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嘉兴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根据省食安办统一部署,迅速制订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整治工作任务,切实解决和消除当前食品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现将2017-2018年整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一)组织排摸,全面消除隐患。一是依托网络,排查风险隐患。我市充分利用严密的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系统和市场监管站所,紧密结合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组织基层网格员开展高密度“地毯式”排查,聚焦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销售环节,落实分区划片、包干负责制度,确保每个网格发挥作用,确保风险苗头在一线发现,深挖摸排违法犯罪线索,切实提高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安全隐患发现管控能力。二是深度排查,精准掌握信息。监管部门执法人员针对老年人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等突出问题,通过日常巡查、监督检查、明察暗访等手段,对老年人保健食品营销市场、进口单位以及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实施全面大排查,积极发动从业人员提供案件线索,以获取深层次、内幕性的情报,以准确的信息引导实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精准有效打击。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检查3667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56792家次,责令整改6126家。三是消费维权,深挖案件线索。鼓励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行为投诉举报,鼓励因上述违法行为受到身体、经济损害的消费者投诉。及时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快速核实、快速处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到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投诉举报1275件,处置率100%。一方面通过对12345数据平台相关食品、保健食品数据的汇总分析,挖掘、归纳投诉举报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对其中发现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及时查处,形成在投诉中找案源、在线索中查违法、在查处中维权益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明确投诉中食品、保健食品“涉欺涉假”工作重点。强化消费投诉“诉转案”工作,将群体性投诉、涉嫌“会议营销”式的投诉举报、涉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保健食品的投诉举报等三种消费投诉举报行为作为“诉转案”工作的重点来抓。
(二)综合施策,形成监管合力。市食安办设计嘉兴市民保健食品认知问卷调查表,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调查,采集样本1200份,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接受群众评议,力求提高为民服务的精准度,提升获得感。市场监管局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60件,罚没金额1222.02万元,暂停销售53家,责令停产停业14家。监测各类食品保健食品广告22083条次,责令停播8条次。强化检打联动,按照专项整治抽检计划方案,对涉嫌非法添加和夸大宣传的食品、保健食品进行靶向性抽检,实施科学精准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监督抽检3527批次,检出不合格54批次,均已进行处置。网信办大力开展网上巡查。每天安排专人对属地内重要的网站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网上涉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信息,重要舆情及时报送相关部门处理。并根据净化网上舆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及时处理网上有害信息。经信委以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为载体,与嘉兴市食品工业协会合作,以协会简报,网站、QQ群、微信群以及各种会议等平台和渠道,对食品工业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强化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不违规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嘉兴海关(检验检疫)对进口食品保健食品检验检疫136批次,梳理进口食品保健食品备案标签25个。在现场查验和检查过程中督促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严格落实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重点推进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与相关信息企业合作推广进口食品二维码追溯系统。
(三)重拳出击,遏制违法犯罪。公安部门主动作为、重拳出击,与市场监管部门密切沟通协调和通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打危害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震慑力。2017-2018年,全市共破获食药犯罪案件247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16人,打掉食药领域犯罪团伙40个,侦破公安部督办食药案件10起,破获省督案件12起,护佑民生成效显著。一是研判分析,专案经营。针对食药案件团伙性、网络化、跨区域性的特征,通过整合资源力量、网上协同作战、深度研判分析,实现快速、精准和高效打击,切实为大要案件侦破提供情报支撑。充分发挥已建立的专业化信息研判小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发挥情指、技侦、网侦等部门支撑作用,同步上案、高效运转。桐乡陈义钊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秀洲陆依婷等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等29起案件列入部、省督重大案件。二是广拓案源,延展平台。一方面利用内、外网络平台,多渠道、全方位获取情报线索。借助12345市长电话、110接处警平台、网络论坛、媒体曝光等发现食药犯罪线索;通过在公安微信公众号、电视、网络等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宣传并落实举报奖励政策,充分发动群众举报。主动对接行政监管部门,充分依托其在资源上的优势,排查可疑情况,从中获取线索。通过在一些高危行业中物建特情耳目,充分挖掘行业潜规则,发现犯罪线索。另一方面完善全市公安食药环侦基础信息平台,已完成建设案件管理、线索管理等模块,为食品犯罪案件高效办理提供强大支撑。今年以来,已通过平台下发部、省核查线索61批,涉及线索589条,其中举报线索18条,查处刑事案件15起。
