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优米网CEO王利芬携新版《赢在中国》亮相发布会,柳传志,马云,史玉柱等行业大佬为此发表寄语。沉默多年的王利芬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随后,王利芬发表了基于自己创业反思与箴言的“千言文”——“在马与牛的时代,谁能赢在中国?”。紧接着,她在微博发文将矛头直指“ 今日头条视频侵权”,引发大众对原创付费视频内容保护的重度讨论。
以这样的形式出场,似乎也符合融媒体时代的做法。
王利芬于2010年创立优米网,先后打造了《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在路上》、《拍卖名人时间》等吸睛节目,然而其产品体系和商业模式似乎很难保持竞争优势,优米网的发展也没有太大起色。
从著名的央视主持人到互联网创业新兵,从主持影响一代创业人的《赢在中国》到关停了优米网王牌栏目《在路上》。她和她的优米网发生了什么?这其中,王利芬经历了那些创业迷雾?她又有着怎样的心路变化?
王利芬的“淘宝模式”为何夭折?
10年前,正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开启的年代,一波波怀揣着激情与梦想的创业者上路了。
而那时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节目的热播,让无数创业者心潮澎拜。“在路上”的主题曲,更是唱响了一个时代的创业旋律。
身为节目制片人和主持人的王利芬,也深受触动,并被马云的创业历程深深激励。于是2010年她离开了央视,创办了优米网。
优米网最初定位就是Web 2.0概念的C2C网站,淘宝是淘“有形的产品”,而优米网要淘“知名人物的经验”。每期邀请知名人物与网友交流,一次收取佣金1000元,在当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亢奋”的事业。
然而,网站上线两周后却遭遇现实无情的抛弃,结果便是用户不买单。
接下来,王利芬迅速调整思路,基于用户需求做了大量调研和分析,将网站模式换成B2C形式,通过广告来实现盈利。相继打造了《在路上》、《创新中国》和《创业门诊》等视频节目,也塑造了名噪一时的“拍卖名人时间”栏目,邀请史玉柱、李开复等大佬加盟。
其实,靠做几档节目维持公司的运营,并不是王利芬创业的初衷。在不断的探索与修正中,王利芬逐步建立起以优米网为基础,集合悠米视频、优米学院为一体的产品体系,但由于对产品的深度挖掘不够以及与用户的互动粘性不强,也很难形成爆款级和可持续性的产品,优米网的发展也是在这种平庸中步履艰难。
在谈及自己这段创业经历的时候,王利芬也坦言:因为没有认知到互联网平台级的创业机会已经稀少的这个前提而在执念中徘徊了好几年,所幸的是公司没死,现在还可以重新出发。
对自己在创业中所犯的错误她更是毫不讳言:对行业认知不充分、企业盲目扩张、人才管理不当等都是创业者应该警戒的问题。
其实,优米网推出付费课程大概在2012年,5年前,用户完全没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更没有如今便捷的 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无疑王利芬推出知识付费的时期不一定合适,她的超前意识也只能使之沦为“先烈”。
对标罗振宇,王利芬还能抓住知识付费的红利吗?
如今,互联网快速发展,互联网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付费迎来发展的元年,成为互联网生态的一个“新风口”。
作为最早涉水知识付费领域的王利芬,当然不能错过这一机会。
10月17日,王利芬精心策划并打造的新版《赢在中国》“三集商业纪录片”首发上线。以“视频内容收费”模式重新站上互联网风口。
该片深入中国商业实战一线,精选了飞贷金融科技、简一大理石瓷砖、飞鹤奶粉等 三个代表企业,对每家企业进行长达上百小时的拍 摄,深挖企业转型升级的 核心要素,真实还原了企业从弱到强的制胜之道。直击当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之痛”。
优米网官网显示,全集视频收费为1998元,课程时长619分钟,已产生11245人观看。
提到知识付费,不能不对标罗振宇和他的“得到”,得到已构建起强大的用户基赐体系化的课程产品。也有网友调侃:王利芬优米网的产品太高端,不接地气;而罗振宇的课程则比较 屌丝化,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即使王利芬的优米和罗振宇的得到所服务的受众不同,但同为知识付费,用户和内容依然是两大 核心要素。有着扎实内容功底的王利芬,对用户的经营又是如何?
我们发现,王利芬已在2016年上线了“行行”APP,开启了基于“人的经营”。王利芬重新杀入“知识付费”领域,但是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又决定再次起航,回到节目制片人的角色,决定用曾经《赢在中国》的节目形式绝地反击,到底效果如何呢?
是不安分的心?是使命召唤?其实都不是
“为了一颗不安分的心上路了………”
《赢在中国》主题曲中的这一句,或许正是那年王利芬创业内心的真实表达。
而《赢在中国》三个阶段的不同主题,王利芬又紧紧抓住了时代使命这一概念。
2006年,央视《赢在中国》电视节目,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中国企业家精神,激发创业者的智慧和激情。2013年,《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却是在中国雾霾严重的背景下,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而如今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王利芬用“商业纪录片”的形式,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新路径和新方法。
而这些似乎都不是王利芬小宇宙爆发的“核能量”。
真正潜藏在他内心的是那棵金色的“银杏树”。
学生时代,王利芬便心怀北大梦,1982年高考,却考进了华中师范大学;1991年,她才顺利考进北大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圆了自己北大梦。
然而踏进北大,入心的不是博雅塔,也不是未名湖,而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银杏树”。王利芬回忆说:从那一刻,金色的银杏便成为她梦想的色彩。
显然,王利芬如今已将梦想的色彩深深注入了她事业的图腾,优米网的商标便是两片“银杏叶”的组合。
又是一年金色银杏的美丽10月,王利芬重启赢在中国,真可谓是应时应景。
艾问每日人物想说:
回顾知识付费的历程,似乎王利芬是起步最早的,通过《赢在中国》获得了马云、柳传志、史玉柱、牛根生等大咖的支持,又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媒体资源与个人品牌效应,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然而,为何占尽优势的她,最终在知识付费这条路上,不仅落后于几乎同时起步的牛文文、胡舒立等,也被后起之秀如罗振宇等远远甩出几条街?一句话:想要的太多,却都没有做好,这也是从大平台离职的人的通病,即:以为平台和资源是优势;以为大佬站台是优势。其实这些优势都是假象,是否能提供大家需要的服务和产品才是正道。
当然说容易做到难,如今,创业7年,王利芬重回原点,不得以再办《赢在中国》,既是迷茫后的最后一搏,也是不甘心的从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