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得到这个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我还是试着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这样一个词可以概括“平民化”,也就是中国企业应该想办法让80%左右的顾客可以购买他们需要的产品,这样我们就找到自己的成功模式。有时候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想法,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其实现在还没有答案,因此中国企业一直在困惑中摇摆,有人说我们要向欧洲学,有人又说我们还是向日本学,还有另外一批人坚持应该学习美国。这三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在管理上始终需要明确的是,必须理解自己的经营背景和管理背景,我相信无论向哪一个地区学习,我们都会有所收获,每一个地域的成功,都有自己很明确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文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以及行为选择。美国一直崇尚变化和创新,日本一直崇尚服从和品质,欧洲一直崇尚与众不同,这些公众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产品的内涵和管理的风格,也使得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并取得成效。
那么中国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呢?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撬动世界的价值,我用了四个词:学习、成本、速度和创新,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成本的能力,我们需要很好的反思,为什么成本的能力,价格的销售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是否这也是公众的价值取向所做出的选择?往往在这个时候,我会想到两个企业:一个是沃尔玛,一个是ZARA。作为一个希望进入到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的企业,沃尔玛采用的经营模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是用最低的价格销售”。而作为一个希望能够为平民带来美好和时尚的ZARA,所努力的做就是一件事情“平民的奢华”,这两家企业是否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对于平民消费的价值判断,中国企业需要认真的理解,并能够在自己的经营模式中表达出来,我最大的担心是中国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把平民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来,反而简单去模仿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简单的认为顾客需要精品、奢华,并没有很深入的理解自己的企业所面对的顾客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也没有很深入的去理解顾客价值取向和自己经营模式之间的关联,但是如果不解决好这两者的关系,是无法真正获得中国企业的成功模式的。
美国在了解了日本企业之后搞懂了一点就是企业文化对于竞争力而言是绝对关键因素,在日本之后美国企业开始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拥有变革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在学习美国之后,也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拥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