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辛苦一辈子赚的钱,却可能被一些“黑洞”吸走。近日,一项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抓出了“真凶”——保健品消费、收藏品投资、高额借款、高息理财。其中,作为大爷大妈“心头好”的保健品万一不靠谱,就可能成为“赔了健康又折钱”的一枚定时炸弹。 在日前举行的一场食药安全科普展上,东城区食药监工作人员解密了伪劣保健品的制作“工艺”。工作人员表示,保健食品的销售应当在批准的经营地点开展,如消费者要维权,可以通过12331热线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日前对北京10000名老年人发起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保健品的有6801人,占样本总量的68.01%。其中,保健品由自己购买的有2711人,保健品由亲友赠送的有1762人;而从保健品的购买渠道看,通过商场购买的有2304人,通过媒体广告购买的有1751人,通过公司推销购买的有1733人,通过网上购买的有726人。调查中发现,现在许多保健品企业采用会议、服务、体验等营销形式,使得与之配合的直销也成为老年人选择较多的购买方式之一。
在一个食品安全的微信群中,不少网友纷纷向记者提及家里父母关于保健品的“故事”:一些保健品企业经常搞聚餐、送礼品、做体验、赠旅游,还用拉家常的方式打“亲情牌”。一名王姓网友无奈地说:“一个总卖我母亲保健品的小伙甚至成了我妈的‘干儿子’,但卖过几次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一位曾做保健品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保健品市场骗局“花招奇出”,“温柔陷阱”是管用手段之一。“老年人非常关心健康,时间也相对充足,很容易成为重点推销对象。”她表示,“嘘寒问暖”“旅游兜售”“现金返还”都是常用招数,大打“免费牌”“专家牌”“亲情牌”早已是行业“标配”。有的厂商甚至直白地宣称“都是营养成分反正也吃不坏”,撺掇老年人试一试。
在日前举行的这场食药安全科普展上,东城区食药监工作人员解密了伪劣保健品的制作“工艺”。一些保健品的颗粒、胶囊都是在露天的黑窝点制作而成,外包装直接用纸壳印刷,生产日期、品类名称由刻好的印章“搞定”,繁体字标注的生产厂家是一家香港公司,任何批文都在包装上看不见。“多数网上贩卖的保健品都选择快递寄送,不良商家会担心顾客上门,对网购保健品一定要提高警惕”,工作人员指着一沓“销售邮寄记录”的厚本子说道。
“保健品低成本、高利润是致使违规商家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坦言,一些商家只要“忽悠”成功销售几个疗程的保健品,就动辄收益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而一旦被查处,罚金也就几万元,这对违规企业无法产生威慑作用。“有的企业赚一笔就跑,改头换面再做其他保健品。”在他看来,老龄化社会下,保健品市场还将更为看涨,日前国家对保健品加大监管力度,政策正在收紧,“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行业监管体制完善亟需加速。”
“保健食品应当取得批准文号,一般为‘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北京市食药监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者选择保健品时,要认清以下信息:标签应标明产品名称、原料和辅料、功效成分及含量、保健功能、保健食品标志、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期、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与食用方法等信息。
不靠谱的养生“宝典”和保健品市场乱象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日益发达,各种养生的“知识”也乘势而上,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从“酸碱体质”学说,到各类饮食防癌,从“小分子团”水到最近推出的“富氧”水、“牛奶致癌说”、“饥饿治疗肿瘤说”等,或是标榜新理论,或是炒作概念,林林总总,隔个几天,总会有新的观点或者说法出现。这些新东西,据说都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或依托传统中医理论,或来自海外专家学者的试验结果。
要是根据这些养生“宝典”来安排生活,恐怕大不易。首先,您得在冰箱上悬挂一张各类食品的酸碱分类图,专门挑选所谓“碱性”食物。再就是前两天刚说吃优质蛋白,喝牛奶吃鸡蛋,今儿又说“牛奶致癌”,这牛奶喝还是不喝呢?“小分子团”水能够打通血管,清除体内垃圾,不过得买价格不菲的净水器或者高档水杯。
其实,这些所谓的养生知识,大多不大靠谱,或是哗众取宠,或是互相粘贴,甚至干脆就是歪理邪说。
以“酸碱体质”来说,就压根没有任何根据,纯属臆造。人体的酸碱度以何处测量为准,就从来没有任何人提供标准。人体体液有很多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各有各的酸碱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而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间,其酸碱度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吃肉、蛋、奶时,pH值会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则会相对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而且作为被隔离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当然,公允地说,“酸碱体质”学说给出的饮食清单倒是没什么大错,多吃蔬菜、水果,远离高脂肪、高糖,才能健康生活。但是,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一旦套上“酸碱体质”学说,就不靠谱了。推销“酸碱体质”学说的背后,其商业企图自不待言。
