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美妆新零售。更前沿、更理性、更深度的行业内容,尽在美商社。
6月15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七个部门决定从15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联合组织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将重点整治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
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一直以来都不容忽视,从权健事件开始便引发了全国保健市场的大整顿,2018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发布文章称,权健这家靠天价保健鞋垫和负离子卫生巾起家的公司,在7000多家加盟火疗店的掩护下,花了14年,构建起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元的保健帝国。
事件曝光后,天津市人民政府针对权健被自媒体指出涉嫌虚假宣传、传销等诸多问题,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展开核查。2019年1月7日,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昱辉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对另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审。随后,束昱辉判刑九年。
这被曝光的权健背后,也代表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丛生。于是2019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13个部委在全国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到4月,全国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已结案9505件,罚没6.64亿元。
但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保健品市场的消费群体仍在逐渐扩大,不少人希望能够通过服用保健品来保证自己身体不滑坡。
于是商家们大力宣传,比如无需节食、无需运动、快速减肥,挑战月瘦20斤”“别人喝酒我喝水,解酒护肝,预防肝脏疾病”“预防老年痴呆,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等等,这些产品的共同点就是效果都描述的非常惊人。
而这些宣称效果惊人的保健品往往都并非如此,消费者对其又缺乏鉴别能力,导致一些无良商家不愿意在产品研发的正道上下功夫,反而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忽悠消费者上。
保健品市场也成了虚假宣传的重灾区。根据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问答》中对“保健品”进行释义:“保健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保健食品的监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产品属性为食品。“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
因此,不少商家游走在这片灰色地带。根据埃森哲的报告显示,保健品的平均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低成本、高利润是吸引企业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未来5年零售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10年后有望达4万亿元。
如今,仍旧有不少食品打着保健品的旗号在误导消费者,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保健品虚假宣传”,显示相关结果约11200000条,最近一则则是七天前。
由此可见,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依旧存在,但我们也应该在重拳打击违法企业的同时,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放开诚信守法企业的手脚,让它们快速发展,把伪劣产品逐出市场,还保健品市场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