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3日讯 (记者 杨帆)“2008年,我大一,那个时代是以新浪、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蓬勃发展的时候。那时候,我的的偶像是最年轻的百万富翁、网易CEO丁磊。”那时创业梦就在李楠心里悄悄地发了芽,2015年,他的梦终于实现,他就是哈尔滨创融有方网络科技公司总经理李楠。
大二创业精心准备却夭折
他出生于哈尔滨依兰县,现在就读于哈工大研究生二年级。今年,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创办了营在高校网站,为了帮助同学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大学,他把教育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完美结合。然而,从2008年到2015年公司的成立并非那么容易。
2009年大二,“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做一个婚庆服务提供商的网站,让新人们可以在网上选择各种婚庆相关的产品,你们可以理解为现在淘宝网的一个婚庆服务的板块。”李楠说,为了验证项目是否可行,他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在各种论坛上找适龄的男女青年,跟他们聊结婚的计划,好不容易碰到正准备结婚的,就更详细的问他们影楼怎么选,喜宴在哪里办,喜糖有什么要求,林林总总,各种有关他们婚礼的安排喜好他们都一一记录。经过几个月起早贪黑的访问最终锁定了成都市场,可是就在他们完成了市场调研和网站设计,最终准备注册公司网站上线的时候,却拿不到投资,成员的陆续毕业退出,他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就这样夭折了。
留学深造“打工帝”从网站推销员“变身”设计者
2011年大三的时候,他拿到了学校出国深造的名额,交流结束后回国同时保送本校的研究生。为了生存,他刷过盘子、卖过服装、当过家、看过孩子、做过导游,还做过高尔夫球童。最累也是带给他转折的白天在一家电子商务的创业公司实习的经历,整整三个月,每天从早上6点出门工作,直到半夜12点才能回家。“不过拼命是值得的,我从公司一个电话销售员,每天给国内的公司打打电话推销网站,成长为了网站中文版的设计者之一,正式参与了网站核心功能的设计和运营,也深刻体会了国外互联网创业者的精神——永远创新,永不满足。”李楠说。
留学归国发现“商机”
2015年上学期,在跟辅导员的一次聊天中,他发现最近几年高校筹办的保研夏令营越来越热,但是学生申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李楠和他的团队在整个暑假,实地调研了工大各学院,50多个夏令营,近3000多个学生的意见反馈,同时通过网络采访搜集了很多全国重点学校的保研夏令营情况,最终决定针对这一市场做出一款产品,也就是现在的“营在高校网”,希望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帮助高校和学生解决招生难和择校难的问题。
“但作为一个新生的项目,没钱、没人、没资源,团队寸步难行。初始团队没有资金,开不出工资,成熟的技术牛人不愿意加入,我们只好从学校里四处招募,初学者也不怕,我们请学校的导师从零基础教起,一点点培养,这些人后来都慢慢成了团队的技术骨干。”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一步步组建了产品、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人力、法律等功能齐全的团队。没有薪水,偶尔的一次自助聚餐就是所有辛苦的报酬。
没有启动资金和平台,网站的上线和运营都无法进行,做好了产品雏形和项目计划书就马不停蹄的约见投资人、参加各种比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从一开始的一次次被拒,到修改,到再被拒,再修改,他们在不断吸收好的意见,持续改进产品和方案。付出终究是会有回报的,最终在10月份闭幕的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李楠带领的团队获得了银奖,也收获了投资方和大赛组委会的支持与肯定。
记者手记:都说青春无畏、青春无悔,因为年轻,生命存在这一万种可能,然而,只有坚持才会让可能成为现实。
在90后创业者身上,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激情,更多的是一种橡皮糖般的韧性,正如李楠所说,创业是一件欲罢不能的事情,有兴趣和梦想的人是不存在坚持这件事的,我们热爱我们的产品和事业,那么纵情燃烧又哪里会有伤和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