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扫码的爸妈,不应该被互联网抛弃-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AI互联网 > 不会扫码的爸妈,不应该被互联网抛弃

不会扫码的爸妈,不应该被互联网抛弃

来源: https://new.qq.com 类别:AI互联网 2021年04月07日 12:04:00



万物互联让年轻人享受了高效的交流传播和生活上的便利,却把逐渐老去的人甩在数字化大潮后面。老人们需要适老产品,他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更需要被尊重。


自防疫常态化以来,人们进入商场、医院、银行等公共场合,都需要扫码。因不熟悉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老年人几乎寸步难行。他们被称作数字贫困人群。

他们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能是未来老去的我们。

我们处在一个数字化社会,同时,这也是一个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社会。

不同社会群体的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不同,带来了社会排斥和不公平、不便利等问题。老人们遇到的数字鸿沟该如何被填平,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热议的热点之一。

接受《新周刊》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比起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重视和关怀这一群体更重要。

如果老人们不愿意被连接,社会需要尊重这种不被连接的权利,为非数字化生活方式预留通道。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成了数字难民

自2020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家住北京市密云区的王明志一直都注意防疫,基本上没怎么离开该区。直到今年春节期间,他要出京,去一趟河北。

按照防疫规定,王明志必须去医院做核酸检测才能出京。走到医院门口,保安拦住了王明志,让他对着门上印有宝塔图案的一张A4纸“扫健康码”。年近古稀的王明志知道,宝塔图案是北京健康宝,这就是“电子通行证”,只有显示绿色的“未见异常”才能进。

王明志掏出自己的直板老人机,向保安求助。保安一看他的旧手机,苦笑着直摇头:“大爷,您这手机没有扫码功能,您得换个手机。


王明志老听儿子念叨,要他换一个智能手机,这样不管去哪儿就都方便了。但他就是习惯用那款声音响亮、电量能持续3天的直板老人机。好在保安开明,王明志说明情况后,就放他进去做核酸检测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在去年调研座谈时,从一些老人那里听到了类似的故事。

不过,有些人可能没王明志这么幸运。一位大妈去医院看病,问一位工作人员到哪里挂号。工作人员一努嘴,把大妈指引到一台机器(自助挂号机)面前。

大妈眼神不太好,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自助挂号机,只好硬着头皮尝试。“没有人帮我。”大妈开始操作时,只剩下7个预留号码。等她满头大汗地倒腾进去,一个号都没有了。大妈只能气呼呼地回家,气到饭都没吃。

随后,其他大爷大妈也纷纷对刘红宇表示:“现在我们寸步难行。”


还有一些更极端的例子。去年10月,安徽宿州一名58岁的男子因不会网上购票,到人工窗口连续5次买票失败,回不了家,急得大哭,下跪磕头。哈尔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手机,无法扫健康码,被司机拒载。老人不愿下车,乘客斥之为“为老不尊”,直至民警赶来,带走这位不知所措的老人。

只因不会“扫一扫”,老人们也被挡在电子支付之外。去年11月,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工作人员称不收现金,老人要么找亲戚帮忙,要么自己在手机上支付。

有些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帖,呼吁大家出门带现金。一位博主出门跟一位老奶奶买东西,发现扫码付钱的话,钱就转到了老奶奶儿子的账户里。但儿子根本不会还钱给老奶奶。

2020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有四分之三的老年人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具体人数大概有2亿人。

不会扫码的老年人,正在被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抛弃,成为数字难民。

根据辛彤的调研,目前国内主要是公益组织在实际推进技术赋能,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进入社区,为老人提供智慧养老的志愿服务。想让所有产品和服务适老化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辛彤认为,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与市场资源下,需要排出优先级,以更有效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一线城市基本都有一些老年群体蓝皮书。这些研究格外强调老人在医疗、照料、社交、出行等方面的需求。”辛彤说,这是现成的可利用的资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