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院发展到内涵建设的阶段,医疗质量俨然已经上升为战略问题。”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处长樊静在11月28日举行的“华夏医疗质量论坛”上开门见山地表示,大医院已经意识到走规模扩张的道路没有前途,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回观中国医疗质量现状,仍存在诸多壁垒。区域、城乡、机构、学科间医疗质量差异问题突出;医疗质量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尚不能满足需要;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结果缺少激励政策;大医院护士医疗质量管理的现象仍有待缓解......一系列围绕医疗质量的问题需被正视。
俗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句话运用于医疗领域也非常贴切。”樊静类比道,三流的医院能够看病,二流的医院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一流的医院不仅能看别人看不了的病,而且能做出这个行业的标准,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这背后反映的就是医疗质量的问题。”樊静表示,国家卫计委近些年来始终在致力于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质控工作任重道远
樊静认为,好的医疗质量需要诸多构成要素。第一且最重要的要素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即具备一直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队伍;第二是具备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各类指南;第三是诊断、诊疗设施是否安全,“这在大医院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设备的效益情况是需要关注的”樊静强调;第四是用什么样的制度管理纷繁复杂的医疗服务。
但中国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同区域、城乡、机构、学科之间的差异较大。”樊静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学历教育多样化、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刚刚建立、缺少专科医师制度等。
第二个问题是质量管理的方式与手段不能满足需要。“我们没有看到统一的质量指标。例如,哪些指标反映治疗水平?这些指标能否做横向比较?这些问题我认为还都没有解决。”樊静举例称,之前,用死亡率、好转率等来判断医院的好坏,但这些要素显然较为主观。其次,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我们常常用专项行动等做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但是,医疗质量的管理需要有专人来检查,这种机制显然还很不完善。”樊静表示,此外,中国目前也没有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来做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第三个问题是质量管理的结果缺少激励。据樊静称,无论是医保对医院的激励、医院对科室的激励、科室对医生的激励等机制都没有建立。现实情况是,国家鼓励大医院多收治疑难重症患者,但医院收治该类患者所获得的医保补偿并不高。因此,大医院也在收治其功能定位之外的患者以获得足够的医保补偿,其后果就是忽略了医疗质量。
此外,中国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还包括忽视基础的医疗质量管理,医院过分追求新技术和新设备,而忽略基础医疗;基础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的质量处仍处于管理盲区。“中国的质控工作目前还在依靠政府,没有专业机构与经费支持。而国外一般是第三方机构在承担这部分工作。”樊静感慨道。
做好质控国家卫计委在行动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上面这些问题,但是如果不知道良好的质控是怎样的,改善工作也无从下手。”樊静认为,其标准就是要看医院是否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源救治患者。“医保要求医院花费最少的钱看好病,这就迫使医疗机构不得不关注医疗质量。”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全国质控工作。
“首先,我们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体系。”樊静表示,此外,还建立了健全的质控组织,选定了不同的医疗机构作为质控中心。第三是完善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这是最重要的。”樊静认为,指标系必须是统一且相对稳定的。
据樊静介绍,国家卫计委最早发布的是三级综合医院质量控制指标;“随后,我们以专科为单元建立了质控指标,其好处是我们的指标系会比较系统。”今年,国家卫计委还优先发布了包括麻醉在内的一些平台专科的质控指标。“指标的制定过程中要优先安排平台学科,因为平台学科的质量指标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
国家卫计委做的另一项工作是在探索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医疗质量。具体包括整合单病种的、不良事件的、单项技术的信息系统;获取反映质量的数据信息,如从医院、专科、单病种、单项医疗技术四个方面获取数据;创新数据获取方式,以自动抓取的方式逐步取代人工获得数据方式。
“另外,我们也在编写国家的医疗质量安全报告,其核心是数据分析。希望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拿出一份我们国家的报告。”樊静介绍道,这份报告在在医院的层面会分为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指标;在专科方面会反映不同专科的质量指标情况;在特定的单病种和医疗技术方面也将有所考虑。
据樊静介绍,在特定的医疗技术方面,目前最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在器官移植方面,其原因是器官移植方面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此外,病案的质控、不良事件的报告、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事故的鉴定等质量控制的指标也将都被加入这份报告中来。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继续完善质控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诊疗规范体系、检测与预警及评估体系、国家质控信息网等。”据樊静介绍,在完善质量安全与控制组织架构、建立适合机构自身情况的常态化的质控管理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质量管理以持续改进系统质量、加强质控文化建设等方面,国家卫计委也将有所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