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王者,必将出现在能源互联网领域-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AI互联网 > 下一个王者,必将出现在能源互联网领域

下一个王者,必将出现在能源互联网领域

来源: 互联网 类别:AI互联网 2014年09月29日 08:09:50

“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是最近一周互联网上含金量最高的名言,15年前来美国要融资2百万美金却被30家VC拒掉的马云,近期在美国给阿里巴巴路演时让投资者排队拐了18个弯,电梯等了40分钟。招股书显示,阿里IPO拟发售3.2亿股,最多融资243亿美元,对应的估值为1627亿美元。

所谓逆袭的成功,见证的照旧是历史的前倨后恭。此时此刻,也一定有一个弱小的“阿里巴巴”在被轻视;15年后,也一定会有人从消失的泡沫中回望感叹:曾几的概念并非浪得虚名。

1999年,没有太多人懂互联网,没有太多人看好阿里巴巴。同样,在2014年发问:谁会是能源互联网里的阿里巴巴?引来的一定也是不屑和诧异的目光:什么是能源互联网?谁会是2030年的王者?

也许历史有一天会把2014年当作能源互联网的元年,但这个概念着实让当下的很多从业者都摸不着头脑。不过也有不少聪明人先知先觉,比如前不久刚刚从微软跳槽到百度的新任总裁张亚勤,他从前几年大谈云计算大数据的浮躁中走出,以实际行动宣告了互联网世界的巨大转型:“从1980年到2010年的三十年期间,世界是从物理的到虚拟世界的转移,而从2010年到2020年以后,则是从虚拟到物理世界的逆向改变。”

无论这句话听上去有多么生涩难懂,都足以预示着未来十年有很多传统产业将被颠覆、重塑,而人类生活、工作的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更大的变化。而“能源互联网”,因为其对人类生活需求的影响攸密相关和环保之风日盛,无疑是这里面最值得挖掘的金矿。

但是混沌之初,大部分人连什么是能源互联网还搞不清楚,牵强附会浑水摸鱼的人也不少,就像以前无数人以为会个五笔就算是会电脑,能发伊妹儿就算是懂得互联网精神。事实上,着急对能源互联网开宗明义的人们不得不面临三种不同流派的尴尬解读。

 

“能源互联网”最初的概念,可以表述为能源生产体系下的网端互联:Internet of Energy(IoE),着重点是以现代通信技术ICT为主对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互联。电能虽然仅仅是能源的一种,但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按照清华大学曹军威教授的说法,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果以开放、互联、对等、分享的原则对电力系统网络进行重构,可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电力生产的效率,使得能源互联网内可以跟互联网一样信息分享无比便捷。

这一理念与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在欧美国家齐头并进的发展着。德国联邦政府2008年开始推动的”E-Energy“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就是以新型的ICT通讯设备和系统为基础,在六个城市试点不同侧重的智能电网示范项目,以最先进的调控手段来应付日益增多的分布式电源与各种复杂的用户终端负荷。在这一概念框架下,“互联”是最重要的关键词,而对于这一体系下的“能源互联网”,我们不妨称之为“能源端的互联网”。

随后随着欧美国家电力市场的不断放开和能源价格的攀升,IT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互联网”在不少国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业生态圈:Energy’s Web/App ( 能源圈的互联网应用)。比如在美国的opower,新西兰的powershop和德国的Green Packet等,都是借助开放的售电端活跃市场和节能增效的大背景出现的新型互联网创业公司。这一概念下的“能源互联网”,呈现的是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激情和各行各业的融合诚意 ,电力作为一种24小时不断变化价格的新型商品成为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及互联网应用等多个行业的交叉点,引领着需求侧管理、主动配电网这些纯能源系概念不断与互联网及移动终端产生结合。在这一概念框架下,“开放”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对于这一体系下的“能源互联网”,我们可以称之为“能源圈的互联网”。

可是从“端”到“圈”,似乎依然不足以显示这一概念的宏伟。从2013年初开始,电网系媒体上出现了在设想难度和拓展力度上都远超上面两个阶段性定义的“能源互联网”,应该用international connected energy network(全球能源互联网)来表述最为准确。全球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为了利用它们,“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由跨洲、跨国骨干网架和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构成,连接北极、赤道等大型能源基地,适应各种集中式、分布式电源,能够将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到各类用户,是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具有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特征。”

