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讲量效正当时
“熬最晚的夜,加最长的班,吃最补的品”,一直以来,传统滋补品和功能性食品就备受消费者青睐,功能性食品和滋补品也畅销各大平台。
尤其是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功能性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代餐奶昔、白芸豆阻断剂、膳食纤维、左旋肉碱酵素咖啡、胶原蛋白饮品、玻尿酸气泡水、益生菌粉,抗衰老片等等。每一款产品似乎都能成功收割一波年轻人。
不过,这些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很明确的功效成分添加量证明或标示,更多的是在玩营销、玩概念,导致很多消费者购买后大呼上当受骗,既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又失去了对该品类的消费信心,还导致了有关“智商税”、“玩概念”、“同质化”的争议和大量的消费投诉。尤其是恶性的价格战导致产品开发越来越无底线,甚至很多功能性食品成为了心理安慰剂,毫无实际功效价值。
低剂量的量效关系
低剂量兴奋效应是指任何作用因子当以低剂量作用于生物体时,会产生兴奋作用。低剂量时的兴奋作用表现为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延长寿命、增强防御能力及其对损伤的修复,而在高剂量时则产生相反作用,表现为抑制效应。
营养学中很多营养物质存在低剂量兴奋效应,维生素(主要包括VitA、D、E、K、B6)和矿物质(主要包括Na、K、Ca、P、Mg、Cl及微量元素铁、碘、氟、硒、铜)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营养素,虽然每天需要量很少、但是对人体必需且有利,当超过最高可耐受剂量时会导致维生素过多症、组织矿化作用或电解质失衡。
早在1981年Mertz就指出许多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U型曲线剂量-反应效应,从摄人不足产生功能缺陷、适度水平维持机体最佳功能状态到摄入过多产生毒性作用作了描述。
营养素在非常低的剂量时产生不良反应,随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减少。当剂量增加到某个点时,必需营养素不再缺乏,不良反应消失。机体达到内环境稳定状态,生理机能处于正常,此时的剂量范围既不导致营养缺乏症,也不产生毒性。但是,当剂量继续增加到更高时则产生毒性效应(通常与剂量不足产生的效应不同), 并且随着剂量增高毒性效应不断加强。
高剂量的量效关系
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是16世纪一位性情暴躁的医生,一生游走于欧洲中部的各大城镇,在治疗中大胆使用水银、鸦片及其他危险药物。他那显得有些冒险的医疗理念,与当时施行放血术的医生和传统医师大不相同。他曾在晚年所写的书中,为自己采用的非传统疗法进行辩护:“所有东西都含有毒素,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无毒的:剂量才是决定物质毒性的关键。”
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帕拉塞尔苏斯那些在当时被认为是极端的看法,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话也可以被精简为:“剂量决定毒性”,而这正是现代毒理学的基本法则。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指的就是剂量和毒性的关系。这个原则不仅仅用于药物,而且用在所有的化学成分上,甚至水和氧气,如果喝得过多、吃得过多或者呼吸过多的话,都会让人中毒。
以维生素C为例,人体不能储存维生素C,因此要经常补充,每日维生素C需要量为75~90毫克。维生素C的中毒量为2000毫克,会引起恶心、呕吐、烧心、腹部不适和头痛等症状。从食物中不可能摄取到中毒剂量的维生素C,因此对于靠饮食补充维生素C的人来说,维生素C是一种很安全的膳食成分。
中药中的量效关系
中药量效是药物应用于机体产生的特定效应的量,也可以称为最有效的剂量。剂量是预计疗效的准绳,疗效是验证治疗成败的标准。剂量不同,疗效也不同。
剂量最惮轻重,这也是中医所谓的“不传之秘”。剂量轻则效果不达,即所谓的“药不眩瞑,其疾不瘳”。量重则药过病所“有病病当之,无病身当之”。理想剂量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困难性,因而也常有随意性、不确定性。
中药量效与阴阳,中药量效与藏泻,中药量效与归属,中药量效与毒性,都可以理解为“简单”的本质部分。
我们经常说的“阳”性药,五脏应“藏”药,具特别归属的药,有毒的药等,一般规律是量小效宏。如附子,辛热,为阳,归属于心、肾、脾,内应心、肾,且有毒。剂量小而能温暖一身之阳气。
而“阴”性药,六腑为“泻”药,有特殊归属的药,无毒药,一般规律是以量大取胜。如车前子,淡寒,归膀胱经,内应肾之腑(膀胱),无毒。因此,此类则需量大才能清热利湿而治膀胱湿热淋证。
量效之火 可以燎原
随着益生菌健康有益的普及,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益生菌的补充,但市场化产品的质量层次不齐,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人体的健康作用是存在一定剂量-反应的量效关系,但由于益生菌健康作用存在菌株差异性,在国内外标准法规中对益生菌的摄入量始终没有统一的规定。
2021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正式立项“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研究项目,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为我国标准法规中益生菌的健康作用剂量指标及产业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历经近8个月的研究与完善,终于形成“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并在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谈量说效 方得实效
笔者希望此次的益生菌量效关系科学综述可以成为中国功能性食品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未来有更多的细分品类能真正的讲品质、讲量效,不再以“玩概念”、“少添加”、”虚假添加”为噱头糊弄消费者,也能更好的建立起市场监管标准,让消费者能简单方便地获得有量效保证的功能性产品,更有效的呵护自身的机体健康。
只有当我们谈一个功能性食品是否具有购买价值时优先想到的是量效关系而不是价格、多少、概念时,或许这个行业/消费才能真正进入高品质的发展阶段,而不是一味地劣币驱良币,不断修改产品的下限,不断比谁的成本和售价更低。只有讲量效,消费者才能更高效地享受到功能性食品带来的健康益处,生产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和持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