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在明星汤唯为好友刘若英捧场站台时,贴心地送了一大袋食品,其中就包括维生素C等保健品。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身体健康,以及各种减肥族、跑步族、健身族的出现,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吃保健品了。为了迎合这个越来越年轻化的市场,保健品行业也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很多新产品。
保健品成健身族“标配”
“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在健身房,杨晓经常这样笑着对健身教练说。杨晓从两年前开始健身,虽然早已达到了“穿衣有型,脱衣有肉”的初定标准,但他现在还保持着每周4次健身房的频率。
运动强度大了,杨晓担心正常的饮食不能满足自己的运动需求,开始吃一些保健品。“最初,我比较瘦弱,又经常加班熬夜,感觉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教练推荐我服用一些保健品,对于保健品,我最初将信将疑,但不排斥,就试了试,当时吃的蛋白粉,是那种包含大豆蛋白和乳清蛋白的‘双蛋白粉’,主要是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后来体质上来了,运动量也大了,就开始专门吃增肌的乳清蛋白粉。”据杨晓介绍,为了尽快增加肌肉,使肌肉有好的形态和线条,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相关的产品,除了乳清蛋白粉,还有专门的增肌粉、壮肌粉等。
在吃乳清蛋白的同时,杨晓穿插着还吃过补钙粉和软骨素等其他保健品。
补钙产品和软骨素对于何涛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公司组织了一个跑团,跑了两年了,从每周3次5公里到每周3次‘半马’,强度越来越大,为了配合运动量增大,避免缺钙和骨关节不好,我开始吃补钙产品和软骨素,现在,很多健身的和长跑的都吃这类保健品,都成‘标配’了。”何涛把吃保健品当作一件很正常的事儿来看待。
王佳也是一个吃保健品的健身族,但她的运动量不大,她运动主要是为了减肥,所以,在运动的同时,也配合着一些减肥类保健品,比如每天晚上会吃一些代餐的低卡纤维粉;餐前会吃一种抑制淀粉吸收的片剂;平时会喝一些黑茶类的消脂饮品等。
“26个字母”快吃全了
除了这些健身族和减肥族,还有很多注重保养的人也会补充一些维生素类、矿物质类的保健品。“我吃保健品是受国外的大学同学影响,不管是在美国的,还是在澳洲的,她们都经常吃一些保健品,回国时也会给我们带。”生活上很讲究的窦女士介绍说。
“我吃的保健品主要是维生素类的,最初,因为经常熬夜、比较累,我一个同学推荐我吃维生素C, 用它来增强抵抗力;后来,有人说维生素E有美容的功效,又增加了维生素E;怀孕的时候,补充过维生素D;最近,有人说我吃肉少,应该补充一些维生素B,我也试着吃了一点儿,我看我再吃,都要把26个字母吃全了。”窦女士认为,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越来越精细了,讲究膳食和营养的平衡。但由于饮食习惯和环境影响,很难做到,所以,就希望用保健品做一个补充。另外,女性都想时刻保持颜值与体形的最佳状态,也会借助一些保健品来延缓衰老,保持完美身材。“在我周边的同事中,有吃抗氧化类产品的,让身体的细胞免受破坏,防止衰老;有吃排毒类的,包括解决便秘问题的结肠排毒,以及肝排毒、肾排毒、全身排毒。当然,吃得最多的还是减肥类的,比如各种代餐粉,奶昔、营养棒。”窦女士说,在安全的前提下,很多年轻人并不排斥服用保健品。
一份专业机构依据2017年淘宝网和天猫商城保健食品、膳食营养补充食品热销指数的统计也显示,运动营养和女性健康已经成为当今网购的热门品类,其中乳清蛋白销售量最高,其次是减肥类的左旋肉碱和风靡于万千女性的胶原蛋白产品,氨糖软骨素产品位列第四,第五是蛋白粉产品。
从满足胃到满足味蕾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总结,目前,中国人已经从吃得饱、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向均衡营养摄入、以利于身体健康的方式改变;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预防、提高健康质量转变,尤其是年轻中产消费者的需求,迫切又多元。大家不再认为保健品只是老年人吃的,营养品消费群体正呈现年轻化趋势。
年轻消费群体的营养品与传统的保健品有很大区别。据汉德森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CEO李延亮介绍,年轻人“在乎健康,也在乎好吃、好玩、好用”,对口味、包装的便利性要求远甚于年长消费群体。商家需要在原材料、加工技术、口感、包装等多维角度力争做到行业最高标准,才能符合这些人的需求。
