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走进创新领域-88蓝保健品招商网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销售与市场 > 行业动态 > 政策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走进创新领域

政策支持我国医疗器械走进创新领域

来源: 互联网 类别:行业动态 2014年03月11日 05:03:40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尚未起步,也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跨国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在此后几年间,国家发改委和物价局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指导文件,逐步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收费标准,整个行业迎来第一次产业升级。

  

  “一张门诊胸片从以前的60元,到90年代中期直接涨到130元/张,上涨幅度超过了100%。”专家表示,这也使医院放射科具备了采购的能力,让迈瑞、东软、鱼跃这些国产器械企业有了长足进步的空间。

  

  但真正能让国产器械企业能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的转机,是出现在那场让世人瞩目的“SARS”。为有效遏制SARS疫情的蔓延,原卫生部在终南山院士的建议下,指导部分有实力的三甲医院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大型影像设备和诊断制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据专家估计,2003—2005年这两年间,全国的三甲医院仅仅是CT、X光机的采购总量就从以前的100台/年,一跃升至5000台/年,直接拉动我国大型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有了政策的指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短短的20年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器械行业收入已经达到1565亿,而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抽样调查数据(上图)则更高:2012年1700亿、2013年2420亿元。

  

  在通往“中国创造”的道路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依然需要政策的指引。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6月25日举办的首场在线访谈上,其设规划与信息司首任司长侯岩明确表态,卫计委下一步将推进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医疗机构优先购买国产设备,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只有政府相关的政策到位,才能让国产医疗设备企业逐步做大做强。随着医疗设备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老龄化和医改等因素形成的巨大的市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当然,我们也已看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在基层医疗器械市场扩容的利好消息下,长期占领高端市场的跨国公司也开始放低身段,掘金基层,和国内器械企业短兵相接,这势必将引发医疗器械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

 

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14年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主要有建设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发展中医药四个部分。

  

  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2014年的工作部署主要在制度完善和资金筹集两个重点。制度完善方面的重点是“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的“三保合一”在2014年将很有可能会实施。医保支付方的统一将会对药品的定价形成意义深远的影响,未来药品的价格将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在医保资金筹集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完全符合预期。在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卫生实际需求迅速上升的背景下,“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可能意味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城乡居民财政补助标准可能会有提升,以保证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未来的筹资增速不再降低;另一方面是城市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保险的进程可能会加快,以保证城镇职工医保可以有资金应付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医疗支出。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2014年工作部署的重点为两个,分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和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县医院改革的目标较为明确。按照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部署的要求,县医院改革的范围将涉及35%的县以及65%的农村人口,因此2014年将是县医院改革最为重要的一年。由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心在于补偿机制的建立,因此“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将是县医院改革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对县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将会提出明确要求并严格执行,这将利好基药生产企业。

  

  相对于平淡无奇的“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是本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领域最大的亮点。受制于医生资源以及患者信任度等不利条件的影响,大多数社会资本兴办的医院发展十分艰难。截至2012年底,国内共有民营医院9786家,约占全部医院数量的40%,但门诊量和出院病人数仅占所有医院的10%,病床占用率较公立医院平均低30个百分点。与往年简单的口号式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不同,“创新”和“机制”意味着公立医院改制、混合所有制医院、民营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进入医保等事件的可能性大大提升。我们认为,信邦制药收购科开医药是本轮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的典型案例,未来值得积极关注。

  

  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面,提高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标准完全在预期之内,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能力将对心脑血管、糖尿病药品生产企业形成利好。在发展中医药方面,2014年的工作部署与往年无差异。

  

  我们认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对医药板块的整体影响为较为中性,其中医疗服务、基本药物、慢性病用药等子领域有明显利好,

立春以来,市场进入季节性采购旺季,供应趋紧加剧,促进草甘膦接连提价。截至2月底,我国草甘膦参考价为34850元(吨价,下同),比年初34350元上涨了1.46%。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各地春耕陆续展开,草甘膦后市行情可期。

  

  订单充足价涨量缩

  

  2月17日,浙江捷马化工上调草甘膦产品出厂价,95%原粉涨1000元,涨至3.6万元,涨幅近3%;华星化工、上海泰禾集团也先后将95%草甘膦原粉上海港提货价上调了500元,分别涨至33500元、33000元。这是草甘膦市场自去年四季度经历了短暂低谷后的新一轮上涨。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成本大幅提价和环保政策影响下,草甘膦后市价格有望突破4万元大关。

  

  近期厂家提价意愿上升,草甘膦价格波动较大,如41%水剂报价升至1.6万~1.65万元,环比涨幅近3%。春节前草甘膦原药价格基本已上涨到3.35万~3.4万

  

  元,但是市场上基本无货可供。此外,双甘膦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从最开始的1.5万~1.55万元涨至1.65万~1.7万元,从而为草甘膦价格上涨积蓄力量。

  

  眼下,国内草甘膦市场价升量缩,因货源紧俏,新单成交难放量,部分贸易商惜售心理加重。特别是春节后,草甘膦原药企业开始着手放大产能,但工厂多以完成前期海外订单为主,新单交货期不得已后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国两会召开,业内对环保问题愈加谨慎,开工率提升预计有限。浙江新安股份、江苏扬农化工、山东润丰化工等企业以完成前期订单为主,草甘膦暂不报价。从整体上看,订单已排到4~5月份,不少企业明确表示两三个月内无接新单能力。

  

  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今年以来,随着环保政策进一步收紧,工厂停产或减产增多,春节期间开工率仅四五成,致供求矛盾加剧。春节过后,从国家对雾霾的治理力度来看,新一年的环保压力将更大,目前业者多观望等待环保核查结果和市场需求变化。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李钟华近日透露,目前环保部已经收到各省草甘膦企业的上报材料,审查工作依然在进行,环保部会将审查意见反馈至各省环保厅

  

  并由各省环保厅进行补充收集材料。部分企业认为,环保核查一旦真正持续执行,国内草甘膦产能有可能大幅下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也将推动草甘膦原药价格进一步上涨。

  

  后市仍有上升潜力

  

  阳春三月,正值草甘膦季节性需求的旺季。后市看来,市场受到四大因素影响,仍有上升潜力:一是上游原料黄磷、氯乙酸、多聚甲醛和甘氨酸供应紧张,主流价格趋稳,工业级甘氨酸主流价格约12800元,利好因素综合作用明显。二是下游海外市场需求旺盛,2014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将增长接近2亿公顷,预测今年草甘膦全球需求量会保持在84.02万吨。今年1月我国除草剂出口总量达4.99万吨,出口量较去年同比增加16.03%。三是在发展生态农业、环保门槛提升的大背景下,随着春耕临近,旺季上涨行情有望呈现。四是环保核查稳步推进。现在,草甘膦核查仍在紧张进行中,第一批核查结果预计在3~4月份发布,届时草甘膦原药企业的开工率很可能还会受限,草甘膦供需格局中长期依旧向好。

20