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大健康产业发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AI互联网 > 向着大健康产业发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向着大健康产业发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 互联网 类别:AI互联网 2019年03月12日 12:03:00

今年4月8日—10日,“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他们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健康产业是目前世界上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巨型产业、永恒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经发展成了所在国第一大产业,武汉向着大健康产业发力,应当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阎志:

    抓住时机,把武汉打造成
    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

    人的一生,各种需求无不与“健康需求”相关。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工商联主席阎志表示,武汉领我国风气之先发展大健康产业,找到了一条通往新兴巨型产业、有望带来城市巨变的发展道路。

    他透露,目前光谷生物城落户企业1800户,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三、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武汉拥有27家三甲医院和12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此外近年武汉加大了生命健康领域人才引进力度。阎志认为,随着“健博会”在武汉举行,这座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都将大大提升。

    “我们都要支持武汉举办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助力武汉打造‘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阎志为此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如出台系统性发展战略规划,设立国家大健康产业扶持基金,批准武汉设置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区,促进形成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探索互联网+医疗,以新技术链接大健康产业,梳理整合医疗资源,催生产业发展新模式等。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文汉)

    全国人大代表毛宗福:

    认准发展短板集中发力

    培育新兴健康产业集群

    “举办‘健博会’,相当于发布一份宣告书,武汉告诉世界:这里正抓住大好机会,打造世界大健康产业之都。”9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对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举办“健博会”高度评价:放眼世界,站位高、格局大,将吸引更多大健康项目落户武汉。

    “武汉拥有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先天优势。”毛宗福表示,怎样把这些优势资源集中起来投入新型产业,是武汉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看,武汉将生命健康列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一流生物产业园区等等,这些都是好的做法。

    他建议,举办“健博会”,最重要的任务是展示城市在健康科技转化、落地上的软硬件优势,吸引人才、资金进入。同时“健博会”还应让相关各方达成共识,认准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短板,集中发力。此外,武汉要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引导现代信息技术与健康产业、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健康产业集群。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宋磊)

    全国政协委员黄利鸣:

    人的健康需求无限,

    大健康产业有无限可能

    “大健康产业,大有文章可做。”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黄利鸣认为,人对健康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大健康产业有无限的可能、超乎想象的空间。

    “我建议,武汉要在‘大’字上做文章。”黄利鸣说,大健康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健康意识、健康起居、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看护、健康养生、疾病防治、疾病康复等等。在他看来,真正的大健康,是从日常生活到疾病预防治疗再到康复看护的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不只停留于医疗保健等层面,还可以延伸到体育、文化、旅游、养生休闲、智能看护等很多领域。

    黄利鸣指出,虽说武汉市优质医疗资源有很大优势,但是布局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是存在,这些都要通过深入发展大健康产业、充分借助市场化力量得到解决。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文汉 华智超 马振华)

    全国政协委员刘惠好:

    老有所养

    必须落到细节上

    “我相信,随着健康博览会的举办,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武汉将更加关注和重视养老问题,全社会对大健康和老龄化工作的认知和重视将全面提升,养老事业将大大提档升级,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惠好表示,养老是目前大健康产业中她最关注的方面,在她看来,与过去依靠子女的家庭式传统养老不同,在目前70后、80后多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加快向社会化养老转型的步伐。

    刘惠好认为,武汉人口密集,也有众多老龄人口,人口体量、市场体量庞大,容易发挥出规模效应。她还建议,政府在政策上多鼓励、多尝试,通过制定相应条款、出台优惠措施,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资金、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大健康产业的积极性,“发展大健康产业势在必行,老有所养必须落到细节上”。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刘晨玮 蒋太旭)

    全国政协委员章晓联:

    大胆探索,寻求医养融合养老新模式

    “医养分离的现状,让许多老人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不仅得不到及时救治,还给家人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建议,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注重发展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

    章晓联说,医养融合让养老服务不再单一,能同时满足养老机构内老人的养老与医疗需求,减轻老人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在一些有生态资源的乡村,医养和康养结合,不仅能解决乡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能助推乡村振兴,成为农村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医养融合主要短板是人才稀缺,“我国至少还缺口230万健康护理人员。市场需求与供给脱节,服务设施不足,全科医生不足”。此外,制约医养融合发展的还有体制不完善、筹资渠道不畅等瓶颈。

    章晓联还建议,加强医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及监管,通过开展培训,培养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就业,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福利待遇,全面提升大健康产业服务水平。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宋磊)

    全国政协委员印杰:

    发挥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

    有重点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上海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武汉看得很准,也在大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印杰认为,武汉找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他介绍,上海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处于领头地位,国际各大医药巨头都纷纷在上海设厂,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上海最具特色、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当前上海正在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

    印杰说,武汉应以举办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为契机,也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印杰建议武汉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有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他说,武汉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一批在智能制造领域有技术优势的高校,建议武汉发挥这些高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将智能制造与医疗器械产业结合,乘着5G时代到来的东风,有重点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马振华 汪文汉 宋磊 华智超)

    全国人大代表边专:

    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模式,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做好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公立医院我们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边专表示,公立医疗机构可在人口密集社区开设更多门诊,合理分流,努力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同时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这些都是发展大健康产业、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他介绍,当年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在汉口一商场开设门诊部,一举解决许多患者看病过江的麻烦,当天挂号、当天看病、当天回家,不用提前数天预约和准备,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医疗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多的城市部位,走进基层和社区,让越来越多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边专认为我们做得还不够,空间还很大。随着现代医疗连锁模式的壮大,社会各方可以让医院资源发挥最大化效应。他强调,为了保证医疗质量,连锁门诊应由医院统一分配和管理,在专业实力、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不可放松。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开展远程会诊、手术直播、远程教育培训,借助“互联网+医疗”力量,充分发挥“大健康”产业能量。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刘晨玮)

    全国政协委员陈纯星:

    百姓有需求、科教有优势,

    武汉一定能把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现在老百姓非常关心个人健康,大健康产业因应了社会最关切的需求。”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纯星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范围特别广,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药品到医疗器械,涉及方方面面。

    在陈纯星看来,发展大健康产业,武汉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是全国有名的教育重镇,有很多大专院校,科教优势明显,在生物制药、病毒研究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4月,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将在武汉开幕。这是一场由政府主办、商会承办的盛会,体现了武汉市政府对大健康产业的重视。陈纯星说:“百姓有需求,科教有优势,‘健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武汉一定能把健康产业做大做强。”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文汉 华智超 马振华)

    全国政协委员江利平:

    社区村湾多多布点,

    让大健康产业真正“大”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湖北省委会主委江利平建议,要加强社区村湾医疗卫生布点,确保大健康产业和事业真正“大”起来。

    江利平认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不少问题,人民群众感同身受,他建议完善财政投入体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加快提升社区医院医疗设施水平。同时要深化社区全科医生管理机制改革,对社区医院根据服务范围、服务人口进行财政保障、绩效分类管理。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执业注册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对社区全科医生定期进行全面考核。“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单单是发展硬件,引入企业推进产业,也包括各种体制机制改革,这样的健康产业才能真正‘大’起来”。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汪文汉 华智超)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