“比如我们公司研发了一款保健品,就像一粒药似的,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能有效抑制身体对大米、面条等富含淀粉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控制血糖、体重管理的效果。还有我们的综合膳食营养粉,我们开发了供一餐使用的便携条式小包装,只要手边有一瓶瓶装水,3秒就可轻松倒入,调制成可口的奶昔,奶昔的口味包括巧克力味、玉米味、奶啤味等,既好吃又方便携带,所以很受年轻人欢迎。”
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而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健康营养品消费市场。
“在我看来,中国的营养品市场依然是一片蓝海。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日本等保健品成熟市场,营养品产品的细分化做得非常好,针对老年人和年轻人,会有一个区分,这也将是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的趋势。”李延亮说。
专家观点
健康不能
依赖保健品
首先,大家在吃保健品之前,应该知道什么是保健品。我们国家在1996年就对保健食品,也就是保健品,提出了基本的定义,强调保健品要有食品的特性,具有色香味,但不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目标,也不强调它治疗疾病的功能和功效。
在营养界内,对保健品的作用,有两个基本目标:一个是使健康人更健康;一个是使受到疾病威胁但还没有疾病的人群,通过保健品能够改善健康。那么,我们就看到,如果从服用目的来看,吃保健品的年轻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部分年轻人为了保持体形,保证体质去服用保健品,让自己更健康;另外一部分年轻人是因为身体出现不舒服,掉头发、睡眠不好的亚健康问题,又不是什么病,就寄希望于保健品能够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目前,年轻人主要是为了这两个目的吃保健品。
从医学的角度讲,我们觉得现在年轻人热衷于吃保健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对身体的不自信,也就是健康焦虑,怕生病,一旦出现问题,就希望用短平快、简单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用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三餐定时吃、定时睡觉来解决,他们觉得这样太慢,太麻烦了。但实际上,这种科学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很多人用短平快的方式花了不少钱,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觉得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关于人群的情况,不同的人群对保健品的选择源于他的目标。一类人属于急于求成型的。比如他想减肥,他就希望通过一种简单的、快速的方式来减,最好连动都不用动,那么他就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产品。网上的产品宣传都是根据人们的需求来介绍的,比如“一周减5斤”;“不饿也减肥”等等,非常符合他的目标,他就愿意通过买各种代餐粉来解决。代餐粉的种类很多,基本原理都是在不太饿的基础上,限制能量摄入,利用能量差来减重。这种方式的问题是不能长期坚持,所以好多人都是两个月减10斤,但很快又反弹回去,这就是因为他没有把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基础。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即使通过吃代餐粉减掉一些,也得不偿失。
第二种人,是把保健品作为一种辅助产品,比如他在健身时,为了长肌肉,适当地服用一些乳清蛋白和维生素等,避免因为饮食不平衡,造成部分营养缺乏,我觉得这是可以的。
还有一类是想通过保健品来防病的,比如抗氧化的,提高免疫力的,抗疲劳的,助睡眠的等等,市场上为迎合人们的需求,也经常出现一些“抗病神药”,但这些产品本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它本身是给健康人吃的,对抗氧化有作用,但作用多大?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是没有数据支持的。有些人说,我吃了感觉很好呀,可能更多是心理作用,如果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辅助品,是可以的。
不论哪类人,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对吃保健品的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它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辅助,而不能完全依赖于它。
另外,如果买保健品,一定要买带“蓝帽子”标识,经过国家批准的正规保健品。如果不是,可能会有一些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