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大幅增长结构调整迫在眉睫-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政策法规 > 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大幅增长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保健食品:产业规模大幅增长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来源: 互联网 类别:政策法规 2018年11月06日 12:11:00

为分析探讨新形势下推动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举措,10月30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举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行业组织、产学研机构代表约500人参加会议。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总结了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将传统中医药理念与现代营养科学有机融合,缔造产业发展蓝海,取得了巨大进步与发展,使其从中国食品行业的处子成长为中国健康产业的支柱,为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边振甲介绍,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大幅增长,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我国现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317家,从业人员近千万,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但加快结构调整是保健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二是产品品种更趋多样,升级换代大势所趋。我国已批准“蓝帽子”注册的保健食品17470个,备案产品700多个,但功能集中,面对消费者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产品需要尽快优化,换代升级。三是经营体系日渐成熟,顽疾之痛亟待解决,科学技术、产品品质与品牌、资本支撑、营销细分、有效管理成为产业发展主要推动力。但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严重仍然是行业之痛,需要社会各方持续努力,彻底根除。四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政策掣肘仍需突围。

 

  边振甲认为,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当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国际融合、品牌推动、规范营销是摆在保健食品行业的重要课题。未来,行业企业应坚持发展的重点原则:提高科技支撑,促进自主创新;重营养结构,发展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突出多种优势,促进集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原理事长、中国卫生监督协会会长张凤楼表示,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至今,一直处于整顿当中发展、发展中整顿,在整顿当中不断完善法律、不断严格监管的过程中。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做了生产经营许可,标签、标识、特殊食品、进口食品、虚假宣传、虚假销售、非法添加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明确了保健食品不等于保健品,我国保健食品业进入新的更加严格的发展阶段。张凤楼认为,中国保健食品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增强体质、减少医疗费用开支、增强国民经济和秩序发展有重要作用。加强保健食品法律支撑、引导舆论更加专业、行业依法诚信经营、克服虚假宣传将有助于行业有序、规范发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张晋京介绍,经过二十多年的砥砺奋进,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95年食品安全法明确对保健食品实行上市前的注册管理制度以来,伴随着中国保健食品产业不断壮大,监管制度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强化市场机制,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和任务。今年,国家对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进行了改革完善,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成立特殊食品安全管理司来统筹监管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安全法明确的特殊食品,负责注册备案,生产经营许可以及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

 

  张晋京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一是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功能目录为抓手,减少注册审批范围,逐步扩大备案,逐步形成备案是多数、注册审批是少数监管新格局。二是落实市场主体责任,激发市场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对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由企业来负主体责任,政府将更多的监管力量投入到事中、事后的监管中。三是提升注册备案的效能,秉承数据跑路,在线服务,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注册备案监管工作的便民、高效、公开和透明。四是进一步理清产品定位,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理清保健品和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不同产品之间的关系,理清其定位,突出保健食品的食品属性,清晰界定与食品、药品的区别,重点治乱,持续保持严厉打击、虚假宣传的力度。

 

  会上,来自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美国天然产品联盟、国际膳食补充剂联盟等的专家教授进行了专题演讲。中国保健食品领军企业的负责人就中国保健食品的变革之路进行了交流分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同17家地方保健食品行业组织,决定联合启动2019年开展中国保健食品行业推进计划,从政策法规宣讲、安全质量提升、经营管理规范、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