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遵循四原则清心安度三伏天-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健康养生 > 养生遵循四原则清心安度三伏天

养生遵循四原则清心安度三伏天

来源: 互联网 类别:健康养生 2012年07月26日 12:07:00
小暑刚过大暑来袭,上周又进入了最难熬的三伏天——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体的新陈代谢在此时期十分旺盛,好多人经常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降低、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所困扰。如何有效地抗御暑热的侵袭,安心度过三伏?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中医针灸科王发渭教授日前指出,暑天养生要遵循四大原则。

  原则一:合理饮食

  中医学认为,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最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那么饮食上如何防上火?一是少油腻,不可多食红烧肉、酱猪蹄、肉皮冻等油腻大的荤菜,少食煎、炸、烧烤的热性食物,如烤肉、羊肉串、油条、麻花、油炸开花豆、花生米等,狗肉、鹿肉、羊肉属热性食物,此时应少吃为佳。二是少吃温热性的水果,如荔枝、龙眼、杏、芒果、木瓜等,容易引起“虚火上炎”。除此之外,樱桃、番石榴、椰子、榴莲、橘子也属温热性水果,包括上述水果加工而成的果汁饮料,这一时期要适度服食,切不可过量。三是少吃坚果,如炒花生、核桃、腰果、松子、杏仁、开心果、葵花子等,摄食过多会引起口腔炎、咽炎、口舌生疮、小便黄、大便干等。四是少用热性调料,如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干姜、花椒、白胡椒、黑胡椒、辣椒等。而麻辣火锅、麻辣汤、麻辣水煮鱼、熏烤食品以及高度烈性白酒等,夏季也应少食少饮。食量过多过频,易升火热。当气温超过摄氏35度时,人体因出汗过多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烦躁不安,容易诱发“三高”。中医认为,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加上嗜食热性食物易蕴结湿热,而湿热易诱发皮肤疮痈肿毒、口腔溃疡、痤疮、脂溢性脱发、便秘、痔疮出血等,如此时不注意饮食卫生,还容易导致腹泻、痢疾发生,也会使体内原有的慢性炎症加重。

  王教授指出,暑天饮食原则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最好多吃富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鲜活鱼、鸡肉、鸭肉、瘦肉、鸡蛋、牛奶及豆制品等,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不可或缺,可多食一些夏令蔬菜,如生菜、空心菜、菠菜、盖菜、油麦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苦瓜、凉瓜、西葫芦、丝瓜、西红柿、山药、百合以及生苡仁、红小豆、绿豆、白扁豆等食物,适当食些新鲜水果,如西瓜、甜瓜、梨、菠萝、洋桃、猕猴桃、苹果、桃子、葡萄、火龙果、柚子、橙子、莲雾等,这些水果偏凉,能清火生津,可以补充水分,又能满足身体营养之需。

  由于天热,空气湿度大,人体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而相对减弱,会出现胃胀不消,食欲不振等,因此,夏日饮食不宜过饱,注意全面、均衡地搭配营养。虽然人与人的体质不尽相同,但饮食都应定时定量,遵循“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原则。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正气,夏日民间常采用自制养生药粥,如绿豆粥、绿豆汤、百合粥、薏米粥、赤小豆山药粥、冬瓜米仁粥、荷叶粥等进行祛湿热,健脾胃;采用自制养生药茶,如酸梅茶、山楂荷叶茶、菊花绿茶、竹叶薄荷茶等既可清火消暑,又能防病健身。中医学认为,出汗过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要常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鸭肉、海参、山药、板栗、大枣、黑木耳、豆浆、牛奶、鸡蛋、蜂蜜、莲藕、银耳、西洋参、鲜王浆等,但不要过多喝冷饮、冰镇汽水、饮料、冰激凌之类食品,贪食过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若女子暑天太过贪凉,则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平时胃寒怕凉之人,不宜吃冷食物,如凉拌菜、黏腻食品;西瓜、绿豆汤、乌梅赤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也不宜冰镇食之,否则容易致病,影响身体健康。

原则二:应时起居

  暑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夏季睡眠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规律。早起、午睡,可以弥补睡眠不足。只有保证充足睡眠,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切忌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吹空调、电风扇。尤其是老年人、产后妇女、病后体虚者以及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更应注意防护。中医学认为,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极易被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引起感冒、头痛,颈项、肩背、腰痛,面部麻木或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又因夏季气温升高,天热地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人们处于这种环境,体内的汗液不能散发出来,使人容易感到头重头昏、四肢困倦,萎靡不振,舌苔厚。夏季持续高温,人体出汗过多,要注意常洗澡,衣衫要勤洗勤换。居室应尽量做到通风凉爽,防止室外热气入侵。外出时宜防暴晒,预防中暑,可备些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尤其是女子更应注意保护皮肤,可涂些防晒霜,以防止日光性皮炎,不宜佩戴金属首饰,佩戴金属装饰品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瘙痒等症状,甚至引发接触性皮疹等。

  原则三:精神调养

  中医学认为,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养,天气越是炎热,越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稳定情绪,心宽胜良药,乐观是妙方。此时应当及时调整好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适当减缓速度,业余时间听听音乐,或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早在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强调,夏季要“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诫此时勿恼怒忧郁,着急上火,应当不温不躁、淡定平和,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然。否则容易出现心烦、失眠、口苦、头晕、口疮、咽痛、痤疮等症状。尤其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睡眠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焦虑抑郁的病人,更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急躁烦心而致病情加重。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应当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切忌大怒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原则四:适当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和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健身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健身舞、游泳、户外自行车等运动为主,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否则容易出汗过多,会感到口干舌燥。中医学认为,若运动过激,可致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不但伤阴,也损伤阳气。从地域来说,我国在夏季有南早北晚之分,但均有暑热夹湿表现,其程度不过是南重北轻而已。因为,此时北方的天热雨少偏燥,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区明显,运动出汗过多,容易口渴、乏力、气短,多见伤及气津的表现;而南方则天热雨多偏湿,运动后汗出,身困、口黏、口干不欲饮,多见湿热互结的状态。夏季健身运动,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季仍需坚持适量的运动,但不宜在阳光下运动,要及时补充水分。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因为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会使毛细血管骤然收缩。运动后立即洗凉水澡,还很容易受寒致病,如感冒、关节肌肉疼痛、胃痛、腹泻等;妇女行经期间,切忌凉水冲澡、游泳;虚寒体质的人有条件可以泡洗温泉,对于恢复运动后的体力大有裨益。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