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中国老板开始禅坐并追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试了几天后,这位老板哭了:我盘腿坐在那里想了半天,脑子里还是跑车和美女。他问我们,自己是不是没救了?
车门打开,重庆嘉陵江边。稻盛和夫从助理手中接过一支烟,点上。
2012年6月,这个季节的山城重庆已经有些闷热,街上卖栀子花的小贩都躲在了树荫深处。稻盛和夫穿着深色的西装,对路边贩卖的荸荠、车厘子充满了兴趣,如果不是他从衣兜里掏出的那把日本小折扇,周围的人绝不会将这位80多岁的老头与东方德鲁克的形象串联到一起。
今天,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家将目光转移到稻盛和夫身上。他的理论似乎更接地气,其商业人生的精彩程度也更能瓦解今天中国人在彼此忽悠中养成的自我警惕——其先后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50年从未亏损。2011年他的京瓷与第二电电(KDDI)合并销售额5万亿日元,税前利润近6000亿日元。
而年近八十,稻盛和夫又以门外汉的身份去了日航,6个月后日航扭亏为盈。更重要的是,这位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企业家,如今还住在一间不过140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保姆,由78岁的夫人操持家务。
——稻盛和夫在重庆驻留了70多个小时,我们近距离跟访,想还原一个真实的稻盛和夫,因为这三十多年来被拔高和神化的人太多了。
敬天爱人。几十年来,稻盛和夫不断在东方哲学基座上汲取商业智慧,反复强调商业的利他之心,但商场毕竟也必然是一个利己主义昌盛的地方啊,不然哪里会有需求,哪里会有供给?于是,两种逻辑在起点上的相互对抗,造就了一种全新的营养。
这些营养,我们都知道,但稻盛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真信。这一点以下的篇章可以证明。
只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并不新鲜的甚至可以称之为基本价值观的“营养“,真能让数千年来精神上并没有根的中国商人群体产生质变——进而改变他们的活法吗?
八十年,成就稻盛和夫的六个关键时刻
6月4日,大足石刻圣寿寺,稻盛和夫从钱包里掏出20元人民币,买了3支香、两支烛。受家里长辈影响稻盛自小信佛,65岁也曾在日本圆福寺出家,过了一段时间苦行僧的生活。
禅的行囊,稻盛和夫背了八十多年。那些在他精神世界里筑起无形山脉的大师全部来自东方:印度佛陀、泰戈尔、王阳明、明治维新三杰……他用一种简单甚至有些空洞的东方哲学,向那些主流的西方经营智慧说不。
是的,商业不是冰冷的游戏,退后三步看,全是人性的哲学。八十年,造就稻盛和夫的六个关键时刻,能够说明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中商业与哲学的关系。
关键时刻1
血誓和血誓
54年前的那个冬天,日本京都,稻盛和夫和他的八个伙伴创办了京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