“牛奶致癌”的说法,来自数年前国外一位学者的一次动物试验。在众多专家学者眼中,这个试验从样本选择,一直到结论都经不起推敲,没有任何意义。
“小分子团”水,应该是商家的“噱头”,目的是推销净水器和高档水杯。
跟着网络没法过日子。最基本的还是掌握科学知识,合理安排生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规定的一般饮食原则,就是比较科学和合理的。再比如,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说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人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都在其中了。我认识的几位长寿老人,年近期颐,在饮食上没有任何秘籍,就是吃得“杂”,什么都吃一点,种类越多越好。
至于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与趁火打劫无疑。很多产品都盯着肿瘤病人,打着根治癌症的旗号。前些日子,一位病人家属向我打听一种口服液,说是能够治疗许多种癌症,治愈率达到90%以上。我登录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在药品和保健品注册中都没有查到该产品。后来,再一落实,这个口服液是福建一个村子里生产的,用的是“食字号”,连保健品都不是。可是,它就敢吹。前些年盛行的灵芝孢子粉(油),就多次因为夸大宣传,吹嘘能够抑制肿瘤,受到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处理。
病急乱投医大多是无奈之举。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冷静,留个心眼,千万别上了无良商家的“贼船”。
链接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 老年人成主要受骗对象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来关注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根据官方统计资料,去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突破两亿。在一些商家看来,如此庞大的“夕阳红”群体,自然是其重要的财源。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正是利用老年人对健康普遍关注的心理,以国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打着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的幌子,大肆推销三无保健产品,也有些公司对正规保健品进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诱骗老人“上钩”。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多个省市普遍存在。这些所谓的“保健品”究竟是如何被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器的呢?
南宁市民罗先生春节前遇到当地一家叫做“俏夕阳老年网”的公司在小区里搞活动,先是给老人们发米面油,然后让老人们拿退休证来登记,并拿走电话号码:
罗先生:第一天都是问你们老年人啊,你们上不上网啊,不上网的话呢,他就夸夸其谈地讲起来,年轻人他不通知的,都是退休以后的才能够参加的。
在接到邀请电话后,就按指定时间到了指定的场所,此公司挂牌为“俏夕阳老年网”。没想到,这个“老年网”接连三天给大家上起课来,课后还发放大米、保健酒等礼品,并且邀请老年人们办了会员卡。南宁市民:
林女士:听他讲课,讲了几个小时,到最后啊,他一边推销产品,一边介绍功能啊。
罗先生:都是讲和他们准备发的礼品有关系的,什么什么药品啊,是治疗什么癌症的啊,有谁谁啊,治疗好了啊。
除了在南宁,俏夕阳老年网也在其他地方举办过讲座。一位网友2014年底上传了一段该网的活动视频。
“我们要发给您这个发给您那个,还有团购油,这一桶油,他没有本事,能55块钱卖你吗?你在外面80多元一桶,说明我们“俏夕阳老年网”这个平台非常地硬,为什么?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局的退休的老干部组成的,退了休之后,闲着没事,组织了这么一个机构,全国各地老百姓,(俏夕阳)让他们都受益。”
然而,这个自称有国家多个部委老干部参加的所谓“俏夕阳老年网”,在工信部网站上,却查询不到任何备案登记信息。
除了以宣讲会为名,大卖所谓能治病的保健品之外,还有一些人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向老年人推销产品。
西安市民张女士:一见面,‘阿姨阿姨,来量个血压,来试一试看你有什么病没有。我们这是清大德人的高科技产品’。过了几天他们组织了一个大会,医疗专家在台上讲一些养生知识。当时在会场上签单,要是买了有大优惠,赠送一个坐垫什么的,赠送其他东西。