再多的定语修饰也无法与这一计划所图之大相提并论。可再生能源比例到达一定程度后,电网内的能源流动将颠覆目前已有的模式,动辄几千万千瓦的能量输送将成为地区和国家间电力交换的常态。因此如果要把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效和保证环保作为目标,就必须要有全球化的能源观来支撑技术上的无限发展。这一概念下的能源互联网,“网”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对于这一体系下的“能源互联网”,只能勉强用“能源届的互联网”来粗表其博大精深。

 

端、圈、界,其实这三种流派之所以不同,不过是因为对其中的能源互联“网”着力不同:需要互联的究竟是互联网,物联网,还是电网、天然气网?所以从传统工业逻辑出发,这三种流派并不冲突,亦无轻重之分。但是从互联网的角度打量,却有着严重的先后之别。对于偏向硬件的通信互联网产业来讲,能源端的互联网驾轻就熟,路由器/交换机/智能电表换个标签就可出发;而奉行软件至上素喜抢占用户入口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界,能源圈的互联网应用也如雨后春笋:分布式电站监控,电力大数据分析,售电套餐搜索甚至是家庭能源管理。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下能源互联网在2030年所能到达的极限:

· 人们会在平板电脑上手指轻划就能把自家屋顶多余的光伏发电通过微信卖给附近准备给电动汽车停车充电的陌生人;

· 每一个家用电器会根据能耗曲线设置最佳的开关时间并随时远程遥控,建筑物的能耗控制随时依据会议活动类型人数和实时电价进行动态调整;

· 沙漠和大海里安装的各种新能源发电设备可以通过程序由各国人民竞拍投资自由交易;

· 城市的整体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随时依据天气和事件变化进行需求侧编排以实现最优;

· 每件商品、每个活动、每个人都会头顶一个碳排放状态条并可随时与周围进行交易。

如此我们必然要问,如果未来的日子,人们的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变成互相联网的一分子,如果未来每个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够被打通变成数字化坐标,如果未来生活的每一秒钟各种需求都能被积聚起来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这种庞大的能源互联网体系下,有哪种商业模式或者哪家公司可以最终胜出,成为最终的森林之王?

就像当年风乍起时,人们最喜欢争论的是:做B2B,还是B2C,C2C?是做硬件还是做服务?是免费还是做高端定制?是针对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

 

2003年5月,继成立B2B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后,阿里巴巴集团于投资1亿元人民币创建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在这个时间节点,人们根本无法判断阿里巴巴最后的成功是因为马云的决策,还是19人高管团队的团结,还是那千千万万不辞辛苦的店小二和快递师傅。每个时代都会告诉我们同样的答案,如果跳开模式和轨道的争论,就会发现任何成功的关键实际上都是人。

人才至上,顺势而为。决定能源互联网成败的,恰恰就是是否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既懂能源电力生产链,又懂互联网商业模式;他们既能说服投资者砸钱推广概念,又能说服消费者尝鲜乐之融融;他们既可以雄踞神州,又可以随时拉着推杆箱在世界各地与客户沟通。所以不必问到底哪个模式才有前途,只需看看远景目标是否契合人的需求。

可非常吊诡的是,能源互联网的极限,就是把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顺应需求这样一个商业逻辑,转换成为整合需求以优化生产达到节省资源这样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这一转变与互联网近十年近乎独立的自由发展相比,需要更多的工业耐性和创新勇气,因此这一转变很可能并非仅仅依靠出现几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就能完成,也不是仅凭互联网一隅的昂扬所能推动。

实际上,即使在互联网世界,阿里巴巴的成功也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再与能源圈里的各种巨无霸相比,这家公司的“成功”无论如何也要加上引号:年收不过100亿美元,用户不足5亿。这离国家电网年收3000亿美元,用户超过10亿的数据还十分遥远,不过也从侧面反映出实际拥有巨大资源和数据财富的能源系公司还远未到达企业发展的极限。

那么在技术发展的极限之外,到底什么是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极限?是体量甚大的石化电网企业们终有一天也会到纽约IPO市值超过万亿美元,还是这些企业最终可以做到无孔不入囊括生活生产的各个链条?又或者,这些巨无霸会被互联网新贵们肢解吞噬,甚至收购重组?

到底,谁会是能源互联网的阿里巴巴?谁会是能源互联网里的马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