创新、外延创新活动。耗时耗力基础研究投入寥寥。长此以往势必会制约创新型国家目标达成”。

对照这一段讲话,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情况如何?据笔者了解,虽然我国已批准万余个产品,但进入市场有多少?其市场销售额近几年一直徘徊在2000亿—3000亿元。为什么?业内多数人认为“低水平重复”是一个重要原因,无非是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不少,资金投入呢?其一,某基金委曾明确宣布过,不支持保健食品的基础研究。其二,虽然保健食品曾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但多数是应用课题。过于追求短平快,项目完成也不甚理想。国家主管部门列项不多,地方财政列项更少。

由于保健食品领域长期未进行基础研究,一些重要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是,前面提到的“亚健康”的研究、“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亚健康态、健康态和疾病态如何区分?二是,生理剂量对于机体的生理调节效应,与药理剂量的治疗效应,其机理是否有本质不同?三是,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安全性如何?有科学依据吗?四是,一个产品要服用多久才有效?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帖子说,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做过一项研究称:保健食品不是服用1个月会见效,可能要服用若干年才能有效。很遗憾未找到其原始文献。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著名食品企业要与我们合作开发一个保健食品。该企业老总要求服用该产品后,消费者要立刻产生效果,并要有主观感觉。这样的产品如何开发得出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如何投入基础研究?不投入基础研究如何进行原始创新?

企业自律、广告监管和科普宣传至关重要

治理夸大宣传关键要求企业诚信、自律。笔者接触过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家,深感部分企业家对法律法规缺少一种“敬畏感”。当一个法规出台,首先想的不是如何依据这一法规改进企业管理,提升产品品质。而是如何找法律漏洞,钻法律的空子。如前述“保健品”“功能食品”,既不受法律管束又可声称功能。使广大企业家诚信、自律,仅靠政府监管不行,必须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要让企业家懂得必须对企业和消费者负责,任何组织单位都不可能为他背书,要让企业家记住诚信与自律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否则只会落得万劫不复的地步。还应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让他们走上前台。如何通过行业协会让企业做好诚信守法自律工作是很重要的—个方面。

各类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是保健食品宣传的主要阵地。因为影响广,而且在消费者心目中可信度高,特别是老年人就更易产生信任。所以,必须加强对保健食品广告审批力度,加强对各类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的广告审批和监管,同时要对一些软广告及科普节目加强管理。前一段时间,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受到观众好评,收视高,不少地方台也开始仿效。《养生堂》的节目每期前半部分会宣传某些疾病如何发生,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但节目最后有56分钟会有段养生膳食制作,节目中总有一位营养专家在旁讲解:如多糖有增强免疫力作用,今天这个菜肴中加了木耳,木耳中有木耳多糖,它能增强免疫力。故此菜有增强免疫力作用,还有抗癌防癌作用。观众很容易接受这一观点。

因此,应当对消费者加强科普,多糖是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但要有一个量的概念。你的这份菜中木耳有多少多糖?是只吃一次,还是天天吃?吃了多少多糖?一般的多糖要有增强免疫功能的量效关系是什么?不同类型的多糖是否有差异等,该专家也许把多糖的保健功能与这份菜的作用混淆了,但观众信了,所以媒体作节目也要严格审查。这也说明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处理好保健食品领域两大理论支柱的关系

保健食品的两大理论支柱:祖国医学(以下简称中医)和现代医学科学(以下简称西医)。在上述两种不同理论指导下,对保健食品的认识和研发思路是有差异的。如从西医角度出发,它重视研究保健食品特别是原料中功能因子,研究功能因子在体内的代谢及其作用机理,功能因子的构效、量效关系,寻找功能因子有效剂量范围和安全量等。以西医视角,保健食品作为食品不能涉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当前研究较多的是功能因子对器官的作用,故出现“结构/功能”和“降低疾病风险”两种功能声称。但如从中医角度出发,它讲究整体调理,讲究原料配伍,提倡药食同源又食药有别。故中医也有“食养”和“食疗”之分,但两者区分并不严格。中医食养讲究因时、因人及因体变化。这些观点与西医有很大差异。西医的生理学基本是一个器官生理学,而中医生理学是以功能划分,与现有人体大体解剖结构不能完全等同。目前我国的27项功能声称基本上是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建立,有些声称用中医理论解释时颇为勉强。

中医还有一个观点:“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说明中医更重视食养与食疗。应该说中医是承认食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同时,已批准保健食品有近70%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复方,但是现行功能声称却是基于现代医学、营养学理论的表述,功能评价也是基于西医药理学的量化功效评价方法,缺乏体现中医药思维的功能声称和功能评价方法。

因此,笔者建议,能否建立一套以中医理论指导保健食品管理体制、管理法规、功能声称、评价模式。如这类保健食品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进行配方,强调配伍科学性,可用中医术语进行声称,如“怕上火”。但要求以食品形态进入市场,以区别于过去的健字号药及目前的准字号药品。

在中医界长期以来对中医营养学重视不够。中医营养学是研究中医饮食理论及应用的学科。近些年来不少中医药大学都设中医营养学专业培养高端人才。建议今后要多邀请中医营养专家和学者来研究、开发新型有中国特色的中医保健食品,尽量避免组方全为中药的现象。

综上所述,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主因看似是企业缺乏诚信、急功近利、追求最大利益所致,但从客观上讲,原因包括体制、法律法规、管理模式、科研、广告宣传和科普等方面。既然原因是多样的,当然必须经过综合治理、经过较长时间才会逐渐见效。

如今,人们的保健养生意识越来越强,保健食品产业迅猛发展。但对于商业利润的无度追逐,催生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等乱象。不但使行业深陷低谷,也让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产生误解。为了让行业行走在可持续发展的正轨之上,使消费者不再“谈保健食品色变”,国家已经重拳出击整治这一行业顽疾。北京联合大学金宗濂教授研究食品的健康功能至今已35年,参加保健食品评审工作也有20多年。近日,金宗濂教授撰文就治理“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给出了宝贵建议,同时也向消费者普及了保健食品的相关知识。(金宗濂 陈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