(四)加大宣传,构建共治氛围。一是引导生产经营主体规范。我市在落实整治行动、强力打击的同时,也注重宣传教育,运用好行政指导的工作措施,柔性引导,通过开展面向农户、老年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专题讲座、特色培训、签订责任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自律意识,将可能造成危害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开展多形式公众宣传。今年采取省、市、县、镇(街道)联动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举办食品、保健食品欺诈与虚假宣传整治“百场”宣传活动和“五进”科普宣传活动。各地通过丰富的形式内容,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引导科学理性消费。截止目前,全市共组织现场宣传267场(次),公众参与52399人次,开展现场咨询3349次,制作展板422份,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13万余份(册),举办科普、警示教育讲座、播放宣传视频692次。三是拓宽全方位宣传渠道。活动开展期间,各地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截止目前,全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共计51次,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报道等共104次,短信、微信推送宣传标语3160条,与现场活动形成协同共振效应,进一步扩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办案技术支撑不足,稽查突破难。在宣称保健功能产品的消费投诉案例中,虚假宣传为主要问题投诉,但取证较为困难。手机监听、GPS定位、安装微型监控设备、“天眼”使用权等等,都是提高办案效率的手段。行政执法部门需要高科技的稽查手段,但也要有严格的使用审批监督制度,在满足稽查手段需要的同时,又要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二)网售平台公示信息与实际经营状况不符。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淘宝网站只负责审核证照,公示的证照常常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稽查人员网上巡查发现违规网店注册地址在本辖区,按地址寻找店家却早已经搬走不知去向。而“拼多多”等网站根本没有证照信息公示,对基层来说主动监管十分困难。
三、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一)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建立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打击查处工作机制。2017年8月,嘉兴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打击查处工作机制的通知》(嘉市监〔2017〕93号),以线索传递、案件互移、联勤联动执法、联合督导督办、信息共享、涉案物品处置、检测鉴定“绿色通道”、联席会议制度等“八大”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公安部门与食品药品领域行政监管部门在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工作中的协作配合。整治行动期间,海宁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成功破获广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添加非食用物质减肥类产品案。案件涉及浙江、广西等十余省份,涉案减肥类产品检出西布曲明,涉案金额约2000万元。目前,本案已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共捣毁生产窝点1个,中转仓库1个,销售窝点2个,扣押生产原料400余公斤,成品胶囊50余万粒,空心胶囊40余万粒及全自动胶囊充填机等生产设备。该案被列为省局督办案件。
二、加强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发挥社会共治积极作用,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市食安委出台《嘉兴市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管理细则(试行)》,积极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监督的有效途径。截止目前,全市共成立121支社会监督员队伍,已聘任的社会监督员人数达1719人。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社会化建设,在消费者中建立了701名义工的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并且突出社会共治“四抓手”为着力点,营造了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的良好环境。平湖市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银发消费卫士”志愿服务队。在平湖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银发消费卫士充分发挥好宣传员、信息员、监督员、协管员、调解员的作用,同时担任“老娘舅”角色,协助业务指导单位调处简易的消费纠纷。在保护老年朋友合法权益,规范保健品经营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南湖区创设首个“保健产品反欺诈教育宣传示范点”。“南湖区保健产品反欺诈教育宣传示范点”也是嘉兴市首个保健产品反欺诈教育宣传示范点,由南湖区市场监管局和嘉兴市老年大学联合创设。宣教点通过电子触摸屏、展示柜、展示图板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真假食品(药品)对比、抽检产品公示等内容,并放置宣传小折页、各类食品科学消费书籍等,以生动灵活的方式让老年消费者接受科学消费理念。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还可通过现场扫码保健产品监管公众微信平台,观看学习教育宣传视频、消费投诉、典型案例、抽检公示、宣传防范小技巧等内容,公众号还设有“十问十答”模块,增强保健产品宣传互动性,让老年消费者在互动中便捷知晓保健产品防欺诈宣传。
四、下一步常态化治理工作思路
(一)多措并举强化整治措施。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抓住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入手,强化日常监管,完善制度规范,推动建立长效监管体制机制。
(二)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检查频次,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监督抽检等多种方式,确保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三)坚持宣传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定期进村、社区、学校、商超开展食品、保健食品知识专题讲座,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介绍一些实际案例,让消费者能从源头上规避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定期在网络上发布消费提示、风险提示、普及消费维权渠道和投诉举报办法。
(四)关注群众投诉举报及舆情动态。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以群众关注多、社会影响大的问题为工作重点。及时、有效、妥善处置食品安全舆情,及时铲除违法宣传、欺诈经营的滋生环境,准确发布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媒体舆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序的食品、保健食品经营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