虽然优惠后近5000元的价格,让张女士有些犹豫。然而,她还是架不住商家的诱惑:
张女士:他们有好多好多的办法,就叫你甘心情愿的。就说你现在不花一点钱,你将来生了大病大医院里,你还得花大价钱。你就是以后,人在天堂了,钱还在银行里攒着。
张女士买回的这些保健品究竟品质如何?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查询了其中的一款售价为688元一盒的蜂胶胶囊,结果显示,该产品的批准文号有效期截止至2010年7月,但其生产日期却是2013年5月,也就是说,这款所谓的保健品在生产之时,已经没有了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
而另一款售价为1980元的脂肪酸胶囊的生产厂家,早在2006年就已经在工商部门进行了注销。
河南的马女士曾经参与过保健品的推销,她向记者讲述某“保健奶粉”的活动流程:
马女士:租个房子,叫人家去体验,去玩什么的,见男的发烟,见女的发糖,见小孩了更是哄的抱的,多好多好,现场示范。一桶是500,最低得买3罐,三罐是一个疗程,喝了开始拉肚子,然后打电话问:喝了奶粉为什么拉肚子?(销售说)拉肚子就对了,拉肚子排毒呢,给你身体的毒素排出去。不拉肚子怎么排毒呢?这样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就两三个月的时间,然再去卖奶粉那个地方,里面什么都没有了,都成空的了。最多的骗个10万,很正常。
要么没有批文,要么批文过期,但这还不是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保健品乱象的全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有着国家相关部门正规批文的保健品,在推销产品中,也存在大量的虚假宣传现象。
江西的刘先生也是通过一场所谓的健康讲座,花了6000多元,从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购买了一款灵芝虫草保健品。刘先生说,商家用一款所谓的试剂测试了他的尿液,说他属于癌症早期;然后看了刘先生的手掌,说他有前列腺炎。推荐他买4盒灵芝虫草的保健品:
刘先生:当时我还犹豫了一下,太贵了,6000多,结果他们那么一讲,就有点怕了,人就是怕死嘛。付了50块钱订金,我说下午再送过来。他说产品你先带回去用吧。下午我又犹豫了,说没那么多钱,他说你那个产品都已经拿去了,我们也报到上面去了,你下午就得把钱送过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颁布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第八条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产品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含有使用该产品能够获得健康的表述,更不得利用和出现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或者以专家、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作证明。
通过查询,刘先生所购生产于山东泰安的保健品,有国家食药监局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经销商提供的一份宣传册上,对该产品的作用功效,有这样的表述:养生、愈病、抗癌。减毒护肾、排毒保肝、止咳养肺、防感冒抗衰老、抑制肿瘤防复发、降血糖有效率88%。用当地经销商的话说,就是:
“通俗一点就是调五脏润六腑,得了癌症如果是早期的话,坚持服用的话绝对有效果。”
经销商说,这款产品是公司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研制,中国抗癌协会推广的产品:
“公司生产的,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基地,你可以去网上查,中国防癌抗癌协会里面也有这一款产品,我们的话是加入了中国防癌抗癌协会,就是说一起去推广,向这些广大中老年朋友普及这些防癌抗癌知识。如果说是中国防癌抗癌协会过来的话,他们会有补助的,一盒会补助200块钱。”
然而,中国抗癌协会否认与该产品有关系
中国抗癌协会:这个不是我们的,据我所知肯定不是我们的,我们绝对不会(向群众)推荐任何保健品。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经过核实后,也否认与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有合作: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它曾经在我们这儿鉴定过,鉴定是因为各行各业涉及到微生物的都来我们这儿鉴定,因为我们这儿是鉴定机构嘛,但它也不是我们所的合作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小、散、乱、多,是我国目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行业性问题。对于保健品,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经营者,都应该理性地去认识这个行业:
朱毅:我们国家目前的监管体系也还是有很多的薄弱环节的,目前就存在产品杂,广告多,市场乱的现象。消费者实际上花钱买到的是保健的希望和概念,而并不是买到了保健的效果。均衡膳食,充足睡眠,快乐心情,适当运动这个才是通往身体健康的康庄大道。我们没有必要去神化保健品,让自己变成一个笑话,但是也不应该去妖魔化保健品,能够认真踏实去干的保健品最终也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