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行业动态 > 保健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保健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来源: 互联网 类别:行业动态 2011年12月21日 12:12:00

继白酒、啤酒、葡萄酒之后,保健酒正逐渐成为中国酒类的“第四极”!

  继白酒、啤酒、葡萄酒之后,保健酒正逐渐成为中国酒类的“第四极”!随着茅台白金酒和五粮液黄金酒两大巨头的先后杀入,这个行业进一步扩容。新形式下,保健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究竟会如何呢?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加强,保健酒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潮流。与此同时,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也催生了产业的快速扩容。

  据合效策划保健酒研究中心数字显示:2001年,中国保健酒的全国总销量仅为3亿元,而十年之后,2010年的销售总额已达到了130亿元!由此可见,保健酒经历了十年的高速裸奔,行业发展速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进一步升温!

 

  不可否认的是,处于成长期的现代保健酒产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混乱:其一,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质量良莠不齐;其二,进入门槛不高,使得大量小公司疯狂涌入;其三,行业监管不到位,政府主管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然而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一线品牌的崛起和壮大,保健酒行业正逐步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

  变化一:活跃品牌发展愈来愈快

  作为中国保健酒市场的领头羊——劲酒一直处于自己的发展快车道上,尤其是近年来,其与二线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的距离越拉越远,尤其是在国内中低端餐饮渠道里,劲酒一贯势不可挡。尽管在山东、广东等市场,劲酒曾遭受了一些地方强势品牌的阻击,但其全国市场的扩张速度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此外,行业新贵---“扶元春”高端滋补养生酒凭借口感、功效和安全性的优势,强力打造养生文化,坚持走体验式营销的路子,其销售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而打着“保健白酒”旗号的茅台白金酒和五粮液黄金酒,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端礼品市场,不惜重金加大投入,显示出了不容忽视的王者之气。

  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保健酒行业平均发展速度为35%,而上述几大活跃品牌的发展速度都不低于50%!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保健酒之所以能多年连续地高速发展,与这些品牌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带头大哥”的活跃,不仅加快了保健酒市场的前期培育、吸引了更多中小企业介入、推动了行业“大蛋糕”的整体扩容,还推动了二三线品牌销量的提升。

  变化二:区域品牌成长日益艰难

  最近三年以来,保健酒市场无疑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每年都有约上百家的新进企业。然而,大量新加入的企业实力一般,且欠缺保健酒运作经验,因此很少有企业能成为行业黑马。

  如今,绝大多数二线保健酒品牌都据守于某个区域市场,尽管有部分二三线品牌也开始了全国性市场渗透,但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的瓶颈,再加上遭受一线品牌的夹击,也很难有大成就。

  尽管如此,在行业高速成长的大背景下,二线品牌因享受了行业成长的“分红”,也出现了不同的增长。

  保健酒的三大发展趋势

  种种迹象显示,未来,保健酒市场将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品牌成为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

  中国快消品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品牌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因素。在历经了十年快速发展之后,保健酒行业在产品口感、包装、品质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并出现了同质化。作为行业的领军者,劲酒等品牌不但品牌影响力大,而且购买也比较方便,因此大多数消费者都首选这类品牌。与之相反,那些非品牌产品则很难进入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范围。换句话说,几年前,很多小品牌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只要品质过硬,仍可以赢得市场,但如今,中小企业如果不在品牌建设上加大投入,即便产品物美价廉也很难赢得市场。

  趋势二:加速差异细分成为必然

  中国现有5000多个保健酒品牌,不管是动物原料还是中草药配方,毫无例外地都在打“滋阴壮阳”牌。尽管许多企业对该功效的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同,但没有一家企业能提出更清晰的定位。

  如今,以劲酒为代表的传统保健酒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低端餐饮市场,那么高端市场应该如何去细分?以扶元春酒为代表的行业新贵大多集中在高端礼品市场,那么低端礼品市场又该如何启动?自用市场如何启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保健酒企业去思考。

  趋势三:市场仍需要区域强势品牌

  目前,尽管保健酒行业的一线品牌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国布局,拥有一定的消费认知度和认可度,但由于区域消费的喜好仍存在巨大差异,不同口味的地方品牌依然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此外,一线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发展仍不均衡,局部区域发展还很薄弱,这也给二三线品牌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和时间。目前,除广东等个别成熟市场外,大多数省份的保健酒市场仍处于成长期,需求不断在增加。一般来说,一个地级市场保健酒竞争品牌的数量不会超过十个,主要竞争对手集中在三个品牌左右。在这种条件下,区域品牌很可能会凭借地利等因素,摇身成为“地头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