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北京拟禁止直播带货保健品”的报道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也给大健康行业带来了些许恐慌。最终的事实证明了这只是误读,然而带来的伤害却不小。对于从业者来说,合法合规,其实无须恐慌。
01.
拒绝断章取义,不要自我伤害!
关于前面提到的谣言,实际上是一项正常的正在征求意见的监管文件。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对直播带货平台管理责任不到位、商业营销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进行制约和管理。《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直播带货从业人员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保健食品广告。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征求意见的文件,并不是需要落实的监管文件。其次,文件里提到的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并非禁止直播带货。然而一些媒体断章取义,用“北京拟禁止直播带货保健品”此类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拒绝断章取义,不要自我伤害!不少的健康企业正在转型,直播电商已经成为重要手段,如果说真的被禁止,那么对于不少企业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02.
广告监管,早已有之!
其实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这则文件提到的保健品广告监管,早就有相关的政策了。2021年1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在修订《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起草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不得直播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广告。
包括随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的《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以及这一次北京市市场监督总局发布的意见稿,针对的都是“广告”!
对文件进行解读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是带货并不是不可以,但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不要和产品并存;二是只是对保健食品广告进行了约束,普通食品的营养功效遵循平台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和规避即可。
可以明确的是,从相关内容来看,并没有直接禁止发布保健食品直播广告的相关条款。
03.
“该杀的是妖风”,合法合规是基石
其实,的确是有人需要恐慌,这类人主要是指利用直播带货的便利,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良商家;是那些以各种“名医神药”对消费者进行围猎,疯狂地收割消费者的信任与健康的直播间,也就是那些所谓的“网红”。
这些“妖风”的存在,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只有负面作用。
对于真正从事大健康行业的企业来说,合法合规才是健康发展的基石。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合法合规的不断将产品推陈出新,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且成功立足的同时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