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保健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劲牌有限公司获悉,2013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18.63%。
来自中国保健酒联盟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保健酒市场成交额达200亿元,在白酒行业低迷的行情下,保健酒正以30%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继白酒、葡萄酒、啤酒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市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5018.01亿元,同比增长12.35%,增幅为近几年来的最低值;整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48.69亿元,同比下降1.67%,行业利润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
市场遭遇断崖式下滑,厂商开始从消费趋势及竞争优势中主动调整。越来越多的酒企加入到“小酒”开发阵营。“小酒”,即小瓶装酒,主要针对大众市场开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追求保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兼有普通白酒性质和保健酒作用、既可以过酒瘾又可以保健养生的保健酒,正越来越为大众所喜爱。国家对保健酒GMP认证的实施、酒业大品牌的介入、现代高科技对传统酿造工艺的改革,这一切使得保健酒消费变得透明而有保障。
从过去对保健酒敬而远之到现在把它作为日常保健饮品,现代保健酒已经大踏步地进入了大众生活。劲牌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终端建设上,劲牌通过餐饮终端推广模式进入家庭消费市场。劲牌从市区起动,带动周边县、市市场的稳扎稳打、精耕细作的风格被保健酒行业人士普遍称赞。据调查,目前劲酒在许多市、县、镇市场的出样率及销量,均居同类产品之首。
中国保健酒联盟另一家会员企业致中和也始终坚持以小瓶保健酒撬动市场的销售策略,并在华东区域取得相当的成功。
差异化之路
中国保健酒联盟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十年前,中国保健酒的市场容量仅有5亿元规模。在那个阶段,保健酒企业只要打出行业的共性——提高免疫力、壮阳补肾等特点就可以与白酒进行差异化。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保健酒行业便进入快速成长期,经过10年连续30%以上的高速增长,保健酒的市场容量已超过百亿元,即将进入行业的成熟期。
但就整个保健酒市场而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保健酒品牌数量已经超过千个,其中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品牌就有近百个,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十余个。标准的缺失以及部分小保健酒企业的不规范导致保健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和美誉度不断下降。市场、工艺、发展路径差异明显的保健酒企业开始思考是否要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寻求一条更加规范化的标准,来带动更多的保健酒企业加入“亿元俱乐部”。
技术的革新很快就让这一目标成为了现实。劲牌率先在业内提出“按做药的标准生产现代保健酒”,其目的是倡导保健酒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提升现代保健酒的品质,为现代保健酒的长远发展探索新的道路。劲牌投入巨资进行产品品质研发,率先在全国按照GAP标准建立12个药材基地和原料基地,率先按照国际GMP标准建立现代保健酒生产基地?熏率先建立现代保健酒生产的中药现代化平台?熏制定了“原料生产标准、原酒生产标准、技术工艺标准、生产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