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北新桥16号院里,晃动的竹叶后是阳光的斑驳影子。北屋窗前,一个稚嫩的小人儿正在站桩,这是40多年前的我,正在笑嘻嘻地模仿爷爷练功。
我的爷爷是中医外科和眼科大夫,也是个武术资深爱好者,师从八卦掌传人孙光第,习得一手八卦刀和八卦掌。
年少回乡的某天,我早起散步,被爷爷问及是否要练点儿什么,当时不察老人用心,偷懒耍赖一笑而过,谁想到竟因此错失习武良缘。后来,我跟随太极拳名家关永年修习数载形意拳,又渐入健康养生丛林,才知道导引与吐纳对身体的平衡有多么重要。
同样被称为“功法”,与武侠小说中学会了就能称霸武林、长生不老的神功不同,八段锦是一套完整的导引集锦,是我国著名的养生保健功法。其中“八”可以理解为“八卦”,指的是功法中孕有中国古代哲学底蕴之意。而“锦”则是因为该功法的习练动作让人感觉如丝锦般柔和秀美。
据传,八段锦最早起源于汉代,在西汉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幅距今 1200 多年的导引图,其中有5个动作与后世立式八段锦的功法动作极为相似。而“八段锦”一词则最早出现在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的《神仙传》中。宋代以后,八段锦逐渐形成系统的功法,并得以流传和发展。明清时期印刷术大力发展,为功法类著作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八段锦得到广泛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1957年,《八段锦》一书由唐豪与马凤阁编译出版,为大众学习八段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后,习练八段锦的人数逐年增加。近两年,“90后”“00后”的孩子们对中医与传统文化兴趣渐浓。我拍摄的八段锦练习视频在网上发布后,也多了不少年轻人的评论和点赞。
八段锦,顾名思义,分为8小节内容,具体动作讲解在此不赘述,若您有兴趣可在网上搜寻教学视频练习。按习练体势,可以将八段锦分为立式和坐式。
坐式八段锦重在静养心神,主要以吐纳以及自我按摩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侧重静养,力度温和,动作幅度小,偏于腰部以上的肢体运动;立式八段锦是指以动作导引为主的肢体运动,“摇筋骨、动肢节”,动作幅度较大,有利于全身肢体的协调运动。
练习八段锦可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抗氧化的能力。八段锦还可以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有医学实验结果证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习练 24周八段锦后,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
而八段锦的每一节功法作用也各不相同,有的可以宁静心神、调整呼吸、端正身形,有的可以通畅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有的可以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强健心脏,有的可以牵动腹腔、按摩脾胃,有的可以促进周身血液疏通,对缓解疲劳和恢复精力非常有帮助。
八段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在阴阳、经络、脏腑等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祛病保健、康复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也有人以所谓“西方科学”的视角,来评判中国导引与吐纳术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依本人之见,很多时候,中医的玄妙就在于,它好用、有效,却并不需要我们用科学参数、标准去细细研究其背后到底是什么原理。
我们更愿意“蒙昧”一点儿,相信它的功效是千百年来祖先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