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
而Marketing,不管翻译成中文是什么,其研究对象和心理学是完全一致的。
身处市场中的人,购买商品、享受服务的人,品牌需要沟通影响的人:
这些人是谁?正在经历怎样的心理过程?感受到了什么?想法是什么?需要什么?对生活是怎样的态度?
这些深入人的灵魂的研究,对营销策略和执行计划尤为重要,而心理学本身在希腊语中的解释就是灵魂,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所以相较于那些概念化的定义,我本人更愿意感性的把心理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人的灵魂”的学科。
灵魂与科学,这是一个矛盾又永恒的话题,正如营销中的感性与理性,在每一个出色的营销案例中,犹如量子纠缠般的同时出现,贯穿始终。
而心理学之所以可以研究“灵魂”,不可避免的要说明一下它的“遗传血统”。
心理学届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心理学的父亲是生物学,母亲是哲学,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物学偏理性,所以是心理学的父亲,他科学的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影响人的各种知觉与感觉系统的脑部神经系统,所以从生物学的观点,心理学也可以被称之为“脑理学“。
哲学偏感性化,因此为母亲, 生物学根据生理研究归纳出影响人行为及心理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帮助品牌与消费者有效沟通,从品牌认知到购买,哲学负责总结并升华。
再完成第一次购买后,渐渐通过行为与态度的合理化,对品牌形成价值观认同并追随成为粉丝。
古今中外,阐述人性表现的著作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然而对于人性本质的质问依然络绎不绝,说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果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与人性相关度最高的学科就是心理学,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门学科,依然在争执和怀疑中艰难的前行。
Duane P.Schultz & Sydney Ellen Schultz: “心理学现在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凌乱无序,每一个学派都信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原理,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着关于人的研究,构筑特殊的术语、期刊和思想学派的陷阱,以起到巩固自身的作用。”(《现代心理学史》)
So,时至今天,科学的不断进步发展、知识的不断积累沉淀,人类是否能够撬开这个被反复提及的人性问题的确切答案呢?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之所以无法达成对人性的统一理解,是因为人性的外部表现的高度复杂性,有时人可以善良至感动苍天,有时人可以恶劣至丧尽天良,而更多的则是两者之间的交错状态,使得人们不知道人导致是本善还是本恶的。
从人性的外在表现上去定性人性,是一个无法找到答案的无底洞。定性人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弄清楚历练出人性的背后运行规则。
而今,这套规则已经有了,它就是【雪花模型】
这其中包括6个价值分化机制,6个机制的作用原理可参考的文章:
「深度」分化人类行为与认知能力的6个评估函数
这6个价值分化机制本身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它只是基于个体自身的身体条件,来综合处理各种各样的环境参数信息,它的核心职能是保障个体的存在性。
虽然如此,每个层次的价值分化机制依然展现出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第一层分化机制定性了人对刺激的敏感度,人更能够适应于积极的信号刺激,而难以适应于消极的信号刺激;
第二层分化机制定性了人对外部信息的识别逻辑,越特异化的特征,越有可能称为感知的焦点;
第三层分化机制定性了人天生的好奇心理,只要有特异性刺激信息存在,就会引起人的作用兴趣;
第四层分化机制定性了人的需要心理,只要有差异化的体验存在,就会引起人的需要,由此导致人的需求无止境!
第五层分化机制定性了人的交互心理,只要有差异化的交互调谐,就会激起人的人际需求,由此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震荡协同!
第六层分化机制定性了人的矛盾心理,只要有对立的价值趋性,就会激起人的焦虑多虞心理,由此导致人不断去想办法解决当前的困境。
有什么样的环境信息输入,有什么样的体质水准,就会练就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人性是自身和环境的综合产物。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看人性,不在于表象,而在于底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